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离任 >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

来源:离任 时间:2019-11-22 08:01:12 点击: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现状分析论文(共3篇) 第1篇: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对策 厦门特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 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但是在这种和谐的外表 之下,同样隐藏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其中之一。青少年 现象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引起了厦门特区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犯 罪率的不断增加,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也对厦门安全 城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一、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的内容和数据 (一)从近几年的犯罪趋势来看,厦门特区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上 升趋势。有一组数据表明,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刑事案 件总数高达999件,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量的7.8%,与此同时,判处的未成年罪 犯共131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9.9%,短短六年内,未成年的犯罪率呈现出逐 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高达24%。

(二)从犯罪形式看,青少年的犯罪主要是以纠合性犯罪为主。有资 料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75%是属于团伙作案。青少年由于思想、心 智尚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犯罪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往往会纠集同伴相互壮胆 帮助,以缓和作案时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团伙作案的比例不断增加。

(三)从犯罪对象来看,外来工的未成年子女犯罪比例占多数。厦门 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口,然而在他们对厦 门市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些了的社会问题,其中外来工未 成年子女的犯罪现象尤为突出。

二、厦门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厦门市青少年的犯罪行为、犯罪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可以总 结出青少年的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加。在厦门市各区法院近几年审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总数在同期犯罪案件总数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刑事案 件总数所占比例较多。虽然经过多年的严打和管制,社会风气有了一定程度的好 转,但是青少年的犯罪现状不但屡见不鲜,还呈现快速上升状态。

(二)青少年犯罪趋于低龄化、文化素质偏低。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 龄多为16周岁,但是在青少年的犯罪案件审理中,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逐渐向16 周岁以下甚至是14周岁以下倾斜,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

(三)纠合性犯罪突出。纠合性犯罪暨团伙犯罪。近年来的案件数据 表明,青少年作案,越来越倾向于团伙作案。青少年由于缺乏作案经验,犯罪心 理负担大,加上青少年犯罪类型中暴力行为居多,常常会纠集所谓的具有哥们义 气的同伴进行共同犯罪,从而给自己壮胆,以减低犯罪心理压力。

(四)犯罪手段的智力化。随着科技的逐渐发达,为青少年们获取较 为高效便捷的作案工具提供了条件,并在作案上也学会伪装、破坏现场等。与此 同时,他们还会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进行流窜犯罪或是团伙犯罪。

三、诱发青少年犯罪存在问题 纵观青少年犯罪的背景,主要是由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环节 存在问题,才诱发了青少年犯罪因素的产生。以下分别从这四方面来阐述。

(一)青少年个人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发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 年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育不成熟,人生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定型,自我意识 比较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对事情的判断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自身 行为的影响也没有足够的了解,抵制不良影响的抵抗力相对较低。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厦 门市各区法院审理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可以发现,这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多存 在缺陷。父母离异、父母纠纷不断、或是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都会给青少年带来 巨大的情感创伤和精神压力,经常会受到坏人的教唆、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 路。(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可是现行的教育制度还存在 着许多缺陷。目前,学校的首要目标仍旧以升学率为主,教育内容也只注重于教 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却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律规范的教育 更是流于形式。

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现行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给我们打响了警钟,有效预防和减少青 少年犯罪刻不容缓。通过对厦门青少年犯罪现状的了解、分析,结合厦门同安区 法院构建的“四个工程”,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对青少年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教育。青少年自身由 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对社会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 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明辨是非能力和抵抗 不良诱惑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 每个家庭应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加强同孩子之间的交流,发扬家庭民主, 避免家庭暴力,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支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 指导,大力提高家庭健康的精神生活环境。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 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

作者:王海茹 第2篇:从社会控制理论看青少年犯罪 当前青少年的犯罪总数正呈现出飞速上升的趋势,同时其犯罪年龄也 逐渐走向低龄化。实施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可以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形式方面首先盗窃形式的犯罪率飞速上升,大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 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制约,其价值观念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过于贪图物质方面的 享受却得不到满足,从而走向了盗窃的犯罪道路。

其次是抢夺、打架斗殴的犯罪率飞速上升。部分青少年自幼年时期就 生活在单亲家庭或不幸家庭中,从小就承受着家庭暴力,使得这部分青少年的性 格逐渐内向化、冷漠化;
并且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溺爱,从而 导致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采用极端的报复方式。

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型的网络犯罪逐 渐兴起。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发的广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诸多高科技犯罪人才开始转向利用这一技术展开犯罪活动,并且呈现出愈加旺盛 的发展趋势。

(二)犯罪主体方面 我国当前青少年的辍学率呈现持续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在这一年龄 段,法律制度并不能对其进行严惩,因此造成这部分人群形成侥幸心理;
社会以 及学校、家庭方面的教育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培养。甚至于部分青少年 人群在小学就已经辍学,文化程度处于中下等,导致其文化素养极其匮乏。在当 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物质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丰富多远化的特点;
同 时青少年人群大部分处于早熟阶段,对于物质需求逐渐提高,并长期受到负面文 化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的发展愈加旺盛。

