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_素质理念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_素质理念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29 07:52:08 点击: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

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 一、课堂评价理念的素质文化视野 (一)课堂评价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课堂评价即指课堂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的学、教 师的教以及此两者之间关系的评价。理念(ideology),本是 西方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主要 是指存在的普遍属性,它是绝对的永恒的存在,是现象世界 的背后的深层的东西,是现象世界的本体、基础、来源和依 据,并作为一种等级体系存在。现在,“理念”一词已经用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基本含义是指指导活动的那些基 本而深层的观念。

课堂评价要以课堂评价理念为指导。人是有意识的, 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马克思强 调: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这是 强调人的活动由自觉意识所指导。在人的意识中,一个重要 的层次是理念,这是基于对事物本质之认识的基本观念。人 们正是以理念为基础,形成相关的方法论,并进而形成宏观 的操作方略和微观的操作的具体方法。课堂评价作为人的一 种自觉的活动,也要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这里起指导作用 的理念就是课堂评价理念。课堂评价是对整个课程教学的检 验,它整合了整个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基本的理念,这些理念 是形成课堂评价机制、制定课堂评价标准、选择课堂评价方 式方法的重要依据。(二)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基于文化 人的任何活动都受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的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都应该遵循社会文化中的精神、观念。文化作为一 种包含着、积淀着人类精神的存在,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课堂评价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受到 文化的重要影响。因为,课堂评价的核心是价值评判,而价 值是整个文化的核心,[2]尤其是文化中的文化精神的核心。

文化包含文化精神和文化形式两个大的层次,文化精神中包 含价值。课堂评价首先要直接体现文化中的各种价值,其次 受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的影响,这些文化精神包括文化中 的基本观念,另外,还要受到各种文化形式的影响。社会文 化对课堂评价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影响着课堂评价的理念。

因此,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基于文化。

(三)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 文化是非常广泛而复杂的,课堂评价理念所基于的文 化的核心应该是素质文化,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文化应 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素质文化,就是人的素质发展为 主导价值的文化。整个社会文化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将 是社会文化、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的一个全局性的深层 的变革,它将在实现美好世界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 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值得为 之奋斗。

漫长历史以来,人类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利益文化,即以利益为主导价值追求的文化。这里的“利益”包括多个方 面的内容,其中最显著的内容是财富和权力两个方面。在以 利益文化为社会文化之核心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行动、 社会的风尚主要是受利益驱动的。关于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文 化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的情况,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例如,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核心主题就强调:人对 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历史的原动力,并说:“如果没有利害关 系,个人就不能做任何事情。如果把这种对利害关系的关切 称为热情,我们可以说,没有热情世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 会成功……热情,是指由私人的利益、特殊的目的而产生的 人类活动”。[3]再如,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 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 当前,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这 是因为:
第一,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人类的生存已 不成问题,在此条件之下,人们完全可以追求更高的文化理 想了,这种更高的文化理想的核心就是对人类自身素质发展 的文化自觉。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也有着自身素质发 展的目的,事实上也不断地在实现人类自身素质的发展,正 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 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5]当然,在过 去的历史中,人们对素质发展的追求尚未达到高度的文化自 觉。而今天,人们有条件达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了,基于这种文化自觉,整个社会应该走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

第二,素质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诸如:人的素 质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存在,因为人是这世界最美好 的存在,而人的内涵是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发展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项核心性的内容;
人的素质发展是社会其他各个方 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人的素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 基本条件;
人的素质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够追求、能够获得成 功的,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达到高素质的潜力;
对人的素质发 展的追求,副作用很小,不会造成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掠夺和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过度破坏。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追求。人 总是要有追求的,那么,什么东西最值得追求呢?是人的素 质,因为人的素质最美好,积极效应最大,而消极效果最小, 因此,在人类生存已不成问题的今天,整个社会文化应该走 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而不能继续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素质 文化是走向和谐社会、美好世界的根本。

二、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的构成 从素质文化的视野看,课堂评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一)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的核心导向或者不够 明确,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或者较多地 以“资格”为核心导向。我们经常说的“应试教育”也是以 获得某种资格为考试的主导价值追求。这里的资格有近期的,如获得“好学生”的资格;
也有远期的,如获得升学机会并 进而获得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资格。

