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竞聘 >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调整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调整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来源:竞聘 时间:2019-11-15 08:27:37 点击: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调整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调整研究 一、教师状况 2000―2013年间沈阳地区小学教职工数与小学专任教 师数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小学教职工数由2000年的3.52万人 下降到2013年的2.48万人,减少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742人;
小学专任教师数由2.93万人降到2.17万人,减少7600人,平 均每年减少542人。如表2所示,2013年沈阳地区小学专任教 师学历达标率为99.9%,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1.7%,初中学 历达标率为99.4%,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83.8%;近十年来,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升,专科以上学历比例占比 逐年加大,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与本科以上学历比例逐年提 升,这说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层次与质量逐步提升。(四)生 师比情况如表3所示,2013年沈阳地区小学生师比为15.9∶1 高于全国16.76∶1的水平,初中生师比为11.3∶1高于全国 12.75∶1的水平。小学生师比水平2004―2009年间逐年提高, 但2010年后有所降低;近十年来,初中生师比水平总体逐年 提高。

二、基础教育普及程度 如表4显示,近10年间小学毛入学率总体上得到提升, 从2004年的100%,上升到2013年的120.6%,提高20.6%,其 中2012年小学毛入学率为126.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小 学升学率从2004年的101.7%降到99.1%,总体呈下降趋势;初 中毛入学率近十年间呈递增趋势,2013年与2004年相比增加8.7%;初中升学率总体呈递增趋势,2013年初中升学率为 89.7%,与2004年相比增加7.8%;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亦 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提升1.13个百分点。(六)生均校舍建 筑面积如表5显示,沈阳地区生均校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 沈阳市2013年生均校舍面积与2012年相比增长0.48%,近两 年来康平县生均校舍面积增幅最大为2.36%,和平区、铁西 区、沈北新区生均校舍面积有所减少。

三、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 解决了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的 问题,但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学校规模 变大、生师比水平有降低趋势、小学升学率有所降低等。为 深入探析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笔者对 沈阳地区经历过布局调整的3所初中与2所小学进行深入调 研,发放调研问卷1150份,其中学生卷500份、家长卷500份、 教师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9份,问卷有效率98.17%,对 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整理如下。

(一)布局调整缺少科学标准,并未充分征询当事人意见 虽然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 根据当地情况合理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并保证学生 就近入学,在偏远地区仍需保留农村教学点,但许多地方为 了追求规模效益与政绩,将学校规模与合并学校数视为布局调整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我国虽然在教育规划等重要文件 中提及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问题,但尚未见到详细的学校 布局调整程序与方案,地方也未见有科学的学校布局调整标 准;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得出,95.98%的家长认为学校布局 调整并未征求他们的意见,且有75.5%的教师认为布局调整 后学生离土离乡,使辍学率大大提升。由此可见,学校布局 调整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并使学生因上学不便等诸多原因辍 学。

(二)上学成本增加,使辍学率提升 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大多住校,而据调查显示,有83.1% 的家长并不想让孩子住校,仅有16.9%的家长认为学生住校 好处多。学生生活费相比布局调整前大幅提高,通过走访家 长了解到,学校布局调整前学生只在学校用一餐或者不在学 校就餐,而布局调整后学生需要一日三餐在学校就餐,生活 费用大大增加,每月生活费约为布局调整前两倍,这大大增 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布局调整后学生大多住校或寄宿 在学校周边,对于学生的管理并不规范,学生的人身安全与 交通安全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后,在人 口集聚的村庄不存在教学点,学生被规划调整到城镇就读, 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因上学成本提升、上学不便等问题而辍学, 使辍学率提升。

(三)学生上学距离远,学校不按法定假日休假 布局调整后学校大多分布在镇里或者市里,小学生大多乘校车上学或放学,学生上学放学所用时间大多超过40分钟。

初中除少数学生走读外,大多数学生选择住校,但部分学校 为了节省办学资源,采取特殊的休息制度,如:学生连续上 学10天,休息4天。这种特殊的休息制度使学生、老师身心 俱疲,且使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利于家 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四)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 通过调查发现,有59.2%的教师认为目前所承担的教学 任务过重,根据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周教学任务为18课 时,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远 远多于18课时。许多教师认为上班距离变远,上班不方便, 上下班花费时间较多,无心照顾子女和家庭,无形中增加了 负担。调查还发现,有64.7%的教师对目前工资福利待遇不 很满意,学校布局调整后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增加,反而开销 加大,且布局调整后教师培训增多、教师工作压力加大,使 工作状态难以保证。