(三)犯罪手段方面 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趋于成人化,并且其作案手法极其残忍。已经逐 渐从盗窃、挑事等小型犯罪案例转变成为高智能化的犯罪案例,其暴力倾向愈加 严重,但是通过和成人犯罪模式的比对分析发现,其犯罪手段存在几方面不同之 处。

第一,预谋性质的犯罪率较低,其偶然因素占据较大比例。第二,其 犯罪手法过于大胆。第三,青少年犯罪手段过于离奇,不符合常规,使人百思不 得其解。同时在近几年来青少年的犯罪方式逐渐走向智能路线,主要在于对信用 卡以及证件方面的伪造应用;
并且其科技应用技术也逐渐上升,经常出现盗用他 人账号盗取财产的现象。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于是非对错的辨别意识 有待提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所以青少年的犯罪因素存在于诸 多方面。

(一)主观方面 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价值观念得不到正确的 培养。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不受道 德观念的约束,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1.模糊的法律概念 大部分的青少年对法律制度没有实际的认知,并且对于犯罪行为、违 法行为以及犯罪后果等认知过于模糊。另一方面,青少年人群经常会出现小型的 抢劫犯罪案例,认为只是单纯的抢劫,并不知道这一系列行为已经触犯了一般犯 罪底线。

2.缺乏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认知 当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时,对自身行为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缺乏足 够的认知,并且对于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认知也过于模糊。虽然青少年在成 长时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其思维模式依然处于不成熟阶段,过于追求现 实生活中的负面现状,;
在这种背景因素下,容易诱发青少年群体发生犯罪行为。

(二)客观方面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腐朽的拜金思想以及享乐思想 等逐渐衍生。同时在暴力文化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青少年长期受到物质诱惑,从而导致其犯罪活动屡屡发生。

1.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现象愈发严重。这一因素致使青少年 群体经常出现盗窃财产的现象,加大了青少年的犯罪率。同时网络方面开始出现 负面文化,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逐渐广泛的背景下,使得部分青少年禁不住诱惑从而走向网络犯罪的道路。并且当前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剧,使得辍学较早的青少 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正确积极的管理,使得青少年犯罪率屡创新高。

2.管理方面 学校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智力开发。没有发挥素质教 学的现实意义,使得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教育,并且法律观念过 于淡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得不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初 步形成时期,家长没有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由于长期得不到法律观念的灌 输,使得这部分青少年逐渐发展成为犯罪群体。

三、针对青少年犯罪展开的相应预防措施 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开展对未成年 犯罪预防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得价值观念得以 正确形成,从而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要将我国青少年的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改善,使得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得到切实保障。针对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拓宽宣传领域,对青少年 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展开及时有效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整顿社会中各种 不良现象,使得社会环境得到良性改善。尤其是“黄、赌、毒”这三大害对青少年 带来的危害承兑最高,要严厉打击这一现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将社会 德育教育全方位的展开,使得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得以形成,从而发挥了预防青 少年犯罪的作用。

(二)教育预防工作 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知识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 德素养。学校自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资源,因此要对教育方式加以改善,提 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平衡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和学生家庭方面的沟通,使得青少年学生可以长期处于积极 的校园氛围中,使得不良因素得以剔除,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家庭预防工作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中,家庭预防工作是最直观的方式。青少年犯 罪行为的产生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家长需要对青少年展开全面 教育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摆脱溺爱与高压教育等教育模式;
努力构 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青少年处于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其身心必然可以得到健康发 展。

家长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动向,采用合理方式 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使其可以得到健康向上的教育思想,有效的预防青少 年走向犯罪道路。

(四)自我预防工作 青少年自身需要加强素质的培养提升,提升自身的是非辨别水平。虽 然青少年正处于自制能力、法律认知都较为薄弱的成长阶段,但是也已经具备一 定的辨别意识。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强化其道德观念,对其世 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在这一健康氛围的影响下,青少年 的综合道德素养得到健康发展,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都得到合理规范,自我保 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对犯罪诱导因素的自觉抵挡意识逐渐得到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仅社会各界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同时青 少年方面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通 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 素质得到良好教育,不仅自身得到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了文明社会的建设。

作者:雷端毅 第3篇:青少年情绪冲突犯罪的原因分析 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友情弥足珍贵,有的甚至可以相伴我们一生。但 贵港发生的这起血案,却让我们唏嘘不已:两个花季少年,一个魂归天国,一个 身陷囹圄,两个家庭也要承受难以言表的痛苦。什么原因让同学之间拔刀相向? 家庭、学校、社会当深刻反思。

2015年6月17日凌晨,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一所中学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学生在宿舍内被同班另一名学生用刀刺伤,导致颈部出血过多后不幸身亡, 事发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介入,侦破了这件在当地影响较为恶劣的案件。

一、矛盾源于受欺负 行凶学生林某家在离桥圩镇12公里以外的新兴村大冲屯。26日下午, 记者在这里看到,林某家的二层房屋坐落在村道边,周边并无建筑群,略显孤单。

林某父亲表示,儿子小林之所以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源于长期被欺负。他说, 事发后,他陪同儿子在派出所录口供,根据儿子供述,从就读7年级开始,儿子 就一直被死者张某星欺负,死者不仅多次当着同学面脱儿子裤子,而且还嘲笑儿 子是“大鸟蛋”。

