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思想变迁_特殊教育思想的三次变迁

思想变迁_特殊教育思想的三次变迁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2-02 07:51:39 点击:

特殊教育思想的三次变迁

特殊教育思想的三次变迁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以调查法为主的经验方法、以分析 归纳为主的逻辑方法和数学统计法等,重在调查研究、实事 求是。

二、结论分析 (一)主要优势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多 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特教特办”重点扶持政策,形成了“三 个纳入”“两个同步”的工作思路,即把残疾人教育事业纳 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实施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 育发展规划,纳入残疾人事业系统工程;
确保残疾人教育事 业同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发展,同全市基础教育事 业同步发展。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是高水 平建设了市盲校和聋校,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 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格局。二是加强了区县特殊教育学校规范 化建设,各区县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改 善。三是各区县陆续建立了特殊教育中心,为有计划地开展 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搭建了实施平台。3.特教学校 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教师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已达到80%。这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 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 教师专业技能比较扎实规范,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不断加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在不断高涨, 研究的水平也在稳步提高。4.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不断提高。一是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需 求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 探索培养残疾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的教育形 式,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合适的 教育。二是注重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结合,全市特教 学校广泛开展了以职业教育和生活适应教育为重点的课程 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积极的效果。

(二)主要问题 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指标内 容,梳理、归纳出当前制约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指 标体系达成的几个主要问题。1.大部分特教学校教学与医疗 康复仪器设备匮乏。2.为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服务亟待规 范,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亟待完善。3.特殊教育学校师资 专业化培训亟待加强。4.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还不能满足 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特教学校场地建设,加快教学与医疗康复仪 器设备配送 区县应加快推进特教学校场地建设工程,满足教学及教 学辅助用房、公共教学及康复用房的需求,满足无障碍设施 需求,保证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的配送到位。在仪器设备的配送过程中,要同时组织仪器设备应用培训,特别是以 往没有要求、没有标准的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心理治疗、 音乐治疗等设备,要组织系统的培训,尽快发挥教学与医疗 康复仪器设备的效益,尽早为教学和康复服务。

(二)积极开展全纳教育视域下的特殊教育实践探索 我市随班就读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积累了丰富的 实践经验。进入新世纪,以红桥区培智学校在全国首创的“阳 光课堂”教育模式为基础,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的重度适龄残 疾儿童送教服务,成为我市残疾儿童全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建议各区县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在全纳教育视域下的特 殊教育探索与实践,要制定各区县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 读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借鉴上海、 江苏常熟等地经验,补充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编制,建立随班 就读资源教室,开展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工作。要想办法彻底 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底数不清的难题,借鉴北京、上海、重庆 等地的经验,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评估,规避学 生家长对进行单纯智力测量的抵触心理,建立随班就读学生 档案管理制度,做到随班就读底数清楚、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要进一步细化、规范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服务工作。做好送 教服务实施计划,从对送教学生进行教育诊断评估入手,为 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教学与医疗康复仪 器设备配送工程的实施,筛选适合送教服务使用的教具和康 复设备,将送教服务的重点落实在康复训练。同时,要开展对送教服务学生家长的培训,将家庭康复和教育康复有机结 合,提高送教服务的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特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 专业化水平 1.强调新招聘教师具有特殊教育及相关学历背景。要创 造条件招聘特殊教育师范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目前国内开设 特殊教育师范本科教育的大学数量不多,毕业生难以满足各 地学校用人需要;
一些办学质量优异的专科特殊教育师范院 校的毕业生却难以逾越用人制度门槛,不能进入我市特教学 校,即便录用了也很难解决户籍,随时有可能发生“人才流 失”。本着特教特办的原则,有关部门应了解特殊教育的现 实,从实际出发,制定特殊政策,允许特教学校招收特殊教 育专科毕业生,试点发放特殊教育人才“蓝印”户口。同时, 可以辅以条文,要求这些教师要在规定时限内获得本科以上 学历。2.盘活本市的特殊教育师范培养资源。我市高校目前 开设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只有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 学系,该系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第二批次面向全国招生。这个 专业规模较小,每年毕业生20多名,持有本市户口能进入本 市特教学校的为数极少。由于宣传不够,我市很多特教学校 尚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存在。盘活本市的特殊教育师范培养资 源,为特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 加大对天津体院特教专业的宣传,提高其教育质量,采取在 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定向委培生的做法,保证毕业后能充实到特教学校中去。二是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开设特教专业或特殊教育公共课、选修课,学生修满规定学 分,毕业后可到特教学校任教。3.适度招收医疗、康复专业 毕业生到特教学校任教。随着特教学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 念的深入贯彻,目前特教学校普遍迫切需要懂医疗、会康复 的教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心理治疗 师将可能超过语文、数学等教师,成为特教学校里大受欢迎 的师资。目前我市的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都建有非常出 色的康复系科或专业,相当一批毕业生也愿意到学校工作。

