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讲话 > [浅谈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

[浅谈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

来源:领导讲话 时间:2019-11-05 07:59:53 点击:

浅谈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

浅谈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而宽容思想的存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通过剖析历史上存在的几种不同 的宽容观,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宽容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有阶级 性的、有原则性的宽容。在当前,特别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宽容思想来重建宽容的 理论,丰富和发展宽容理论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论文关键词:宽容;
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
重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宽容思想促使我们对这一过程中 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可能 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因此,明确宽容这一思想的新维度,探寻 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加深对宽容思想的含义及其合法性深刻理解的必要 途径。

一、宽容的一般蕴涵 对概念的解读和把握,往往是理论分析的先导和前提。何为“宽容”“宽 容”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宽容”这 一词语,但对“宽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似乎还认识不足。我们只有在分析宽 容的概念之后,明确宽容的主体、内涵及宽容的价值目标,才能更好地在社会发 展中运用宽容的精神。从伦理学意义上来看:“宽容是在平等自由精神的基础上 表现出来的对所不赞成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爱好兴趣的容忍和尊重。”从政 治学意义上来看:宽容“指一个人或机构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 己不赞成的行为却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所谓不赞成,既可以是 道义上的,也可以是与道义无关的。当某一行为或习惯在道义上不被赞成时,对 它的宽容则常常被认为是特别成问题的,甚或是自相矛盾的。宽容似乎要求承认 错误的东西是对的,它常常是一个事关程度的问题,它要求做出正确的、给不同 意见留有余地的判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拉斐尔认为:“容忍是审慎地允许或准许 一个他不喜欢的事物的实践。只有当一个人有权不准许时,他才能有目的地表示 容忍,即允许或准许。”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类似于现代宽容思想的成分。“宽容”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的记载:“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 至极,关尹、老聘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在《荀子·非十二子篇》中则对“宽容”有 精辟的解释,苟子说:“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 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 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另外,孔子把宽容作为 治理国家的良策之一,他曾经主张:“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论语·阳货》), 在《左传·昭公元年》中有“鲁以相忍为国也”。

从以上对宽容概念的不同角度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宽容这一思想归结 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宽容的前提是差异性的存在。宽容思想之所以能够存在, 是因为宽容的前提是差异的存在,同时宽容的主体有能力阻止这种差异的存在而 不进行阻止。第二,宽容的主体包括个体和社会,因此宽容有个体宽容和社会宽 容之分。它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组织,也可以是一个政党,也可 以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力。第三,宽容范围是广泛的。这一范围 包括伦理、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涉及生活的不同层面;
同样,宽容的范围 可以是人与人之问的宽容,也可以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宽容。第四,宽容是一种积 极的态度,它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忍让,而是在一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这一前提下 所作出的让步,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及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宽容思想的终极 指向是为了求同。宽容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差异的存在而存在,其最终的价值目标 是为了求同,也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的实现,才使宽容得以存在。

二、历史语境中的“宽容” 宽容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虽然 其表彰的一般形式上的蕴涵没有什么变化,但“宽容”在其一般形式的掩盖下,其 在实质性质上可能相去甚远。由此,也带来了哲学家最难解决的问题:它虽然能 够达致形式上的共识,但却很难得到其实质上的一致。这正像卢梭在研究人的知 识时所说的:“怎样把人身上固有的本性,与环境及人类的进步在改变人的原始 状态时增加和改变的性质区分开就像格老库斯的雕像,岁月、海水和风雨使它改 变了模样,不再像一尊神,倒像一头凶恶的野兽;
人在社会中,由于不断产生的 种种原因,由于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谬误,由于人的体质的变异,由于情感的持续 冲击,其灵魂也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已变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从社会 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看。从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宽容观。

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要标志的古代社会中,奴隶社会既是人类历史 上出现的第一个文明社会,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在奴隶社会中,以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为主要特征,奴隶从来不被当作人来看待,他们仅仅是“会说话的牲 口”,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主常常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可以说奴隶 制是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但是,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也表榜自 己是宽容的。他们把自己美化成是神的化身,是代表神的意志来统治社会的,表 达出对奴隶的宽厚容忍,以达到从思想上欺骗和麻痹奴隶,其最终的目的也只是 为了让奴隶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不作反抗。实质上,他们的宽容只是局限于奴 隶主阶级内部的宽容,对奴隶而言,则毫无宽容。

