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如何写说明文_随趣而动重塑说明文教学活力

如何写说明文_随趣而动重塑说明文教学活力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23 07:55:31 点击:

随趣而动重塑说明文教学活力

随趣而动重塑说明文教学活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说明文一直备受冷落,无论是不 同时期的名师课堂实录,还是各级各类公开课都难觅其踪影。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文体之一,说明文显然不该遭遇如 此的尴尬。那么,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该如何重塑说明文阅 读教学的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利用主体经验,激起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 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伊始根据文本内容找到与 学生主体经验相关的契合点,势必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文本的 学习兴趣。

师:有人说没有去过故宫,就不算到过北京;没有看过 兵马俑,就不算到过西安;没有游过西湖,就不算到过杭州。

那么,老师想问:如果你去苏州旅游,你一定会去哪里? 生:苏州园林。(异口同声) 师:想法这么一致?不会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学《苏州 园林》这篇课文,大家在故意迎合老师吧?那好,有哪些同学真正去过苏州园林?请举手。

(举手的确不多,很多同学带着不好意思的笑) 师:看来真的被我猜对了。那好,我们还是听听去过 的同学的看法吧。

生:因为苏州园林是苏州最具特色的建筑,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生:因为苏州园林是苏州最美丽的地方。

生:因为苏州园林是全国最好的园林。

这是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做出的尝试。这一 过程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走进 文本,并很快抓住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 一中心句,为教学过程的深入有效蓄势。

二、探析行文逻辑,呈现思趣 在各种文本中,说明文的行文逻辑相对清晰、严密。教师如果能够依据行文逻辑设计教学过程,不但能将各种说 明知识趣味性地融入其中,而且能有效锤炼学生思维能力。

师:在第一段文字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入 侵者”,让我们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生物入侵 者”的…… 生:定义或者概念(学生齐答)。

师:很好。那么,我们试着快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 看围绕“生物入侵者”下面的文字又介绍了什么?也请用词 语分别回答。(学生快速默读) 师:谁先说说? 生:“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途径。

师:你能具体指出是哪几段吗? 生:二至四段是危害,第五段是途径。

师:能不能结合内容具体说说?生:第四段的第一句指出“生物入侵者”不但会给人 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 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这是在说危害。而第五段 写了国际贸易和跨国宠物贸易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这是在说入侵的途径。

师:很好。你分析得很准确。那么,谁能说说后面的 三段文字又在写什么? 生:第六至七段介绍对于“生物入侵者”不同的态度, 第八段提出对于生物入侵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生:合理。因为我们对于“生物入侵者”比较陌生, 所以课文先介绍它的概念。而“生物入侵者”的最大特点是 危害很大,所以课文接下来就讲它的危害。

师:有道理。那么后面的内容呢? 生:我们知道了它的特征和危害后,一定会奇怪它是 怎样入侵的,所以课文紧接着为我们介绍它的入侵途径。因 为有危害,人类才会产生各种看法。只有明确它们的入侵途 径,人类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三、关注语言品味,感受意趣 师:这篇课文中,第一段文字特别吸引人,让我们一 起来朗读一遍并细细品味,这段文字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好?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这两个词用得好,非 常准确地概括了云的特点,并且总领了这一大段内容。

生:“飘”字用得好,形象地表现了羽毛的轻柔。

生:用了很多形容词,如“轻轻”“整整齐齐”“严 严实实”“美丽阴森”,很形象地突出了云的特点。

生:用了很多叠词,如“来来去去”“整整齐齐”“严 严实实”,使句子读起来很有韵味。

生: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又以排比句的形式,语 意连贯,将云的种种姿态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是笔者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设计的一个环节。

它将文本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有效地融于一炉,不但 让学生品味到了语言表达背后的意味,而且让学生的语言品 析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说明文尽管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细 节描写、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可 以忽略语言品味。反之,教师如果能时刻关注,引导学生领 悟文字背后的上述意趣,必然能为课堂注入活力。

四、创设质疑问难,把握理趣 师:哦!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青海湖、 月牙泉最终会成为下一个罗布泊吗?为什么? 生:会。因为人们依然在破坏自然,青海湖和月牙泉 的退化速度之快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生:不会。因为人们会在悲剧中反省,去控制破坏自然的行为。

笔者认为,创设质疑问难,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 础上将思维引向深处,触发学生去深层次思考,获得独特的 感受,并拓展文本的价值。这是说明文教学中不应丧失的理 趣。

钟敏,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