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乐谱图书馆_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乐谱图书馆_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1-08 08:03:30 点击:

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和声学是人们从感性认知到理论思考的理论产物,它通过对音高、音长、 音式、调性进行理性分析,实现了音乐理论的跨越式发展。

和声乐理论的发展、完善和成熟,标志着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不断 提升。将和声学理论应用到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 料储备和改善图书馆乐谱文献传统分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1和声学是乐谱文献整理的理论依据 早期的和声学理论建构在宗教性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主要服务于各 种宗教音乐的创作。因此,这一时期的和声学思想主要是为了让音乐作品展现出 神秘的宗教特征,并让音乐作品更契合宗教仪式。而欧洲早期和声学尚未形成较 为完整的理论,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调式的分析、音程的设计和对位法等层面。

在文艺复兴思想兴起之前,和声学的理论建构过程极为缓慢。学术界一般将意大 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扎利诺完成于1558年的《和声规范》视为和声学理论的开 始,标志着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开始走向独立。但是人们也应注意到,扎利诺的 时代是复调音乐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声手段还没有完全从复调中分化出来,受 当时的和声实践水平的局限,扎利诺的和声理论还只是他的对位理论的一个组成 部分,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和声理论[1]。法国作曲家拉莫的《和声学基本原 理》完成于1722年,该书标志着和声学理论逐步摆脱潜科学的形态。作者在该书 中系统地阐述了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和演奏规则,特别是大小调功能 的阐述在帮助初学者了解音乐学科的基本模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1音乐文献整理不能完全套用模式化分类 图书馆音乐文献不能完全采用较为模式化的资料分类模式,而是要根 据音乐文献自身的特征进行适度调整。音乐作品编号是标识作曲家作品的序号, 大体出自作曲家本人、出版商、音乐学家三类人之手,最常见的用OP.(拉丁语Opus 的缩写,即“作品”)标记。18世纪初期,欧洲作曲家一般不为自己的作品编号, 出版商为了区别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从方便的角度通常按其作品的创作次序 为作品由小到大编号,但由于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编号”,所谓的作品编号 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作品完成的先后顺序,于是一些作曲家开始为自己的作品 编号。人们在对图书馆乐谱文献资料整理时,编目人员可对中图分类法进行适度 调整,参考音乐家的分类方式将更有助于资料的查找。1.2音乐文献的整理相对复杂 在图书馆的文献整理中,人们需要面对不同版本的乐谱资料,并根据 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归类。和声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对于人们理解音 乐发展和音乐作品的构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人们应从传统的依据年 代对不同版本的乐谱文献进行分类处理的方式中超越出来,将其根据音式构成方 式、音乐作品的风格等新兴的资料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我国较为传统的工谱、 尺谱记谱方式。工谱、尺谱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若按照不同时期版本 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往往不利于研究者根据内容进行查找,也不能真实地反映 中国古典音乐的流变历程。于是流传中产生了不同演奏家不同的释谱;同一乐曲 经不同释谱,作品的风格可能迥然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版本。仅从 内容上看,音乐家将西方音乐史上现有的各种乐谱版本分为“学术版本”“评论版 本”“实用版本”和“演奏版本”四大类。因中外的乐谱文献记谱方法的不同、开本 大小、记录方式的区别,以及出版地区、出版时间、版次、纸墨、装帧等不同可 以形成乐谱文献的不同版本形式。

2乐谱文献是建构完整音乐发展史的重要载体 2.1保存音乐作品的基本文献形式 单亚莉在其2007年发表的《音乐乐谱文献资源建设初探》一文中谈 道:“与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献不同,谱是将音乐符号记录在纸张等载体 上的一种文献形式,它是运用记谱法对音高、音长、音强、节奏和演唱方式进行 系统记录的产物。在录音技术发明以前,乐谱是记录音乐的主要形式,即使现在 人们在学习和演奏、演唱音乐时也离不开乐谱的帮助。”[2]尽管在电子音乐大量 涌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乐谱仍然是最为基本、最为重 要的音乐文献形式。乐谱是记录和保存音乐作品的基本文献形式,是将音乐形象 用记谱法记录下来形成的一类音乐文献[3]。作为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情 感表现方式,音乐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欣赏者和学习者之间产生情感共 鸣,充分体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西方五线谱记谱方式,还是中国传统音 乐的工谱、尺谱记谱方式,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记谱方式,实现 了由口传音乐记录方式向文献记录方式的成功转型。

2.2音乐作品记录方式的转变15—16世纪,音乐作品的记录方式从手抄时代过渡到印刷时代,极大 地提升了音乐的传播效率。以早期欧洲各国的乐谱资料为例,作曲家和演奏家们 都逐渐摆脱了对手抄谱的依赖,转而以印刷品作为主要的写作和演奏依据。手抄 谱的逐渐退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乐谱文献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以手抄乐谱文献或不同版本的印刷音乐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分 析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了解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和研究价值。同时,音乐作品的时代性特征也依附于此类作品之上,以乐谱文献 的传抄、流传、印刷过程作为考察对象,将帮助人们建构出更为清晰、更为准确 的音乐发展史。

史蕾:和声学在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3和声学思想将拓展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的发展空间 3.1和声理论是拓展图书馆音乐文献资料整理方式的新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受到相 关部门的重视,并成为人们借以考察大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而言,乐谱文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 发展中存在着普通院校和艺术院校相区别的基本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各类音乐专 业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和馆藏规模,使得乐谱文献的资源共享性被削弱。和声学作 为以研究和音结构和连接理论为主要对象的理论,对于音乐学习者掌握和声的产 生方式、构成原则都具有积极意义,并在和弦的连接和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和声学资源在图书馆乐谱文献中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并作为人们从事图 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的重要参考标准。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创造发明的数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 期,音乐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音乐艺术 创新的不断追求,借助新时期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不同 层面来探索新时期音乐艺术发展之路。

3.2和声学理论的引进为图书馆乐谱资料整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乐谱文献的思维方式 音乐是以特定手段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蕴涵着复杂的情感信 息和丰富的价值内涵,不仅能够向受众传递极为微妙的情感信息,更在于它符合内在的情感机制。和声学理论作为人们认识音乐作品的方式之一,为音乐学习者、 演唱者和欣赏者提供了更具整体性的理论视野。

3.3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创作要容纳当代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先进成果 和声学理论引入图书馆乐谱文献整理理论尚属于探索阶段,同许多艺 术形式一样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声乐艺术并不仅仅是按照乐谱所设定的艺术表现 方式进行表演,还需要演唱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表演中。事实上,力图在 歌唱表演与情感诉求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始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核心。歌唱时本身 的艺术魅力、歌曲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文字的正确吐露、词语的表达方式和声 乐的发生等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内容,将演唱的独具魅力很好地表现出来, 尤其是将歌曲和歌唱者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是一种全新的艺术[4]。

通过舞台实践积累的经验,人们逐渐认识到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功能有 助于进一步提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声乐艺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传递 信息,而视觉器官的融入将提升其艺术表现能力,主要的原因是两种感官的融合 能够激发出歌唱者的情感表现能力,使其成为情感抒发的重要媒介,从而调动了 观众的多种感官。当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方式趋向多元化,人们理解艺 术作品的方式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进而丰富了情感信息的内涵。

作者:史蕾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0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