随着以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封建社会的确立,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 一生产资料,用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对使用土地的农民进行剥 削。尽管其实现形式各异,但其本质依然是依阶级存在为基础的一种剥削与被剥 削的社会关系。

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宣传王权、皇权的神圣,处处宣传人们必须服从于 封建秩序;
另一方面也通过融人一些有利于阶级统治的思想来宣传所谓的宽容, 为其制度的合法性存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 这些宽容思想的学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借 以麻醉和欺骗民众的道德工具。统治者提倡宽容美德的目的是亲和人际关系,掩 盖等级****下的冲突和不合理性,以防止或化解各种可能的纷争。这种宽容美德 的随意性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宽容。这也是孔子“泛爱众而亲仁”、佛教慈悲忍 让能与古代****共生的原因。对于统治者来说,“只要不宽容是我们的自我保护 法则的必要部分,那么要求宽容就无异于犯罪。”宽容仅仅是保护自己统治权力 和垄断地位的策略,却不可能真正地宽容异己。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普遍的物质交换和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打碎了 人与人之间的特定依赖关系,使人不再受狭隘的血缘及地缘关系束缚,人类社会 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使人从古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 摆脱了对特定人的依赖,使人成为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单个的人。这是一个 宽容开始生长的时代,宽容是保护人的天赋权利的必要条件,对保证人的自由、 个性、多样化是必需的。资产阶级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登上历史舞台, 以天赋****、人与人之间天然是平等的理论为思想武器,大肆宣扬鼓吹宽容。

因为宽容有利于其社会稳定,极端往往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这是资产 阶级稳定自己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统治地位的经验总结。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 在以维护平等与公正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基础上,宽容不再仅仅是一种 个人美德,而是人人应当遵守的社会法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宣言》、《法典》中,有着无数的保障人的权利的各种规则条文,这些规则条文,就其形式而言都 是平等与公正的。正如法国《****宣言》承认人人都拥有财产的权利,却闭口不 谈无产者被排除在外的这一事实。资产阶级所祈求与实施的那种平等与公正只有 形式上的外壳,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却没有实质上的内容。这与封建社会的等级 制相比确实是一种历史上的进步,人们也因此获得了相应的权利。但是,倘若人 们只是被这种虚假的幻像所迷惑,停留于这种形式的平等与公正上,那么其结果 决不会是人类普遍解放的实现,而只能是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社会处于尖锐对立 之中。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资产阶级最终是要用这种法权意义上的平等,维护的 还是他本阶级的利益。因而,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宽容,仅仅是存在于思想领域中 的宽容,而不是行为的宽容。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宽容的幌子,来维护自身的阶 级利益和政治统治的稳固。

三、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重建宽容 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因为它是一个革命的学说。马克思 主义的现实使命,就是要通过革命彻底的改造现实的社会,而对革命的直接支撑, 则是阶级斗争的学说。这一点,恩格斯在1888年概括《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 原理的时候作了相当清楚的阐述。那么,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是否有宽容 思想的存在它和阶级斗争学说是什么关系 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作为方法、 途径而不是目标的定位是必须加以强调的。正如马克思自己所作的阐述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 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 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可见,作为手段的阶级斗争,目 的是为了使人类更加协调发展,马克思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才强调宽容思想的 重要作用。

因此,马克思的宽容思想是在对资产阶级伪宽容批判的过程中,揭示 了资产阶级狭隘宽容后面隐藏着更多的是不宽容。在马克思的着作中的许多地方, 我们都可以看到其宽容思想的存在正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宽容的批判 基础之上的。

(一)首先,宽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当中,“成年雄者的相互宽容,没有妒忌,则是形成较大的持久的集团 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这种集团中才能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可以说,正是由 于有了宽容这一前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纵观人类社会的 历史,也是宽容思想不断扩充、完善的发展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 本主义社会,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宽容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宽 容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就其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宽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矛盾,维系着整个社会协调、稳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 的繁荣和人类历史的进步。尤其在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阶段,为人 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这就更需要相互 宽容,使人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宽容是社会发展过程当 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其次,宽容是有阶级性的宽容。