现在,从素质文化的视野看,课堂评价应该明确地以 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这是因为:第一,整个社会文化的核 心将是素质文化,素质文化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主导价值的 文化,由于社会文化体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内涵和方式, 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该体现素质文化这一核心,教 育活动尤其如此。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活动 的核心职能不同,例如,经济活动的核心职能在于创造物质 财富,同时也要促进人的素质发展,而教育活动的核心职能 在于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第二,课堂评价是整个教育的一个 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整个教育的核心职能在于发展人的素质, 因此评价的基本宗旨也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关于 评价应该成为整个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许多学者 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格兰特·威金 斯倡导的教育性评价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第三, 评价的核心过程是一个价值评判的过程,价值评判的中心是 价值,价值是文化的核心,而当前的文化应该走向以素质文 化为核心,以素质发展为主导性的价值追求。

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其基本要求在于:其一,充 分认识到人类社会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人的素质发展,以 促进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职能的教育活动是社会的中心, [7]而课堂评价又是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二,课堂评价的基本宗旨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不是为评价对 象评分评等或赋予某种资格,这就真正将课堂评价与素质发 展整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导向,并不 排除资格导向等辅助导向、外在导向。

(二)师生共同成长 过去的课堂评价在理念上往往是单方面的:或者是管 理部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 象;
或者是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为被动的 评价对象。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种情况应该大为转变, 即注重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

为什么要树立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呢?这是因为:第 一,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全社会各类成员都要不断地实 现素质发展,所有社会成员的素质发展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 的核心,就课堂而言,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社会成员都是如此, 都应该在各类课堂评价中共同成长;
第二,课堂评价要评价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与教的关系,学的活动和教的活 动的主体分别为学生和教师,这两类主体都应该在课堂评价 中成长,而且他们是相关联的,应该共同成长;
第三,在课 堂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基本 使命是通过学习而共同成长;
第四,过去,我们往往忽视了 教师的成长,其实,教师的成长不仅具有其本身的意义,而 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这就与学生形成 共同成长的态势;
第五,课堂评价的部分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而按照第四代评价理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 评价者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为师、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 程,[8]具体到课堂评价,这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的基本要求在于:课堂评价的根 本宗旨在于促进相关人员的素质发展;
相关人员特别指教师 与学生;
教师的素质发展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相互关联,相互 促进;
课堂评价中师生共同成长现象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社 会现象,对全社会成员的成长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自主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 在控制性,而缺乏评价对象的自主性。评价对象往往只是被 动地接受评价: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管理部门的评价,教 师被动地接受管理部门的评价。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 种状况需要大为转变,即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自主。

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自主的理由主要有:第一,无论教 师还是学生,他们作为评价对象,都具有自主的需要,正如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所强调的,对于人来说,自主是 一种基本需要,[9]在课堂评价中,人的自主需要当然很重 要;
第二,课堂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 的发展是教育的一种重要目的,西方教育学界已经一致地认 识到和强调这一点,[10]课堂评价也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 主性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课堂评价的自主性;
第三,从根本上讲,人的素质发展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课堂评价要有效地实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发展的宗旨, 就要增强课堂评价的自主性。

课堂评价的自主理念的基本要求为:第一,课堂评价 真正内化为评价对象(分别为学生、教师)的自身需要,使课 堂评价成为满足评价对象的需要、促进评价对象之目的的实 现的过程,并使评价对象充分地认识到和体验到这一点;
第 二,使课堂评价在总体上成为一个由评价对象自己主导的过 程,虽然在评价的部分客观领域和环节也重视外在控制,但 这只是评价的一个局部,而且局部要纳入到评价对象整体性 的自主发展与评价体系之中。

(四)个性化 过去,在多数情况下,课堂评价往往是整齐划一,即 对于所有的评价对象来说,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方式 方法等,都是一致的。从素质文化的视野来看,这需要实现 大的转变,即转向较高程度的个性化。遵循和促进每个个人 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崇高需要,而且是民族 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正如约翰·密尔所说的:“一族人民是 会在一定长的时期里前进一段而随后停止下来。在什么时候 停止下来呢?在不复保有个性的时候。”[11] 课堂评价注重个性化的理由主要有:第一,素质文化 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领域,当今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 特征是个性化和多元化,素质文化也应该如此,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体现个性化;
第二,课堂评价的基本宗旨在于促 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人的素质发展应该是个性化的, 人的个性化发展是马克思揭示的共产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 理想,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论著中曾至少六次阐述和 强调“自由个性”的主张,[12]阐述类似的主张的情况就更 多,过去我们的整齐划一的课堂评价实际上严重地束缚了评 价对象的发展,现在应该转变这一点;
第三,在课堂评价中, 每个评价对象的生活与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知识基础、智 力发展水平、性格等都是彼此不同的,课堂评价应该适应各 个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此应该个性化;
第四,课堂评价是基 本宗旨是促进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而不同评价对象存在不 同的问题,对他们需要采取各不相同的促进对策,因此课堂 评价应该个性化。

