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党支部 >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来源:党支部 时间:2019-11-15 08:27:30 点击: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一、城镇化背景中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上学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程务工的随迁子女需要 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这就涉及到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在 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争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 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 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长的趋势。在这 些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据 此全国有义务教育农村适龄流动儿童达2877万。面对如此庞 大的农村流动儿童,城镇的学校规模、教学设施都承受着巨 大压力,有的中小学班级里学生数甚至已经可以达到六七十 人,有的当地公办学校为缓解教育资源配置压力多不愿意接 受农民工的随迁子女,而私立学校的价格偏高,农民工家庭 接受困难,给随迁子女的入学带来阻碍。尽管国家和地方政 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使随迁 子女有机会能够进入到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城市 和农村的教育定位不同,并且随迁子女流动性大,所以城市 的义务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随迁子女,所以他们在求学过 程中也存在着城乡教育融合难。而一些城市虽然有为农民工 随迁子女所设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这些学校由于资金 问题,多地处城郊,教育环境与设施没有保障,更加不会有 教学骨干教师,教师的流动性大,无法保障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辍学现象严重。对于 在城市里完成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的阻隔和各地的异地高考政策还相对模糊,他们在义务教育 之后便处在了教育的困境。统观以上随迁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究其根源还是在教育公平未得到全面展开。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类特殊人群,是指由于 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 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 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 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6―11岁和12― 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 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 子,是最需要亲情呵护的,他们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渴 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然而留守儿童却偏偏在这方面是一群 “情感饥饿”的孩子。长期的情感缺乏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 亲情观念日益淡薄,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 不良心理还有可能导致成年后滋生怨恨社会、报复社会的不 良行为。还有一些父母即便有机会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经常进 行沟通,但是由于父母素质有限,在外务工又受到不良气息 的影响,也难免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 求,认为读书无用,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作为引导,留守儿 童很难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早早走入社会。

(三)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加大 农村学生的上学成本增加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 “被动增加”,另外一种是“主动增加”。“被动增加”主 要指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农村生 源急剧减少,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节省教育经费投入,二十 世纪初在全国实行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大量 撤销农村中小学校,使学生上学集中到城镇,农村学生也能 够享受到了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这样大范围的撤点并 校,使原来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的教育,变成了每天需要 做校车上学放学,每月的交通费、伙食费给家庭困难的学生 增加了经济负担,而面对没有校车的学校,家长为了保障孩 子上学放学的安全不得不去接送,耽误家里农活,有的家长 甚至搬到城镇去陪读或者住校,这给经济收入比较单一的农 村家庭都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2〕“主动增加”主要是 由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镇的经济发展及相对农村优越 的物质生活对一部分农民形成了诱惑,所以成为“城镇人” 而不是“农民工”成为很多农民的愿望,但是由于城乡二元 的户籍制度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许多农村父母把梦 想寄托在子女身上。〔3〕有的家庭让子女参加各种补课班 来提高课业成绩,有的家庭甚至举家搬到城市只为让子女能 够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砸锅卖铁” 也要供孩子上学的思想,这也给多数靠地吃饭的农民家庭带来的额外经济支出。

(四)偏向“城市取向”的教育发展战略 我国从建国初期一直到八十年代都实行着“农业反哺工 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而导致了教育战略的“城 市取向”。在教育发展思路上,实行“以先进促落后”的教 育政策,更多的关注教育效益忽视对人的关注。在教育经费 的投入上,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来源于隶属主管部门,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由乡村自筹经费,而由于农村经济大 多没有城市发达,并且加之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税收制度, 农村的剩余净额过度流入政府,在农村办学经费上就显得心 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教育内容上,虽然已经实行多纲多本, 并且给了地方一些自主权,但是对于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师 资等各方面条件有限,没有能力自主修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 学大纲了,所以在教育内容上农村学生更多的接受的是适合 城里孩子的“精英式”教育内容,这样使很多农村学生在升 学考试中沦为“陪跑者”。

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促进教育公平 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制度是导致进程务工人员的随 迁子女上学难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相关问题出现的根源之 一,所以要想促进教育公平,就要逐渐突破这种城乡二元制 度,实现国家统筹规划,发展欠发达地区,缩小城乡经济差 距,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用一种公平合理的公民身份制度取代现存的二元户籍制度,只要是适龄入学儿童,都应当享受 到相同的教育资源,没有身份歧视,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 本要求。

(二)改革城镇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实施 在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面对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也要积极出台政策对其受教育权利进行保障。要求地方政府 和相关教育部门积极出台教育管理机制,将随迁子女放到当 地的教育规划当中,保障随迁子女在居住地能够顺利入学, 对于公办学校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拒收随迁 子女,对其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也可以建立一些有效的监督 与举报渠道,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当地的农民工 子弟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教育经费的保障,力求 本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到达一直。可以通过 与当地的公办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使其一定程度上能共享 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例如可以实行教师的轮岗,定期使公 办学校教师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进行岗位互换,或者定期 举办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等活动,来提高和改善农民 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缓解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

对于有升学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也应当尽快完善 异地中考等制度,不让他们因为户籍制度错失升学机会。要 尽快出台与“异地高考”政策衔接的“异地中考”政策,避 免随迁子女的求学尴尬。

(三)改进“城市偏向”的教育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上政府是严重缺位的,要想 真正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首先要从政府角度出台举措来 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在资金投入上可以形成由基本财政支持、 财政拨款与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教育投入模式,为农村义务 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在教育内容上首先要构建适合农村学生 的教学大纲,不能一味追求城市的“精英”教育,因为教育 的目的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够上大学,而是希望为每个人提 供均衡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这样才符合价值多元化的发 展需求。同时注重乡村文化教育的弥补,在教育过程中贯穿 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对乡村文化、农业知识和农村的感 情,使义务教育阶段之后是有一部分学生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和生活,进入到相应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代农业和 进行新农村建设,而有机会进入到大学学习的这一部分农村 学生,也能够有因为对故乡的感情而回家乡工作,这样才能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镇化进程。

(四)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加大,长期的父 母亲情缺失,使他们的成长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要想破解 这一难题就要从家庭及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在家庭方 面父母应该调整外出方式,最好是有一方可以留在家中,如 果不得已非要同时外出也应当选好对子女进行照看的亲属, 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的,不仅仅能够做孩子的后勤部,还能够与孩子进行学业上的沟通,如果是祖父母进行照看,那 么父母更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学业问题,沟通的间隔越短 越好,能够保证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其次在学校方面 应当尽量进行延伸教育,学校老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之外也 要负起责任,对于班里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及心理情况做 到心中有数,定期与其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在家长集中返乡 期间最好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以便使家长更详细的了 解孩子的问题进行短期教育。还要在学校举办心理大课堂, 让学生能够进行问题咨询。当然学校在教师选拔方面也要高 度的警惕起来,对于老师的考核除了在教学方面的成绩更要 注重教师的德行,主要参考学生对于教师的年度评价,避免 教师侵犯学生的事件发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