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例:体育赛事志愿者

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例:体育赛事志愿者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0-31 08:00:02 点击:

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例

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国际 马拉松赛为例 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联系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 方式,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社会意识的有效途径,对大学 生能力提升、性格塑造、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多年来,随着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网球大师赛、F1 中国大奖赛等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上海市高校 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高校志愿者团队在宣传、选 拔、培训、激励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 为赛事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本文从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 特征出发,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队伍为例,从志愿者 队伍构建、宣传与品牌建设、选拔与培训机制以及志愿者激 励体制等方面,分析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的发展 模式,以期为高校志愿者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 依据。

一、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内容 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由一个权威体育组织(国际奥 委会、洲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最高组织机 构)主办,或是某个国家、地区、城市承办的定期性的多个 单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活动或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1]。赛事规模大、涉及人员多、岗位分布广、服务周期长、 工作强度高是此类赛事的重要特征。为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行,该赛事的志愿者队伍管理者往往要组织管理百千名志愿者, 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较高的个人素质与领导 力,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等特征。

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为例,是由 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起始于1996年,已连 续举行了21届,2016年参与人数已达38000余人。“上马” 是上海传统的重大体育赛事,也是上海城市景观体育之一, 于每年11月底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志愿者自2001年开始以团队形式参与“上 马”志愿服务,与“上马”组委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 系,目前已成为“上马”赛事志愿者最大的组织者与参与方。

2015年志愿服务人次超过3000,志愿服务岗位涉及赛事咨询、 物资发放、嘉宾接待、选手接驳、选手检录、裁判辅助、秩 序引导、能量补给、控制中心等环节,服务效果受到各界好 评。

二、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发展模式 1.加强饱含激情、素质过硬的志愿者梯队建设。志愿者 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赛事服务的质量,而拥有一支热心向上、 素质过硬的志愿者队伍是优质志愿服务的必要条件。以上海 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下 简称“青志队”)为骨干的交大“上马”志愿者团队注重对 志愿者梯队的建设以及对骨干志愿者的培养,不断吸收不同 年龄阶段、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行业领域的志愿者加入成为骨干,进一步丰富团队人员结构,以构建一支组成多元、可 靠、可持续发展的志愿者队伍。

(1)构建系统的骨干志愿者蓄水池。常规性大型体育 赛事具有志愿者人数需求量大、志愿服务任务重、志愿者保 障难度大等特点,因此高校志愿者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 理压力。为满足常规性赛事周期性、持久性的需求,志愿活 动要经年不衰地举办下去,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志愿者,更需 要高素质的骨干志愿者。这些骨干志愿者可以从历届志愿者 里选拔,也可以从高校学生组织干部群体中选拔,考核、测 试合格者录入骨干志愿者蓄水池[2]。“青志队”是交大“上 马”志愿者团队中的骨干志愿者群体,团队成员均由严格的 面试选拔而出,牵头负责“上马”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部 组织实施以及赛事的系统长效开展。“青志队”内下设外联 组、策划组、宣传组、人资组与培训部,各组各司其职、通 力合作,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运作体系,不但确保赛事服务各 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作为赛事改进过程中寻找问题、解 决问题基础的细胞单元。

(2)建立规范的志愿者选拔制度。“上马”志愿者的 招募选拔由团委指导,“青志队”具体实施,通过双语面试、 情景模拟的形式,对报名者进行严格的筛选。面试问题涉及 志愿精神理解、志愿服务经历、突发情况应对、个人健康情 况等,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同时,建立志愿者数据库, 记录全体参与“上马”赛事的志愿者的详细信息与行为评价,对有不良表现的志愿者予以警告,情节严重者列入“黑名 单”;
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并动员其加入骨干团队。以 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有据可依、良性发展的志愿者选拔制 度,为高质量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设计严密的志愿者队伍结构。常规性大型体育赛 事对志愿者人数需求巨大,赛事现场环境复杂、突发事件频 发,志愿者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指挥、调度、管理上的 艰巨挑战。经过多年探索,交大“上马”志愿者团队为现行 的“上马”志愿者岗位设置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组织严密而 高效的志愿者队伍结构。按照服务阶段分类,志愿者服务分 为前期服务与正赛服务;
按照服务需求分类,将志愿者划分 为咨询服务组、芯片发放组、运动员接待组、存衣车组、检 录组、引导组、垃圾回收组、饮水服务组、能量补给组、控 制中心组、芯片回收组、机动组等;
按照区域分类,将志愿 者划分为起点、中途、终点三大区,每区设区长、大组长、 小组长,在形成通畅有序的命令下达、情况反馈渠道。同时, 依据不同岗位特性及所需技能,结合志愿者自身特长进行合 理分配,如运动员接待组多由外语水平较出色的志愿者担当, 医疗小组多由医学专业的志愿者组成。这套自顶向下、环环 相扣、分组合理的志愿者队伍结构保证了信息上通下达的高 效性,保证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为志愿服务全程提供了 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开展形式多样、旗帜鲜明的志愿者形象宣传。随着移动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宣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如何运用好科技进步带来的宣传便利,是高校志愿者队伍面 临的新课题。一方面要妥善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平台,将志愿 服务的招募、培训等信息广泛传播到学生、教职工手中;
另 一方面要保证宣传信息的优质性,通过打造形式新颖、内容 丰富的宣传内容,展示志愿风采、传递志愿精神,吸引更多 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近年来,交大“上马”志愿者团队不断探索着更优的宣 传方案:①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准确把握每一群体常接触的 媒体,将宣传内容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官方网站、邮 件等方式传播,保证宣传的全面性、立体性。②注重激发志 愿者的创作灵感,广泛开展志愿者队伍logo、志愿服务口号、 志愿服务故事等图文征集活动,让志愿者广泛参与到宣传工 作中。事实上,每年志愿者原创的大量精美的图文、视频作 品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上马”志愿服务行列。2016年, “上马”志愿者招募启事单篇浏览量突破30000人次,报名 人数突破4000人次,宣传工作达到了新高峰。③注重志愿者 品牌的打造,以品牌效应带动志愿服务热情、促进社会认可。