(五)学校规模过大,管理难度增加 调查中发现这3所初中学校规模均不符合国家原则上不 超过2000人的标准,学校学生均在3000人以上,平均班额为 50人,生师比水平远低于布局调整前,学校规模过大,加大 了管理难度。且布局调整后,来自不同村镇的不同文化背景 的学生,到同一所学校学习,使原有文化习惯受到冲击,学 生心理容易产生不适,极易产生冲突。通过走访发现,布局调整后学校经常出现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布局调整后学校规 模较大,且离家远,学生大多住宿,学校除了担负教书育人 的重担外,在学生生活起居方面也投入大量精力,管理难度 加大。

四、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程序及标准 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不同 州制定不同的布局调整标准,主要从学生数量、能否完成教 育计划、能否提供充足的课程、经济状况与学生上学距离远 近等方面来考虑。加拿大教育实行地方分权管理对其学校布 局调整程序有明确规定,主要有:拟定草案、修订草案、审 查研讨方案、生成决议、决议申诉及司法救济这五个程序[7]。

因此,沈阳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当在深入调研、征询布 局调整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学 校布局调整程序及标准,更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特殊情况, 进行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二)适当保留农村小型教学点 学校布局调整后,多数农村小学与中学不复存在,人们 为了接受教育离开生长的村庄,农村教育事业逐渐没落,对 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造成重创,使村落失去原有的生机, 间接造成农村文明的陨落。在调查中发现有56.6%的家长认 为本村学校撤掉后对当地文化产生一些影响,使村庄失去原 有活力;85.62%的学生希望自己所在村里有学校,有67.91%教师认为有必要恢复农村小型学校,62.43%的家长认为应适 当恢复农村小型学校。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布局调整并不 是仅仅为了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考虑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 使教育公平,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布局调整扩 大了办学规模,却使辍学率反弹,学生失去读书机会,这与 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本质思想并不符合[8]。陶行知先生 认为,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农村学校是农村重要的文 化符号,是农村文明的象征,学校应当担负起教化村民的责 任。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学龄人口到城镇就学,农村学校处 于尴尬的发展境地,既不能达到城市标准,又丧失了农村本 色[9]。农村教育事业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是农村 文化繁荣发展的纽带,农村学校的存在会使农村生机勃勃, 恢复往日的活力。因此,农村应当适当保留农村教学点,使 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减少辍学率、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不便、 学生负担过重、休息不足、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

(三)按法定假日安排休假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资源, 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提升了学校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但 学校出于办学成本与教学质量的考虑,不按法定假日休假, 使教师与学生疲惫不堪、压力倍增,且使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因此,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也应当按正常的5天 工作日进行课时与休假安排,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及学生基本 诉求,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使学生能够回归家庭与社会,促其快乐健康成长。

(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减轻教师压力 教育部门应当减轻教师压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 社会招聘等方式补充学校教师资源,提高生师比水平,确保 教师教学任务适量,尊重教师的劳动,对教师工作在物质及 精神上采取相应激励策略及措施,给教师以更多的社会支持, 使其得到学生、同事、领导的肯定,得到外界更多积极的评 价。适当的激励能使教师获得安全感,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获 得成就感,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避免产生工作倦怠情绪。

因此,沈阳地区教育部门及一些学校应当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适当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对教师交通费用有所补贴,适当提 高教师薪资及福利待遇。

(五)控制学校规模,实行人性化管理 2010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 规划的意见》提出了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一些标准,如, “学校布局调整应考虑城镇化及人口因素,解决并消除大班 额现象,并要保证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强调应在学 校服务半径及办学规模上有所规划,初中及小学在原则上不 要超过2000人。在布局调整及学校建设等方面都应公示,公 开征求各方意见,考虑群众意见。”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更加 人性化,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乡、镇、村的客观情况,注重 学生的文化背景,考虑学生的切身感受;学校应注重加强对 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使其更加专业,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对学生生活的关心,让学生“后顾无忧”并能全身心的投入 到学习中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加强学生的生存 教育并建立学校重大事故预警机制,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防 患于未然。综上,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在城镇 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与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及整合教育 资源的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在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 出现了布局调整前没有相应标准、未争取民众意见;学生上 学成本增加,辍学率提升;学生上学距离远,学校不按客观 规律休假;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学校规模过大,管理难度增 加等问题。因此,应当制定科学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程 序及标准;适当保留农村小型教学点;按客观规律安排休假;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减轻教师压力;控制学校规模,实行人 性化管理,以解决现阶段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所 存在的问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