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发言 > 文化的内涵 [校内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透析]

文化的内涵 [校内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透析]

来源:领导发言 时间:2019-11-30 07:51:04 点击:

校内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透析

校内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透析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外延式 发展,诸如,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 段学杂费,保障学生入学机会的均等;
推行公办学校的办学 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对区域内学校的校园 面积、设施标准、班额设置、师资配备等做出统一具体规定, 保障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条件;
对区域内学校进行科学合理 的布局,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 口支援薄弱学校政策以及实行校长、教师跨校跨区定期交流 机制等。这些举措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早期阶段确实发挥 了重要作用,它保证了学校在资源投入、硬件建设等外部条 件上的相对均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外部保证,创 造了发展条件。但当义务教育以此发展方式发展了一段时间 后,该方式就会显现出发展的不足与弊端。如学校方面不能 合理利用拨划给的教育经费,没有切实、有效地用在学校建 设和学生发展上;
按照标准化办学条件的要求,千校一面, 学校极易丧失自己的特色,模糊发展方向,失去发展活力;

校长、教师轮换交流机制虽说可以为落后学校带来新鲜血液, 但因为交流时间短暂,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发展的问 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为了 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不断超越原有的外延性 扩张的发展模式,倡导基础教育全面质量观,重视中小学校 的内涵发展,从而将受教育机会与基本办学条件上的较低层级的外部均衡,提升为教育质量与内涵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内 在均衡[2]。而这正是我们所谋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新思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关注的重心必将从外部条件的均 衡转移到学校内部发展上来,从“给予”转向“内生”。这 个阶段不再苛求外部资源投入的多寡,而是专注于学校自身 建设,专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专注 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人应 具备的各种其他素质(如:工作态度、合作意识、道德修养、 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的提升。由于内涵式发展 更加关注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更加着眼于微观层面上的校 长、教师和学生行为,因而弥补了外延式发展中经费利用不 充分,学校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无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等缺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均衡,目标是发展,具 体则体现在质量上。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其目的 就是要让学校“从被动的生存状态,走向主动的发展之路” [3],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质的均衡。当 下,进行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从根本上讲就是要 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在教育系统中,人是核心要素。

在学校中校长如何领导,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他 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等等,都是获得优质教 育质量的关键。而人又是各自独立的,怎样将他们凝聚在一 起,将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保证获得高品质的教育质量,关键就在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 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 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4]103。它使学校师生具 有共同的信念,强烈地影响着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行动,它 从人的精神意识、思想认识层面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全面提高。正如罗伯•高菲、盖瑞士•琼斯所言:当建筑物 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 它们,建筑物将会倒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教育质量来说也 是如此。文化的本质在于“人化”,它是为某个群体内的成 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而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 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的总 和。当前,在促进内涵式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 革,这些工作都需要相适应的学校文化作为精神支柱。但我 国教育在应试的禁锢中,长久以来已经丧失了宝贵的思想活 力,已经形成的以等级和分数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与如今所倡 导的以民主和能力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发生了冲突。为了解决 冲突,适应新的形式,就需要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即要对学 校文化进行重塑和再造,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 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及塑造适宜的行为方式, 纠正以往观念、行为上的偏差,使学校文化成为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真正实现“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承诺。

价值取向―――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航向标 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 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 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5]。价值取向是学校 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它 具有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在学校文化中, 通过考察具有实践品格的价值取向,将师生的“潜行为”外 显化,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众多复杂的教育教 学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寻找解决方案。

