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中小学心理教育

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中小学心理教育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1-11 07:56:07 点击:

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当前,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快速地向前推进,不少学校领导将 之作为一种在新形势下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创设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越 来越多的教师带着极大的热情关注并投入到这项教育工作中来,学校领导和教师 有这样的积极性当然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也必须透过这种心理热,做一些冷静 思考和严谨的探索及研究,以保证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健康地发展下去。

一、关于此项工作的称谓 对于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无论是学术界、大众媒体,还是学校的 实际工作者,都有一些不同的称谓,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人对这项工作内 容理解上的混乱。就笔者所见,对此项工作的称谓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心 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辞海》对心理教育的解释是:以培养心理素 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 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有两种形式: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指培养心理素质, 促进心理健康,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二是消极的心理教育,指解决心理问题, 保持心理健康。这正是我们大多数心理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理解,而 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代表消极的心理教育,因此此称谓似有不妥。

关于“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称谓具有时代性, 内容上与德、智、体一样,己成为学校重要工作内容。笔者认为,学校心理教育 有其特定内涵,在称谓上不宜过于宽泛。“心理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可以说除了身体素质之外,其他什么都可以包括在心理素质之中,各门学科都能 发展学生心理素质,这样,心理教育融化在各门学科、各项活动中,就忽视了它 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关于“心理辅导”。它强调了教育与辅导的区别。这一问题只有在将教 育限定在“传统教育”时才存在,而事实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模 式己受到冲击,按照现代教育观念,辅导也属于教育的范畴,它主要是一种教育 方法,而教育的内涵与之相比要丰富得多,而且教育也并非排斥“为学生服务”、 “注重潜能发挥”等辅导的特定内涵。因此,以“心理辅导”来命名也不妥。

关于“心理咨询”。其实它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学校心理教育不仅包括心理咨询,还包括各种活动课、团体辅导、社区服务等。单纯地以“心理咨询” 来命名不能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内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辞海》对“心理教育”的称谓和解释是最恰当 的。

二、关于学校心理教育承担者的称谓 时下有“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员”,和‘心理辅导员”等称谓。“心理教 师”是相对于学科而言,如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综 合性教育活动,并非一门学科能担当。它注重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助 互助,増加体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是体验性和生活性活动,和学科教学相 距甚远。因此,将心理教育的承担者称做“心理教师”是不合适的。“心理咨询员”, 中小学教师大多没有专门学过临床心理学,而是由学科教师或班主任通过短期培 训而走马上任,若用“心理咨询员”的称谓,强化了精神医学的色彩,拉开了与学 生之间的距离,故也不合适。“心理辅导员”则较为合适,对应和区别于“政治辅 导员”,它既包含有心理咨询员的职责和任务,也有学校教育的色彩,体现了学 生心理教育的特殊性,便于学生认同和接受。

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场所的称谓 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设置有心理咨询室,这种设置无疑是必要的,但 这种称谓值得推敲。实际上,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社会公众对心理咨 询的接受意识不强,小学生自我认知和辨别能力很有限,甚至搞不清什么是烦恼、 焦虑等心理问题。中学生处于心理“闭锁期”,对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更是‘讳莫如 深”所以,中小学生踏进心理咨询室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与“咨询室”的称谓有 一定关系。虽然使用“咨询室”,可以体现心理教育的专业性,但同时,也给人一 种“精神医学门诊的感觉”。在上海、南京等城市,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 的学校,往往将“心理咨询室”称之为“阳光心理室”、“青春心理屋”等,笔者认为, 这种叫法有它的现实性、合理性,既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意义,又符合学 生认识接受的习惯,名字温馨、生动、自然、不严肃刻板。

四、关于心理教育热的兴起,是否意味着德育工作已经过时 目前有种不良倾向,似乎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空对空”,思想政治教 育己过时,没必要了。而心理问题人人都有而且越来越多,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人认为,抓心理教育容易出成绩,能够形成“特色”,产生效应, 而德育己无“潜力可挖”,再提德育,就是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只有心育才能顺应 教育改革潮流。这是一种误解。德育与心育,都是学校教育中缺一不可的教育内 容,两者的总目的都是为了育人,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罢了。德育主要是对学生的 社会性发展负责,心育主要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终身幸福负责,德育主要靠先入 为主、科学灌输,而心育则是要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动性来发展自己。在实 践中,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德育队伍,他们为了提高德育实效性,自然而然地将 目光盯着心理教育上,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再加上长期的德育经验积累,对心 理教育很有悟性。另外,德育的重要性己普及到各个方面,如果充分认识心理教 育与德育的关系,也容易使心理教育工作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获得更广泛的支 持。就学校德育来说,一旦能与心育结合,合理吸收心育的有关理论和技巧,就 有助于増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根基,使学校德育跃上一个新的层面。

五、关于学生心理疾患者的比例 当代中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生活和学习压力大,社会各 种诱惑多,而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和“危险期”,他们在复杂的 影响下,极易形成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甚至产生各种心理疾患。因此,在当前的 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心理教育势在必行。尽管如此, 也不能因此而任意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媒体刊载,中小学生有心理问 题者的比例竟然达到了28%甚至有11%的中小学生有心理缺陷,而有关中小学生 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或逐年递増等话语更是屡见报端。勿庸置疑,强调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夸大到 了如此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有害无益的。之所 以得出有如此高比例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是因为目前我们并没有一个权威、 科学、统一的测定方法,于是便各行其是,各拿自己的一套东西去测定,造成了 混乱。

六、关于心理测验和心理档案 目前,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学生心理 档案。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心理教育工作进一 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然而,在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一些学校过 分推崇心理测验,甚至违反心理测验的道德准则,造成不良后果,如有的心理施 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测验内容,测量程序不科学,影响了心理测量 结果;有的人误用、滥用心理测验,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用测验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心理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对学生心理特点加以武断的解释;有的人未遵循心理测量的保密性原则, 随意处置测查结果,暴露学生隐私。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心理教育的健康开 展,并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讲,任何心理健康的检 测工具均有其局限性,更何况中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以 一次测验而给发展中的学生‘下定论”就可能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从而给学生 的一生都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反科学的错误做法。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过程中,应谨慎使用心理测验手段,更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