教育部门要掌握信息,提供机会,招聘部分优秀的医疗康复 专业毕业生到特教学校任教。这将大大提高特教师资队伍的 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潜在的培训师资。4. 组建我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团队。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目前 在高校和医疗单位中,拥有一批掌握特殊教育前沿技术和信 息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很有成就。比如 南开大学医学院行为医学中心有从英国牛津大学引进的专 门研究自闭症的博士,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有从外省 市引进的康复医学教育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的博士研究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专门研究听力、语 言康复的主任医师,医学专科学校有一批康复专业临床医生。

要充分发挥市教研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将这些宝贵的人力资 源集合起来,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形成我市特殊教育师资 培训团队,为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发挥作用。我市还拥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设备生产企业,目前在为一些学 校提供康复训练设备、设施。课题组成员2010年9月曾专门 到企业调研,考察其产品的适应性和质量,认为这家企业应 当有能力成为特教学校教师培训的基地之一,为师资专业培 训提供器材、设备保障,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避免纸上谈 兵。5.特教学校教师要加强同行间交流学习。特殊教育学校 的小规模、独特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 和学习,避免封闭。多年来,我市的特教学校在市教研室协 调组织下,建立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机制。业务培训、 考核,定期的相互观摩、研讨,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 作用。在参加的全国各项教育教学赛事活动中,“有人组织” 已成为天津特教教师的特色。为进一步开阔视野,瞄准先进, 我市的特教教师还要在“走出去”上多做文章。要多参加国 内的特殊教育活动,多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其中,与国 内先进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姐妹校”关系,是一条可行途 径。课题组考察、分析了一些国内优秀特教学校成长的案例, 发现多和同行学习、交流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2009年以来, 课题组成员在红桥区培智学校开展实验,介绍该校和北京市 海淀培智中心学校建立姐妹校联系。近两年来,学校通过拜 师结对、跟班见习、假期集中培训、邀请“师傅”来津听课 指导等方式,学习海淀培智学校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等方面 的经验,收益很大。学人所长,克己所短,见贤思齐,奋起 直追,“走出去”的效果往往是关起门来苦心孤诣多年也难以达到的。6.建立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 实践。首先,特教学校校长要重视教科研并带头开展教科研, 校长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或者挤出时间,亲 自主持或参与一些教科研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二, 特教学校要将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教学比 赛等会同班主任工作、德育活动等表现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 挂钩,和评聘职称、推荐进修、表彰奖励等挂钩,鼓励教师 积极参与。第三,要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将特教学校教师职 称评聘单独设立系列,进行特教相关理论、技能考核,作为 评聘职称依据,激励特教学校教师钻研业务,追求专业成长。

(四)加强特殊教育课程建设针对性,适应学生发展和 社会需求 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针对残疾学生 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注重教 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求学生学习效果。要着重落实 好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康复训练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特殊教育研究部门要在“十二五” 期间,申报立项特殊教育科研课题,引领特教学校继续深入 开展生活适应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要借助我市红桥 区培智学校参加教育部“全国特教学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 验校”项目的机遇,积极开展医教结合课程整合实验,在培 智学校开展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我市 的康复训练特色课程。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