可以说,价值取向是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航向标,正确、 合理的价值取向,能够规范办学、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 发展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化。首先,考察校长的价值取向,是 因为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和管理者,对 于学校的建设具有执行力上的权威效应,因此校长所具有的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之 所在。过去在升学压力和追求效率的社会大环境的双重作用 下,中小学的校长们大多始终以精英教育为价值取向,认为 只要学校有几位名师,有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中学、大学, 也就是只要有“精品”,那么学校办学就是成功的,却从不 顾及全体教师、学生的发展,致使大多数教师工作动力不足, 思想涣散,许多所谓的“差学生”被忽视,被边缘化,学生 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校内涵建设首先要求校长转变观念,将以往的精英教育观念转变为大众教育 观念,要具有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以促进每一位教师、每一 个学生发展的意识。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发生直接 相互作用、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教师,因此建设良好的教师 文化对于教育学生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第一,在校长精英 主义、追求效益的价值取向影响下,教师表现出重知识的价 值取向。在他们看来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比任何其他方面都重 要,因此,教师强调分数,强调排名,但却忽略了学生多元 智能的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教师文化建设首先要纠 正这种思想偏差,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间只有“差异”,而 没有“差生”。要考虑学生间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不可 以分数论英雄。第二,受教育工具性这种哲学理念的影响, 很多教师将自己视为一名“教书匠”,把自己看做是“传授 知识的机器”,对于所谓的“法定知识”没有丝毫的质疑, 唯书是从,认为知识本应如此,从不追问知识“从何而来, 所为何来,引领社会向何方去”等深层次的本质问题,缺乏 反思、创新精神。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教师应具有批判 反思精神,教师要努力争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要克 服教育工具这种思想的束缚,把自己从技术理性中解放出来, 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上升为理 论,要力争把自己推到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践行素质教 育,进而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最大化。第三,新型教师文化 建设还要求教师改变思想中重人伦的倾向,改变对教师权威的维护以及要求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师要具有民主意 识,要具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意识。再次,学生 文化反映了学生群体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 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文化现象,是学生群体从儿 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阶段性的产物[6]。良好、健 康的学生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 导向作用。教育者必须充分重视和培育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 进而造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优秀新一 代。由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学生文化中的价值取 向会受到与之接触的各方面的影响,尤其受教师价值取向的 深刻影响。由于教师信奉精英主义、注重分数,因此,学生 也会形成视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且工具性的 思想也会从教师延伸到学生群体中,同时在“学而优则仕” 这种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把成为“政治人”“经济 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不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而是以他人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目标,终究成为利益主 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在这种工具性思想的影响下,学生 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实现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 终反应在学生上,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均衡,首先要扭转学 生的价值取向,把兴趣发展、自由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

情感倾向―――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情感倾向是指主体对一定事物所表现出的意见和态度 偏好,它是学校文化中具有心理学意义的要素。情感倾向关注行为主体的情感价值,更能充分体现对主体的人文关怀和 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照。学校不仅是传递、创造知识的知识 圈,更是一个表达、交流情感的情感圈。在情感的交流与互 动中,每个成员都会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找到归属感。