为进一步弘扬“上马”志愿者精神,2016年推出“上马”志 愿者的专属品牌“小马达”,寓意“我在‘上马’,精彩必 达”,拍摄并推广志愿者宣传海报、视频,一举将“上马” 志愿者从幕后推至台前,赋予志愿者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 任。3.实施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志愿者培训。

(1)面向赛事本体的短期培训。为保证服务质量,尤 其考虑到部分志愿者承担内容复杂、要求细致的服务职责, 在赛事举办前志愿者均须赴实地踩点并接受短期培训,包括 各岗位的服务用语、服务流程、突发事件处理等。针对志愿 者所处的不同组织层次,组织侧重点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 志愿者小组长着重培训其团队领导能力及突发情况应对能 力,对志愿者组员着重培训其基本服务技能。

(2)面向个人发展的长效培训。志愿服务既是服务他 人之道,又是个人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之途。在大力弘扬志 愿精神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志愿者自身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 中的个人成长。在实施面向赛事的短期培训基础上,通过开 展普适性的安全教育、商务礼仪、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培 训,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使志愿者在“奉献、友爱”的 服务过程中收获“互助、进步”,实现服务社会与个人进步 的有机统一。

除此之外,开展组织学业辅导、经验交流、生涯导航, 通过活动的纽带进一步拉近志愿者间的距离,在团队内部形 成互帮互助、温馨友好的氛围。团队个人在集体中收获独特 的“战友情”,保证了团队成员热情的长久性,增强了团队 的凝聚力、战斗力。

4.建立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励是 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志愿者的激励是指通过物质或精神刺激使志愿者奋发,激发 志愿者的动机,使其在动力驱使下朝向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的 心理过程,是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3]。

(1)提供全过程的保障激励。完善的事前、事中、事 后保障制度,是一个志愿者团队持久存在、生机不减的基本 要素,是志愿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坚实后盾。只有切实保障每 名志愿者的权益,以可靠的保障制度消除高校学生对志愿服 务、个人安全存在隐患等担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志 愿服务事业中来。交大“上马”志愿者团队关心每一名志愿 者的实际体验,为志愿者建立了一套贯穿赛事前后的可靠的 保障制度。赛前,确保每名志愿者领取志愿者专属工作服装、 工作证、志愿者徽章、志愿者手册等物资。赛中,安排志愿 者统一搭乘组委会大巴前往工作岗位或返校,保证了志愿者 的出行安全,配给饮用水、午餐,保证了志愿者服务过程中 的能量供给。赛后,志愿者将获颁服务证书、纪念徽章等, 为志愿者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2)开展全方位的评价激励。为促进高校学生积极投 身志愿服务事业,上海交通大学将志愿服务经历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每学 年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 生颁发奖项。此外,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全体本 科生试点德育认证,记录每一名学生自入校至毕业的德育履 历,以“德育认证证书”作为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外的“第三张证书”,完整展现学生本科期间的德育成长 历程,而志愿服务经历正是德育认证中的重要一环。完善评 价激励赋予了志愿服务的另一层价值,进一步激发了投身志 愿服务事业学生的服务热情与前进动力。

三、结语 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例的常规性大型体育赛事,对参 赛选手意味着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收获成功的汗水和喜悦。

而对参与其中的高校志愿者来说,是青春闪光的别样精彩, 也是高校校园生活与第二课堂中的难忘记忆。交大“上马” 志愿者团队也曾荣获上海体育局颁发的志愿服务突出贡献 奖,事迹受到上海五星体育频道、《解放日报》、《劳动报》、 《青年报》、《新民晚报》、《东方体育日报》、《Global Times》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高校志愿者在这些赛事中也 越来越多得从幕后展现至台前。作为志愿者的组织方,也希 望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结构和管理水平,给赛事提供更专业、 更高效的服务,做出更积极、更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亚平.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 组织理论文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2. [2]陈慧卉.构建长效的高校志愿者培训体系[J].教育 时空,2008,(12):152-153. [3]李凤.高校志愿者保障机制探析———以上海世博 会为例[J].理论经纬,20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