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探究论文] 古代文学的论文

[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探究论文] 古代文学的论文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1-29 07:48:39 点击:

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探究论文

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探究论文 一、整理地方文献,充实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知识的必 要性 从《诗经》中的商人诗歌,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 散文、汉代梁园作家群的辞赋,再到宋代应天府文人群的经 济文章.以及明清时期归德府家族文人群的理学与诗文,豫 东商丘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 重要性及特色性也不能说不突出。但在长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史教学中,这些地域文学(文化)知识却不受重视,结果可想 而知――必然造成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进而导致疏离甚 至排斥、贬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很多文史专业的毕 业生,说起石延年、张方平、吕坤、沈鲤、宋荦等商丘古代 作家,往往茫然不知,即便从《桃花扇》了解到商丘有个才 子侯方域,但具体生平、创作情况却不甚了了。很多学生来 商丘后往往满怀神往地游览古城景区,却败兴归来,因为他 们感兴趣的不是古城的城墙、街道,不是污染的南湖水,也 不是八关斋中一块块冰凉的石碑,而是城墙下所蕴藏的文化. 是从宋国、梁苑、睢阳到应天府、归德府的历史渊源,是从 老庄道家到梁苑辞赋的瑰丽想像,是从睢阳保卫战到“古城 八大家”的忠肝义胆,但目前情况下不必说古城居民,即便 是景点的工作人员、导游,因不具备深厚的乡土知识、地域 文学(文化)知识储备,对很多古城文化知识不知其然,更不 要说知其所以然了。改变这一现状.宣传商丘地方文化,必须从挖掘商丘地方文献资源人手。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挖掘地 方文献,充实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 商丘和母校的文化情感。培养本籍学生的乡土自豪感,进而 宣传和传承商丘的历史文化传统。

商丘地方文献看似范围狭窄,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时而反映的是升平盛世,时而展现的满目疮痍,时而是才 子佳人的文人风流.时而是忠臣志士的慷慨悲歌,无论是兼 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呜咽悲鸣, 都真切地展现了文人们的心灵图景和时代烙印。要想了解这 些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图景,只有建立在收集整理、 研究地方文献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或是生 拉硬扯、人云亦云,比如有的学人为了追述商丘久远的历史, 把甲骨文中的“商丘”均认为就是现在的商丘;
为了追述商 丘是商朝、商文化的发源地,把阏伯和契视为一人;
把商人 的征伐说成是旅游,进而得出商丘是中国旅游的发源地。显 然,这与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精神是有悖的。另外,明清时 期的归德府家族文人群与明清易代的慷慨悲歌。可以说是商 丘地域文学(文化)的重要分支,然而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 的重视。即便有些关注,也往往是人云亦云。之所以出现这 些问题,其原因就是对商丘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不够,造成 视野不广、“文献无征”。这与地域文学传统的挖掘和地域 文化精神的建立,是不相协调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在教 学中挖掘地方文献、充实地域文学(文化)知识,能够发挥文学(文化)的熏染和教育作用。商丘地方文献中有着丰富的文 学与文化图景。比如,张巡、许远的忠贞之情与睢阳保卫战 的激昂慷慨,明末吕坤、沈鲤的忧国忧民与鲠直方正,侯恂、 侯恪所代表的东林党人正直慷慨,很好地诠释了“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用世精神,这些与爱 国精神培育、中国梦的诠释是一致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 教育意义。

二、整理地方文献、充实古代商丘地域文学 (一)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古代文学课堂 目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册,主要是按历史顺序的方式 排列知识点,朝代之内按文体、作家(群)等结撰。由于篇幅 限制,知识点往往很难与地域文化因素结合。近二十年来, 地域文化研究的勃兴。相继催生一些地域文化史、文学史、 历史著作,这为进一步开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工作提 供了便利。在这一大潮影响之下,有关商丘地域文学、历史 的著作如《商丘古代文学研究》、《商丘文学通史》、《商 丘通史》等相继出版,为人们进行地方文学(文化)教学提供 了较系统的参考资料。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古代文学课堂, 必须注意把握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必修课,目的是 让学生较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基本 知识,课堂教学时须把握这一主线,保证“中国古代文学史” 和“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任务的完成,地域文学知识则只 能作为其中的点缀和补充。比如,《商颂》是《诗经》教学较少关注的部分,就可以结合宋君祭祀祖先的《玄鸟》、《长 发》诸诗,将商丘与商族、商人、商文化的关系穿插于商丘 地域文学的形成探讨中。“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 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21。在刘武身边形成的梁园辞赋作 家群是汉赋发展史中重要的文人群体,在讲授汉赋时,不妨 将梁园的兴废、梁园文学意象的形成与影响以及芒砀山梁王 墓群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汉梁文学与文化的感悟和认知。