可以说,积极的情感倾向是良好行为的催化剂,它对行为的 改善、对和谐氛围的营造、对均衡发展的达成都会起到良好 的助推作用。首先,在传统科层制的影响下,校长一般被视 为是没有感情的。校长和教师间只有工作关系,没有任何情 感而言。教师视校长为领导,毕恭毕敬,校长本人也以领导 的身份自居,一副官高权重的姿态。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是上 下级关系,感情淡漠。但要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校内涵 建设顺利进行,校长就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去掉不苟 言笑的作风,让教师体验到学校的温暖与关爱,使每位教师 都有表达思想与意愿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爱校 情怀,营造互相关爱的良好氛围。其次,长久以来,由于教 师对工具角色以及绝对权威地位的认同,使教师认为自己就 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就应该保持教师应有的威严,因此也就 造成了教师不愿表露对学生的爱的内隐性情感倾向。在学生 面前,教师总是表情凝重而严肃,这很容易拉大师生间的心 理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使得师生间缺乏有效地交 流与沟通,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即使有些教师 会对部分学生表现出关爱之情,也是受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 只与“好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而大多数的学生却与这种特权无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样要求教师的情感投入, 但这种投入不是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偏爱,不是小爱,而是惠 及全体学生的普爱、大爱。教师要善于、勤于表达对学生的 爱,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声充满慈爱的询问,都会让学生感 受到教师的爱,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许多未知的东西,能够看到世 界的精彩与有趣,这本应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由于这 些全都笼罩在成绩的阴影、排名的压力之下,考试和分数的 重压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他们体验到的只 有痛苦和悲伤。因此,本应在他们脸上展现的灿烂笑容被忧 愁、恐慌与焦虑所代替,学习的沉重压力致使学生出现厌学 情绪。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就要改变学生的这 种情感倾向,要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让学生真 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行为方式―――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 行为方式内涵着价值观念和情感倾向,它是这些观念、 倾向以及人际关系的动态、外显表现。通过行为主体的活动, 能够折射出其中的观念和倾向,并能够在实践层面上促成事 物的发展。同时由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质,因而使得 行为方式成为事物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进而促成事物发展的 现实飞跃。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也是要面向实践的, 因此它必然也会以各主体行为的改变为原发点,通过各种变 革性的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各方面的改革。由此,行为方式便成了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它会在实践上促进 义务教育各方面的变革,实现义务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首先,一方面在校长“官本位”思想的作用下,容易表现出 独断、专制,教师没有发言权,只能听命于校长。而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所需建设的校长文化要求校长放低身段,愿意承 认自己不是全能的,并请求教师们帮助了解一些问题,寻找 解决办法。校长这种通过承认自己容易犯错误的方式,能在 下属的心目中产生一种开放的思想,从而能够创设一种反思 实践的文化氛围,进而能够起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精英教育思想的统摄下,校长必然非常重视名 师的培养,大搞“骨干教师培训”,而致使大多数普通教师 却难以享受这种优厚的待遇。因此,要做好学校内涵建设, 校长就要善为人梯,要为所有的教师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

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要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同时 还要实现教师的均衡发展。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师资均衡了,学生的发展才有实现均衡的可能。校长要 善于为全体教师提供各种培训,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充分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全体教师个人素质的全面提 高,而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校或某个学科的发展和仅仅提高 骨干教师的素质,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 受“内敛”“自修”“独善其身”“内省自察”等传统文化 的影响,教师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致使在实际 工作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封闭在自己的班级课堂上,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教 师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各自揣着自己的“宝贝”,并且以 向同事讨教为耻。虽然,在行政层面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以及公开课,但教师并没有真正发挥这些活动的作 用,都将其视为例行公事,总是“好人思想”,从不指出他 人的缺点,也绝不倾倒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所建设的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型教师文化需要教师改变这种浮于表面 的人为合作,建立教师间自主、自愿的自然合作。教师之间 秉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互相交流教育经历、教学感悟,真 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虚心求教。教师们在思想 的交流与碰撞中,进行自然地专业对话,进而形成教师专业 发展共同体。再次,一方面在“重分数、重排名”的价值取 向的影响下,学生之间表现出一种很强的竞争关系。大家都 在为争取好的排名而努力竞争。竞争固然重要,它可以促使 学生积极上进,但凡事物极必反,过度的竞争同时也会造成 学生间关系的紧张。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下,学生间互相对立, 缺乏信任,缺少合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所倡导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因此,要想实 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改变学校中这种畸形的竞争方式, 提倡学生间的合作、互助,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实现 全体学生的多样发展、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在工具性教育 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多表现出模仿。对于知识只 会接受、记忆,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以至于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学习行为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缺乏创造 性。然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的不是同一发展,而是不 同学生个体的多样化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展 现出健康多样且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活动,进而实现学生的个 性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建设。

结语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之所在,对于学校的办学行 为起着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学校文化虽然对学校成员的行 为活动没有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但是却能从价值观念上提 出一种理性的韧性约束,它构成了学校生存、发展中最稳固 且最有活力的基础。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会影响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影响校长的管理和决策,影响教师的 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发展,它是以一种无形胜有形的力量影 响和制约着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最终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发 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均衡,目标是发展,只有创 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改变学校文化系统内各行为主体在价值 取向、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上不符合时代要求、教育均衡发 展要求的方方面面,在校长正确价值观的统领下,经各方力 量同心同力,共同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文化软 环境,激发学校发展的活力,走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发展之 路,才能够真正促进均衡与发展的实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