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竞聘 > [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与研究] 民法调整对象有哪些

[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与研究] 民法调整对象有哪些

来源:竞聘 时间:2019-11-27 07:49:30 点击:

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与研究

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与研究 起草一部民法典的工作伊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理所当然会引 起全国范围民法领域的关注。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提法,多达数十种,可谓 众说纷纭。因此我想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抓住民法的基本点,明确民法调整的 对象是什么,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从而从宏观上更明确地理解民事法律,从而 制定出优良完备的民法典。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民法所调整的在特定领域内的社会关系,即一定社会生 活中特殊的社会矛盾,这是决定民法这部法律部门存在的客观基础,同时也是其 同邻近的法律部门相区别的基本标志。因此,调整对象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必须 明确的问题,往往也是议论较多的理论问题。民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亦复如此。

一、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学说 自古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法学者们关于民法调整规范的学 说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表明了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及开放 的永恒课题。

最早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学说是盖尤斯将民法概括为调整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后来萨维尼对盖尤斯的论断进行了继承和补充,他认为“法 律调整人本身和法律关系。后者包括人身关系、债的关系、继承关系和家庭关 系。”1961年《苏联民事立法纲要》将民法的调整关系强调为财产关系以及与人 身有关的非财产关系。此学说也对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民法通则》通说认为民法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按照民法同商品经济相辅相成的规律以及前人的研究结论,因此民法 的“商品关系说”是有一定根据的,具有较大的说服力。财产关系历来为民法所调 整的对象,民法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和“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 会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但是,财产关系并非都是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只 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的特点一是民事主体在民法 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无论任何人,一旦进入民事领域,便在平等基础上发生具体 财产关系,都不允许任何一方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二是等价有偿。不等价交换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相抵触。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无论发生在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还是发生在公民与法人之间,都是由我国民法所调整的。

三、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民法只规定有关商品关系的内容,而将与商品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人 身关系排除在民法之外,并不符合《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原因是:第一,民 法是反映社会关系的法律形式。它不能够像照镜子一样只反映那些单纯、直接的 经济生活条件,而必须同时反映与之特定的商品关系有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才 能发挥其最佳效能,起到宏观调整作用。第二,继承权是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的 一种延伸和公民取得财产的一种法律形式。但继承权同商品经济并不存在内在联 系,它本身不属于商品范畴,但也需要民法来加以规范和调整。第三,债权是财 产的流转和归属状态,也反映了一定的商品关系,它的内涵除了以合同为核心内 容之外,还包括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原因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而这几种情况都不反映商品关系,却都需要民法来加以调整。第四,我国民法调 整的财产关系中带有明显的人权主义色彩,强调尊重人格、诚实信用和相互协调 等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身权利也越来越加以重视,这 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方向。[2]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在调整商品经济关 系的同时,强调对人身关系尤其是人身权的调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四、结论 一部完备的法律要具备以下四部分即主体、行为、权利、责任,民法 也不例外。[3]首先,一切的权利和义务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主体,即财产需要有 自己的“监护人”。没有承担义务的主体,则一切权利都将成为一纸空文。所以民 事主体无论是公民个人,或是作为法人的社会组织,以及以民事主体身份出现的 国家,都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体。其次,主体要真正取得民事权利,行使自己的 合法权利,还要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它可以是亲自进行民事活动,也可以通过合 法方式由代理人代为实施,其法律后果是相同的。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在当事人之 间设立、变更、终止具体的权利义务。[4]再次,一切行为追求的目标是权利, 这是民法的核心部分。民事主体正是为了取得某种权利,主体才有意识地实施法 律行为,以达到预期的法律后果。最后,民事责任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

只要把握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四项主要内容和 它们相互之间的递进关系,也就抓住了民法的基本点,明确了法律调整的对象是 什么,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从而从宏观上理解民事法律。作者:王萌 来源:法制博览 2016年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