尽管在不同阶级统治的社会中,都提倡宽容的思想,都把宽容美化成一 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究其实质,都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正如资产阶级统治的 社会中,也提倡宽容的思想,也有许多机构对穷人、对无产阶级表示关爱,但是 他们这种关爱也仅仅是一种伪善。“英国的财主就不关心穷人他们不是已经创办 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慈善机关吗呵,不错,慈善机关!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 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感到快慰, 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 的百分之一),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中, 工人一无所有,为了活命,就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劳动力的买和卖的领域 内二者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又恰恰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前者只是劳动力商 品的所有者,后者则是潜在的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因而,离开了流通领域,二者 的面貌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 本家,昂首前行;
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 勃勃;
一个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 途——让人家来鞣。”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对人的不宽容的过程中,提出了只 有无产阶级彻底****这个压迫人、奴役人,使人不成为人的社会制度,只有通过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取代了资本主义,才能真正使宽容这一理念获得发 展,而宽容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类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 最高级社会形态里,人及人际关系的二重化得到克服和扬弃,片面自由为全面自 由所取代,基于物的自由变为基于个性的自由。宽容不仅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 而且变为人的内在要求,从他律演化为人之自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三)最后,宽容是有原则性的宽容。

马克思的宽容,并不是一味的宽容,是有原则性的宽容。马克思对于社 会中的对抗性的矛盾、原则性的问题是不采取宽容的态度的。在对待欧洲大陆的 无产阶级革命摧毁旧国家机器的问题上,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要摧毁 的是官僚军事机器,因为这是镇压人民最凶恶的武器,是资产阶级国家实力的所 在,因而是必须摧毁的;
其次是作为“言词的力量”和资产阶级专政橱窗的议会制, 也要摧毁。而在一些非对抗性的问题上,马克思也提倡采取宽容的态度。如:马 克思认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 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 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 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 “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 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马克思 曾断言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他在1872年的《阿姆斯特丹演讲》中指出:“我们知道,必须考 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 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 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即使如此,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 我们革命的杠杆。”可见,马克思对发达的和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态度是宽容 的,并且主张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应该“有更好的了解”。马克思在强调宽容时,是 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是宽容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强调阶级斗争。他认为阶 级斗争是达到实现解放人类这一终极目的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宽容”理论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在当代社会发展中, 用马克思主义重建“宽容”理念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精神是一致 的。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它反映了我们党从20世纪 60年代的以阶段斗争为中心的总路线向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的质的转变,体现了我 党的基本性质。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人类社 会追求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和谐社会就是以社会生活诸要素或方面已然达到融洽 互动与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社会或社会发展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 世界,必须转变对立、斗争的思维模式,要从协调、平衡、共处的统一性的视角 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和谐理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对抗性的阶级社会,这样,就 不能再用矛盾、斗争和对立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宽容 的心情,从矛盾双方的协调性、统一性的角度去认识、解决问题。因此,马克思 主义的“宽容”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精神应当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的前提,它有利于缓解社会中存在的非对抗性的矛盾,不断的调整和满足人的不的需 求和权利,促进社会的稳定。

其次,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是具有多样性的,只有个人有了宽容的与 人相处的态度和精神,树立宽容思想的理念,不以绝对化的观点看待差异性,从 差异中汲取有利的因素,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宽容思想的树立 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营造出一个更为开放的、多样的、宽松的生活空间,从而 有助于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再次,用宽容思想的新理念去分析和包容差异。宽容的首要前提就是 有差异性的存在,没有差异,只有单一和纯粹,就谈不上宽容。当前的社会是一 个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能够保持快速、持续和有序发展的多元化社会,这就要 求我们把多元化整合起来。因此,这就需要用宽容的理念、通过社会的制度安排、 容纳和保护个人的宽容,才能建立起社会的和谐状态。这就要求在分析和处理差 异性存在时,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去解决 矛盾,化解冲突,维系着整个社会协调、稳定地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