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什么是灵动课堂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什么是灵动课堂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0-23 07:55:19 点击: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阅读教学在追求“诗意”“真”时,于“趣”之处 展现灵动之美,课堂艺术灵动之美的着力点应是兴趣、情趣、 意趣、理趣、雅趣。

一、兴趣:体味言语,放飞心中性灵 以言语为媒介作为学生兴趣的触发点,让学生主体能 动地参与,通过对“他人的世界(阅读)”,让学生在体味 言语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放飞心中性灵,获得对自己 有益的异己世界。如《青玉案·元夕》教学片断。

师:词的下片写了一个女子?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1:写了一群女子。

师:现在问题出来了,下片是写了一个女子,还是一 群女子?其实,课本也提供了两种说法,请女生读一下注释。

生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女子 盛装观灯的情态。一说词人偶遇的观灯女子,即下文的“那 人”。师:“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究竟是写了一群女 子,还是写了一个女子?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1:我认为是一群。理由之一是“暗香”呼应上文“香 满路”,理由之二是与前面“蛾儿雪柳黄金缕”描写一致, 理由之三是“笑语盈盈”与“灯火阑珊处”气氛协调。

生3:下文“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众”也是佐证。

师:说得有道理。究竟是一群女子,还是一个女子, 考证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 不做文字考证派,而做文学审美派。看看写一群女子和一个 女子,哪个更有审美效果? 课堂中,教师以“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暗示语言激起 “是写了一群女子,还是写了一个女子?”问题探讨,点燃 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动着意识和原始活力中的全部无意 识去追逐新的意义,在“一群女子”“一个女子”中心灵飞 翔。

二、情趣:诵读文本,触摸生活气息让学生以“口诵”投入,感知文本语言,敞开心扉, 放声诵读出浓浓的情意味,激活自己的想象力、直观力、感 悟力,化育心灵,独享世俗生活之外的诗意快乐。如《将进 酒》教学片段。(学生示范读最后一句) 师:非常好。你关注到了朗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朗读其实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应该带上自己理解的情感。

生1:我觉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这 一句,诗人借着酒劲,有一种愤怒的感觉。(学生示范朗读) 生2:我不太赞同刚刚那位同学的看法。这个时候诗人 已经醉得差不多了吧,心里想,我已经醉了,可是小二他却 不上酒,唉。

师:本来这次喝酒是在谁家里? 生2:朋友。

师:现在看来诗人倒像是什么了? 生2:他倒像是主人了。师:对,他反客为主了,这恰恰就是李白的性格,什 么时候都忘不了他的豪放、洒脱。你来试一试。

生2:我先醉一下。(学生大笑) 生3:找一个主人吧。(学生鼓掌) (学生示范读“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学生笑,鼓掌) 师:确实有一股酒味。这“主人”怎么评价? 生2:喝一点茶,醒酒。(师生大笑) 诵读是激活文本的活性剂,学生在诵读“主人何为言 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激起一片生命的境域,将静态的 文字以“小二”“主人”“酒味”的动态画面呈现出,在“我 先醉一下”“喝一点茶,醒酒”的幽默诙谐中,将文章从静 态的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成鲜活的生命,让课堂洋溢着浓郁 的生活情趣,达成审美现实。

三、理趣:紧贴文本,涌动生命哲思师:关于《将进酒》中的李白,同学们找出了很多词 语来描述他。此时的李白真可谓千般滋味,萦绕心头,借着 酒兴,他终于发出最后的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 可以用名贵宝物来换取美酒,让大家一醉方休,“同销万古 愁”吧!那么,你认为李白到底“愁”什么? 生1:我觉得他就是愁他没钱,没地位。而且现在人都 老了,青丝变白发,还没有功名。

师:人生苦短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但 对李白来说,他更加了一重愁情,是什么? 生2:壮志未酬。

生3:因为他前面有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师:这样看来,李白的愁并不是一己之愁了,而是古 往今来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这的确是“万古 愁”!李白作此诗时五十一岁,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 久,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势。因此,我们读《将进酒》,读到 了——。

生4:苦闷愤激、寂寞愁苦的李白。

生5:乐观自信、积极用世的李白。

生6:欢乐与忧伤同在、希望与失望并存的李白。

生7:李白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 酒,失意后喝酒,“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他始终 没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李白——喝酒喝得痛快, 做人做得更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自信乐观, 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学生齐鼓掌) 四、雅趣:浸润文化,拨动审美情丝 “要怎样的温情与仁爱,才能让这些普通之物如此美 丽而多情?才能让这平常的生活如此诗情盎然?”课堂阅读 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符号进行解码,以拨动学生 情弦的方式观照和透视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使学生对文本的 “空白”加以想象性的建构,实现文本的具体化,同构交感,相互同化,达到“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的阅读高层境界。

如案例《春江花月夜》教学片断。

师:也就是说这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清照 也写过一句类似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离愁哪? 生1:一种悲伤,非常的哀伤,也非常的无奈。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种“哀伤、无奈”的感觉吗? (生深情诵读“可怜楼上月徘徊……捣衣砧上复还 来。”) 师:“捣衣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 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听到捣衣声就让人 想起什么? 生2:想起家乡,想起母亲,想起爱人! 师:好。“思乡的无奈与忧愁”还从哪里可读出? 生3:从“鸿雁长飞光不度……可怜春半不还家”看出。师:怎样的看出? 生3:“鸿雁”古来就有“鸿雁传书”的美好表达方式。

“鸿雁”在春江花月夜的大背景中,月光是宇宙的环境,构 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鸿雁想要飞出去,但没有办法飞出这月 光。而鱼龙是想要“潜跃”,却在水上面留下了痕迹,这就 是说游子在远乡想要离去,又不能离去,既可惜自己当时的 处境,又怀念家乡中的那些亲人,这样的复杂情绪。“昨夜 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反 映自己想回家却不能回去的复杂情绪。“春”是一个人的生 命状态,“春半”是在外面孤零的情况,“春半”“落花” 承载的是一个游子自身在外飘零的愁思。所以,叠加在一起 就是游子在外思乡却不能归的一种无奈。

语文阅读教学,在动态的课堂中不要舍弃文本的精华, 丢掉课堂的灵魂,以“诗意”与“真”创设具有智慧和灵性 的语文课堂,展现师生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拨动生与师、生 与生思维碰撞,让阅读教学摇曳多姿,使学生浸润在语文的 妙趣天地中。

张小波,教师,现居贵阳。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