就课堂评价而言,个性化理念的基本要求有:课堂评 价在具体目的上要促进评价对象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而不能 束缚评价对象的个性发展;
课堂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和 方式方步的选择与使用,应该因评价对象个人的具体情况而 异;
课堂评价采取的问题揭示与分析策略,也要因人而异;

课堂评价要特别注重评价对象的创造性的发展,这是个人素 质发展特别需要的,也是社会的丰富化、国家创新能力发展 和强盛所特别需要的。

(五)走进崇高 课堂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在当今人类社会中,高质量的社会活动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而高度的文化 自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走进人类文化中那些珍贵的东西。笔 者认为,在这里,就中国范围而言,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就是 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中的各种价 值形成一个复杂的层次体系,其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即为最高 价值。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中华文化 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13]作为一个语词,“崇高” 具有如下主要含义:高尚;
受人尊崇和推重;
优越。[14]在 中国,“崇高”一直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价值、最高的价值而 起着作用,当然,这种价值是不同时代强弱不同。“崇高” 价值是中华文化的一条根脉。今天,维系和强化“崇高”价 值,成为延续和振兴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方面。

走进崇高,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深 层的理念,课堂评价活动领域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第一, 课堂评价是一种典型的评价活动,人们正是想通过得到高的 评价而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产生崇高感、体验崇高的精 神;
第二,课堂评价的焦点是评价相关人员的素质,并进而 促进相关人员素质的发展,而人的素质是崇高的,需要让人 们在评价中认识到人的素质的崇高性;
第三,课堂评价是对 学校教育完成其使命之情况的检验并促进其使命的完成,而 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传承和发展文化,这一使命具有鲜 明的崇高性,[15]课堂评价应该集中体现这种崇高性。

课堂评价的走进崇高这一理念的基本要求有:要认识到课堂评价具有传递中华文化中的“崇高”这种最高价值;

要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素质的发 展,而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崇高的,因此可以而且应该将课堂 评价活动本身变成崇高的、美好的,并让相关人员意识到这 种崇高性;
让参与课堂评价的相关人员都体验到崇高。

三、体现课堂评价新理念的操作要领 要体现素质文化的精神,体现上述课堂评价理念,就 要在课堂评价上实行一整套的合理化操作,这个操作体系是 非常复杂的,其中操作要领有如下几点: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完整性 由于素质文化是完整的,课堂评价是促进评价对象素 质发展的过程,素质以及这种促进过程是完整的,因此评价 应该是完整的。这里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层考虑:其一, 在制定课堂评价的目标时,要注重促进素质发展的完整性, 即说,课堂评价要在具体的评价目标上促进评价对象之素质 的完整发展,而不能仅仅注重某一个方面或少数几个方面, 例如,不能仅仅注重知识再现的目标。为此,要制定一个完 整的课堂评价规划,这个规划要对评价目标进行完整的设计

其二,在确定和分析评价对象时,要注重对象类别及其特征 的完整性。课堂评价的一项具体的工作是分析评价对象,在 分析评价对象时,要注意:既充分地注重学生又充分地注重 教师,同时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联;
要注意到 各类不同的教师、各类不同的学生;
要注意到教师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其三,在制定评价标准 时,要注重完整性,如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列入标准体系,在 标准体系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 标准体系。其四,在分析问题和揭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要注 重完整性。课堂评价要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在 此,要防止陷入片面化,而注意考虑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各个环节、各种具体情境。

(二)注意有效交往思路 由于师生共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交往而实现 的,因此课堂评价在操作思路上要注重交往,尤其是师生交 往。交往思路要求:将课堂评价过程纳入到教师的毕生发展 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过程,而这种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交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教师的交往、学生 与学生交往等;
认识到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交往的 过程,而课堂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 要将课堂评价整合到整个课堂交往体系之中。具体而言,要 注意:形成明确的交往意识,并让评价对象有意识地在交往 中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素质发展;
注重遵循人际交往的礼仪, 这有助于体现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 高评价各方主体的评价活动中的舒适感和满意感,有利于更 好地实现课堂评价深层地促进评价对象素质发展的作用,提 高课堂评价的美好程度,因为,礼具有“释回,增美质,措 则正,施则行”[16]的作用;
由于是交往过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地维护每个人的尊严,评价各方之间相互尊 重;
由于交往可以促进素质发展,为了充分实现这种作用, 因此在课堂评价的操作中,各方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吸收 对方的优点、相互促进,实现第四代评价所追求的共同建构。

