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什么是通识教育课程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什么是通识教育课程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06 07:51:58 点击: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随着我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招生范 围不断扩大,各个高校的课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 家颁布的《高教法》、《教育法》的规定,高校的自主权得 以确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 的变化促使了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以前是注 重“专业对口”,现在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 养。这就对高校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要求,高校通识教育课程 建设也在这个过程中兴起。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近些年 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推行通识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

1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往往偏向专业化和应用性的 倾向。受到实用主义的长期影响,一些高校基本上只是把某 种专业课程降低要求后用来作为文化素质选修课。①而此类 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杂乱, 许多高校力图扩大通识教育课程的范畴和数量,从而导致通 识教育课程难成体系,也对师资形成巨大的压力。最后,我 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比例不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组成 部分为外语、计算机、体育、马列课程和德育课程。这类课 程所占比例很高,约占全部通识教育总学分的70%以上,人文类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重很小,绝大多数为10%以下,最 高仅为13%。② 以复旦大学为例,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思想 政治理论课,再加上外语课、体育课和计算机课,就占了整 个通识教育课程的一大半。而通识教育课程中也包含根据本 专业的要求选修的课程,如表1所示。

1.2 课程实施形式比较单一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实施以教师课堂教学为 主要形式。在通识课程不断增多而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之下, 大班授课便成为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课堂 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对于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在积累知识之外得到更多的启发。

再者,由于专门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少,许多教 师无法全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 工作量,导致通识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质量不高。一项对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的调查表明,82.3%的学生认为通识课程 “质量不高”,72%的学生认为课程“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和批判的方法”。③大班授课导 致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没有真正得到能 力提升的锻炼机会,使得通识教育效果不佳。

1.3 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2 完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2.1 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通识课程建设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当 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导致的。

只有准确把握通识教育的本质,确立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 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指导通识教 育的课程建设。通识教育要求我们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育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尽可能地为学 生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④现在我国高校的许多 领导和教师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作为通识教 育的实施者,有些教师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和目标都比较模 糊。在这种情况下,通识教育不可能有较高的质量。因此, 各个高校应进一步确立清晰的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同时教 育部门也应加以引导和推动。只有把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办 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才能有力地指导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2.2 丰富课程内容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许多高校的各类课程内容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既 没有突出人文社会教育,也没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此外,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通识课程设置没有形成 特色。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还有待完善,我们应该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从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出发,丰富课程内容,开设一些反映 地方文化的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这不仅能突出学校 精神和地方特色,还可以突破专业课程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共同科目和核心课程的调整一定要符合高校的实施条件及特色,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系统和明确的目标课程体系, 使得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 的。

2.3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通识教育发展 通识教育的顺利推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 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建立良好的保 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部门需要设 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负责制定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识教 育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经费的援助和政策的支持。其次, 通识教育的开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支持,在教育部门的政策 支持和主导以外,更需要各个高校领导及教师的力量。各个 高校应当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形式的多样性,设置有利于 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课程,教师也应当注重提高通识教 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为了确保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 应当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科 学合理的评价。

注释 ① 刘钧燕.通识教育,抑或专业教育的补充?——对北 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06,4(1):8-13. ② 刘拓,陈秀平,李平康.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 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56-159.③ 冯慧敏,曾德军.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 [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④ 姜娟芳.大学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基 于学生发展的视角[J]. 新西部,2011(3):152-15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