而在学习《桃花扇》时,不妨将介绍侯方域与雪苑社、明清 时期商丘的家族文学等结合起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灵活的穿插和补充.使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与身边的地域文 学紧密结合.以显示出古代文学的可亲可近。另外,还可以 开设古代文学的专题选修课,专门系统地介绍商丘地域文学, 如《明清归德府望族与文学研究》课,分为归德府地域文学 传统、明清归德府望族文学群体的形成机制与特点、明清归 德府家族性书塾书院与文社、园林宅邸与明清归德家族文学、 商丘侯氏家族文学研究、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等六讲,以 家族文化为切入点,综合政治、文学、文化与地域的多重关 系。

(二)将商丘地方文献整理与实践教学结合 厚重的商丘地域文化,丰富的商丘地方文献.虽然已经 引起广大学者和地方政府的兴趣和重视.但时至今日,无论 是广大学者还是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 没有系统、深入地收集、整理和挖掘,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我们现在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是不相称的。改变这一尴尬境地的有效 途径就是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商丘地方文献,无论是商 丘籍古代作家的著作,还是非商丘籍古代作家描写、记载商 丘人情风物的作品.这些丰富的地方文献既是商丘地域文化 的载体,也是集中体现商丘地域文化精神的系统资料.是我 们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文献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将地 方文学知识嵌入教学中,而且应将商丘地方文献整理引入课 堂,优化实践教学。首先,带动学生开展地方文献的实践调 查。商丘师范学院生源主要来自河南.尤其以商丘地区为多, 这就为开展商丘地方文献调查提供了便利条件。再者,利用 寒暑假期、法定假日或者周末,灵活安排,开展地方文献的 实践调查,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途 径之一。调查内容可以是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家族家谱编 纂、收藏情况,也可以是商丘地区寺庙建筑保存状况及庙会 资料,甚至学生身边的碑刻文献资料、家族历史上的文化名 人及其著述,都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亟待 调查、收集的地方文献形式。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 中,就曾发动学生对商丘市区重要历史文化景点如八关斋、 商丘古城、火神台、燧皇陵、张巡祠等,开展碑刻文献资料 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和整理,不仅使学生对商丘文化有了 深入的了解,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以碑刻文 献为题还获得了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校勘古籍和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实践训练。作为地方院 校,商丘师范学院的古籍收藏相对较少,学生学习生活中很 少能见到或者触摸到古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不仅以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讲解,更应当引入实践训练, 将整理古籍与教学及学生实践学习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有 效地增强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能拓展学生视 野,增强学生对古籍文献的句读、标点等方面的训练。笔者 在地域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相继获批“宋荦研究”、“沈鲤 集辑校”等多项社科或古籍整理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吸收部 分学生参与进来,以课题带动读书,又以读书带动毕业论文 的撰写。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处理期中考试、作业与古代文学 的日常学习.以整理商丘籍古代文人著述的形式,作为期中 考试或者日常作业内容,学生不仅了解了古籍的面貌,还运 用了古典文献、古代汉语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兴趣和综 合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一点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 型人才的培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每 年暑假进行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或者成立 兴趣小组,教师选择若干个商丘古代文学课题,指导学生在 学习古代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做一些地域文学的研究工作. 以此带动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这不仅是学术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大胆尝试和有益实践,也将为学生研究生阶段学习打 下一定的基础。

(三)将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结合在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 能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应该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 带领学生作实地考察,在实地再现文学作品的场景,力图实 现古代文学作品的“可触性”。比如讲授孔子《论语》,可 带领学生参观夏邑孔子还乡祠:讲授庄子散文,可带领学生 考察庄子墓;
讲授汉赋,可带领学生参观清泠池、平台以及 芒砀山梁孝王墓;
讲授杜甫的《遣怀》与韩愈的《张中丞传 后序》,可带领学生参观商丘古城,慨想汉唐时睢阳城的繁 华与安史之乱惨烈背后睢阳城的破坏;
讲授范仲淹诗文,可 带领学生参观应天书院;
学习《桃花扇》,可以参观壮悔堂、 香君墓。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广阔的社会中,结合所 学知识,与文物遗迹、名胜古迹接触,在实地考察中夯实书 本知识,这也是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要求的,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结语 地方文献不仅是地域文化及文学的重要载体,同时, “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教 材”。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 中.应该把地方文化及文学纳入课堂教学中,同时通过调查、 整理等多种实践形式.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实训结合起来,从 而在宣传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实 践人才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解并热爱商丘、综合 素质较高的毕业生。进而有效地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