(三)形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的完善机制 课堂评价要有自主性理念,而自主性之作用的有效实 现,需要在评价的操作机制上达到自我评价的完善结合。首 先,应该以自我评价为主。注意:自我评价不等同于自主评 价,前者是就操作机制而言的,而后者是就目的、动力、意 愿而言的。课堂评价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评价的核心内涵是 价值评判,而价值评判不完全是的过程,它存在主观性与客 观性关系之处理的难题,[17]仅仅靠他人的评价是根本无法 完成的,大量的时候是需要评价对象自我评价。事实上,较 长时间以来,人们就较高程度地重视自我评价。在当代社会 中,存在个体自我认同的危机,为了促进个体自我认同感的 形成,就更加需要注重自我评价,课堂评价也是如此。需要 强调的是:有人可能会怀疑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可 靠性,笔者认为,只要设计巧妙,这是不必担心的,事实上, 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活动同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的体现,自 我评价活动同样具有普遍性和非私人性。[18]在课堂评价中, 评价机制以自我评价为主,这是较为突出的,例如:教师的 素质评价主要靠自我评价;
学生的素质评价主要是靠自我评 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很重要,而这主要靠自我评价。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容易客观化的内容才能有效地借助于他人 评价,而这样的内容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的 素质发展中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不能仅仅注重自我评价,而应该尽量做到自我 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完善结合。这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点:其一, 在主观性较强的内容上以自我评价为主,而是客观性程度较 高的内容上以他人评价为主,此两者形成一个总体框架;
其 二,增加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交互作用,例如,适当地用 他人评价来制约自我评价、检验自我评价的某些结果,而对 于他人评价也要注重增加评价对象的自我体验,因为要通过 自我体验才能增强评价对象对评价的认同,并进而促进评价 对象的素质发展;
其三,加强对自我评价的指导,包括加强 对教师的自我评价的指导、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指导,指导 者是多方面的。

(四)研制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标准系列 评价标准问题是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体现课堂 评价的个性化理念,就需要研制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标 准系列。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尽量实现 评价标准中体现的文化价值的多元性,因为文化价值的多元 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普遍而重要趋势。其二,尽 量研制出多样化的、弹性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形成一个系 列或多个系列,为评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并以实施评价时 具有较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为各个个人的素质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个人的自由发展不仅它本身具有重要性,而 且是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重要目的,人们早就有 所认识,而当前,人们的认识更强烈了。[19]其三,在研制 出的多个系列的评价标准中,要能够针对各个评价对象的具 体情况,选择能完整地体现和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标准系列。

当然,有时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个人的不同标准系列之间在 评分水准上具有一定的平行性。

(五)采取走进崇高的一系列举措 课堂评价在理念上要走进崇高,为此要采取一些相关 的有效举措,基本的举措有:其一,让相关人员都明确课堂 评价的目标,并认识到这些目标的崇高性;
其二,让相关人 员都在课堂评价中得到一些愉快的和成功的体验,因此课堂 评价在设计评价内容和相应标准时,既要让发展水平较低的 人员体验到人格尊严、教学与素质发展上的一些成功、被他 人和自己认可的归属感和愉快感,又要让发展水平较高的人 具有充分的展示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进而走进崇高,课堂评价才能真正走向美好;
其三, 努力创造条件,构建一些积极的、体验崇高精神的情境,如 积极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表现的情境,情境是文化的“积木块”, [20]它对人的活动起着驱动、引导、促进和价值渗透的作用, 同时体现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创设课 堂评价情境,我们还可以有效地将课堂评价与整个教学整合 起来;
其四,加强关于课堂评价的积极意义的宣传,形成崇高的舆论,使相关人员受到积极的感染,充分认识到课堂评 价的崇高性和自己在走进崇高上的责任;
其五,将课堂评价 的相关宗旨和精神向上纳入到整个文化精神体系之中,即说, 我们要将课堂评价活动提升为一种文化建设,即课堂评价文 化的建设,并将这种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总体视 野、思路和框架之中,在课堂评价文化的建设中渗透整个社 会的文化精神,尤其是渗透“崇高”这种价值,并明确地将 素质发展作为“崇高”的一项重要内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