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地理思维能力_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能力_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07 07:58:53 点击: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深化课改的需要,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实施新高考。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如何把握高中地理学考暨选考标准,如 何积极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转型研究,是目前中学地理教 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分析地理选考标准的基础上,认 为选考仍然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特别 注重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核。因此,如何灵活应用多样的 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选考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核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 准(2014年版)》中规定:浙江省地理新高考包括学考和选 考两部分。其中,选考以加试题的形式出现,共30分,在题 型、考核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上都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 出了较高要求。

(一)从题型示例看,以区域为背景,注重考查综合分 析能力 选考部分示例的题型为非选择题,题目来自浙江省2014 年和2012年的高考题。由此可推测,选考题由两个分值各15 分的非选择题组成,以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为背景,呈现新情境或复杂地理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元地理知识,发 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从考核要求看,注重知识综合运用,突出对综合 思维能力的考查 从知识考核要求看,选考题的综合应用约占60%。“综 合应用”为地理知识考核要求最高层次的认知,指能在复杂 情境中对多元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如分析地理事象之间 的空间联系,分析某一地理因素变化对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 归纳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并分析区内差异,预测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合理建议等。由此可知,选考题特别注重整体性知识和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从能力考核要求看,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 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三种 能力: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 的能力,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选考题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 考核,特别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三)从考试内容与要求看,多层次、多角度考查综合 思维能力 从考试内容和要求看,加试题考试内容为《浙江省普通 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年版)》中必修模块的“发 展要求”和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表 1是加试部分有关综合思维能力要求的知识梳理。从表1可以 看出,必修和选修加试部分从多个角度对综合思维能力提出 了要求。

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选考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核要求,结合高中学生的 学习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图层叠加分析,构建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 区域中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而地理要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因此, 在分析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特征及成因时,教师可以借 鉴GIS原理,采用图层叠加法,叠加上影响因素图像进行分 析,便于学生得出客观的结论,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要素 的空间联系。当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后,就会主动调用有用图像叠加,对分布特征的描述会更加准确,对成因的分析也 更加到位。如在“中国特大城市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教学 中,教师只呈现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图1-1)。学生的答 案是:东部地区或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气候 温暖湿润,经济发达。当教师叠加了中国气候分布图(图1-2)、 中国地形图(图1-3)、中国铁路图(图1-4)等区域专题地 图时,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没有调用影响城市分布的其他因 素,于是对答案做了如下调整: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带,主 要原因是东部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 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答题规 律: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从空间角度、影响因素角 度入手;
其分布特征成因分析,要与特征描述一一对应。通 过叠加图层、完善答案、总结规律等教学过程,学生建立了 地理要素空间联系,强化了综合思维。

(二)强化区域特征归纳,构建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联 系 自然环境各要素和人文地理各部门在某一地区的特殊 组合,形成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区域特征。如都是平 原的湄公河三角洲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其农业地域类型和生 产特点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归纳区域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区域间要素差异,理清区域内部要素联系,才能抓 住区域特征的根本。如在对“湄公河三角洲和美国中部平原 农业生产特点的把握”教学时可采用如下教学处理。

探究活动 材料:湄公河平原地形和湄公河三角洲农业生产景观图 (图2-1),美国本土地形图和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景观 图(图2-2)。

思考:分别归纳湄公河三角洲和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 特点。

从图中可以得出,湄公河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美国中 部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同时也能归纳出一些农业生产特点, 但不够系统,也未能搭建特点间的联系。此时,教师需引导 学生梳理区域内部农业生产特点间的联系,构建水稻种植业 生产特点与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间的关系流程图(如图3), 以渗透综合思维。

(三)注重地理问题探究,构建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 链地理思维基于地理知识,产生于地理问题,在地理问题 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深入的发展。综合思维的培养也 应在一系列相关地理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构建,探究 问题设计要为构建思维服务,构建思维要有地理问题的依托。

下面,我们以模拟实验探究和区域主题式探究为例,阐述问 题探究思维构建教学形式的开展。

1.模拟实验探究 自然环境中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的产生受多种因 素影响。教师在分析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成因时,可以在开 展模拟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构建思维。如在“水土流失影响因 素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作如下处理。

【教师设计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器材:两份4㎏的红壤,大盘子,300mL透明水壶和 600mL透明水壶。

实验步骤:①将红壤堆放成形状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 并放置在盘子中央;
②在水壶底部戳一些均匀分布的洞,保证两水壶中的水 同时流尽;

③在两水壶中分别装入300mL和600mL的水;

④距土堆顶部2m的高度,分别将水壶中的水淋至土堆上。

实验任务:观察比较沉积在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教师演示模拟实验】 学生带着任务观察,发现甲盘中土堆边缘泥土多。由此 分析得出: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明显,说明降水强度 会影响水土流失。

学生任务:尝试改变上述模拟实验的一个条件,探究影 响水土流失的其他因素。

【学生设计操作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实验器材:两份4㎏的红壤,大盘子,两个600mL透明水 壶。

实验步骤:①将红壤堆放成形状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 并放置在盘子中央;

②将乙盘中圆锥土堆的表面覆盖上草皮;

③在水壶底部戳一些均匀分布的洞,保证两水壶中的水 同时流尽;

④在两水壶中分别装入600mL的水;

⑤距土堆顶部2m的高度,分别将水壶中的水淋至土堆上。

实验任务:观察比较沉积在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

学生的观察和结论:发现甲盘中土堆边缘泥土多。分析 得出:植被覆盖越好,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越少,说明植被覆 盖率会影响水土流失。

有学生将土堆成坡度不同的两个圆锥体,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发现坡度大的土堆边缘泥土多。分析得出:地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显著。这说明地形起伏会影响水土 流失。也有学生设计了土样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模拟实验, 因为准备的器材中只有一种土样,学生没有进行实验操作, 但对结论进行了推断:土质会影响水土流失。

通过实验探索学生发现,只要一个实验条件不一样,结 果都不同,从而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如图4)。该模 拟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 严密性和创新性,也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2.区域主题式探究 区域主题式探究,是指以思维构建为目的,对某一区域 中突出的地理现象分布、形成、影响进行探讨的探究式学习 活动。首先,教师确定区域主题,围绕主题设计进阶式的探 究问题;
然后,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最后,教师点评,完善思维导图。如新疆最主要的区域特征 是干旱,教师确定的探究主题往往是“新疆干旱环境下的绿 洲农业”,其教学可作如下处理。

问题探究一 新疆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材料 喀什气温与降水量资料(图5-1)、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图5-2)和西北地区地形图(图5-3)。

归纳 新疆的气候特点。

探寻 新疆的气候特点与所处位置及地形的关系。

问题探究二 干旱环境下的绿洲农业 材料 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6、图7)。

找一找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想一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猜一猜 塔里木盆地河水的主要来源。

说一说 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坎儿井进行灌溉的。

问题探究三 干旱环境下品质瓜果 活动 品尝新疆的葡萄干;
观看视频“吐鲁番的葡萄熟 了”。分析 新疆吐鲁番葡萄特别甜的原因(如图8)。

新疆吐鲁番晾晒葡萄干的有利自然条件。

教师点评时选择的学生作品要典型,要善于抓住学生思 维的闪光点,在学生构建的框架上进行修改,尊重学生的思 维创造,也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区域主题式探 究在问题探究的基础上构建思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 要素间的联系,强化综合思维。

在明确选考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教学方式,培养学 生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且有利 于学生多角度把握地理问题、整体性眼光看待周边世界,从 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核心地理素养的形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