林某父亲坦言,儿子在被审讯时表示,他的初衷并非是想杀死张某星, 只是想教训他一下,让张某星“暂时来不了学校”,以后再也不敢欺负他。

林某父亲说,儿子闯下大祸,他们夫妻也有很大责任。他表示,虽然 平时和儿子交流不多,儿子也从未提及在学校被欺负一事,但要是他们平时能及 时发现儿子情绪方面问题,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个悲剧,“我儿子平时很乖,性格 内敛,要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不会做出这种举措”。据该村一村民表示,林某 约1.5米高,瘦瘦小小,较为斯文,几乎没见过他跟其他人红过脸,这次做出这 种事,实在不可思议。

专家认为,在当前的教育中,学校不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关心学生成 绩上,更应该花一部分力气放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上。他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初 高中学生,生理上激素水平急速增长,心理上却处于断乳期,一些细小的问题, 都容易导致他们躁动不安,甚至情绪失控,“当然,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亦离 不开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但学校应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犯罪心理学认为,“应 激性犯罪”的成因,主要是受外界刺激和内心心理缺陷而促成的。何样的心理缺 陷,会让其如此“小刺激,大反应”?这和“挫折教育”的缺失,有无关系? 二、应激状态下瞬间犯罪了 个案1:2010年5月23日下午16日21时许,蒋某自习归来,未带宿舍钥 匙便敲门求助,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本想过一会开门,听到蒋某的不文明骂声后, 便不予理睬。蒋某以为宿舍没人,取钥匙回来,进宿舍后发现袁某在内,遂生气 发生争吵,厮打中,蒋某用手扣住了较瘦弱的袁某的头,袁某拿起水果刀吓唬蒋某,蒋某不理,袁某情绪失控,当下挥刀怒捅,致蒋某失血过多而死亡。袁某的 同学说他,无论是性格还是人品都很好,平时和同学相处十分融洽。

个案2:2014年6月23日下午5点多,南京某中学13岁的小蔡同学和小 李同学在自行车棚里闹起了矛盾。小李同学因个子矮小,一时情急,用随身携带 的“一把很短的水果刀”刺向了蔡同学,致其身亡。

因行为人“失常和失控”而发生的案子,被犯罪心理学称为“偶发性的 应激犯罪”,属于情绪性动机(又称感情冲动型犯罪)犯罪中的一种。

其特点是应激:行为人在应激状态下(受到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 如个案1袁某的头被死死摁住),让其极为愤怒、惊恐和无助,蓄积了极为巨大 的负面情绪。

爆发:犯罪人为摆脱这种应激状态,情绪强烈地爆发了,因情绪极为 亢奋,出手力量很大,结果十分惨重。

如,个案1袁某因瘦小被死死摁住,个案3小李同学也是因瘦小在打架 中处于下风,但他们却竟都是一刀致人死命。

后悔:“偶发性应激犯罪人”又称“瞬间犯罪人”。

“瞬间犯罪人”情绪性犯罪的过程,是情绪释放的过程。因其平时并不 想侵害他人或社会,因此,待情绪平静下来后,立刻痛悔不已。如,“随后,袁 某也吓坏了,赶紧叫来同学,并拨打了120。在送校医院治疗未果之后,眼见蒋 某伤势严重,袁某再次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协助将蒋某送往同仁医院。” 三、应激状态下大脑一片空白 为何平时忠厚、老实,从不与人争吵的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出手杀人? 犯罪心理学认为有其生物学的基础。科学家发现,面对应激事件时,人脑会立刻 评估当前刺激,并与过去经验进行比较,一系列应激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其 中最主要的一种)随之释放;
同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协调行 动,调节下丘脑室旁核的活动,并对情绪施加影响;
面对压力,杏仁核结构和功 能的变化也会导致相应的情绪变化,帮助我们远离应激产生的有害情绪。

但是,如果其应激事件激发的强烈情绪,超出了其“情绪调节系统”所能承受的阈值,就会让其调解失灵。

研究发现,人在受到外界突发的强烈刺激时,产生情绪上的激烈冲动, 失控的情绪造成机体活动受到严重障碍,致使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刺激超过了所 能承受的阈线,失控情绪过于强烈,大脑思维难以恢复,令其思维狭窄,自控能 力减弱,理智分析受到抑制,情绪就暂时性地处于失控状态。

四、心理缺陷导致小刺激大反应 调查发现,应激性犯罪行为人大都在个性心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这 类人的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面对困难时,不积极寻求出路,而是一 味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习惯性地将困难扩大化。

犯罪心理学中有个“挫折攻击”理论,其理论认为:如果经受挫折,往 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民工小李在路口的“小刺激,大反应”,应该和他生活中严重受挫, 密切相关! 犯罪心理学中还有个“自卑与补偿”的理论,其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 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有“偏 激狭隘的认识水平”或“消极的情绪品质”,很可能会将其“自卑心理”放大。

心理学还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如,有的 人会以自负的形式掩饰自卑等。当他们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 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作者:胡松华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