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如何实证 城镇义务教导发展的实证研讨

如何实证 城镇义务教导发展的实证研讨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1-15 08:27:28 点击:

城镇义务教导发展的实证研讨

城镇义务教导发展的实证研讨 本研究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采用教育投入中有代表性 的8个指标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小学生均教育经 费城乡差异指数(P1)、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P2)、 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P3)、初中生均预算 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P4)、小学专任教师城乡差异指数 (P5)、初中专任教师城乡差异指数(P6)、小学生均固定资产 差异指数(P7)、初中生均固定资产差异指数(P8)。指数构建 第三步是计量方法的确定。采用简单计算法,在指标权重选 择上,8个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均为1/8。为便于比较,对 各二级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值=该地区实际值÷ 最优值。假设城乡义务教育完全一体化,农村和城市无差异, 即各二级指标的最优值为1。当农村各项指标的实际值越接 近城市时,指数越大,表明该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分配越公平、 一体化程度越高;而当指数大于1时,并不意味着农村更公平, 那只是理想的教育公平状态。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 数的最大值是1。为了使指数计算更精确,笔者借鉴了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从1995年陆续开发的有关人类发展指数的计 算方法。用下列公式计算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这里用 P表示指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二级指数计算公式 如下:(1)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P1)=MIN[(农村 小学生均事业费)÷(城市小学生均事业费)](2)初中生均教 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P2)=MIN[(农村初中生均事业费)÷(城市初中生均事业费)(3)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 异指数(P3)=MIN[(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市 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4)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 乡差异指数(P4)=MIN[(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城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5)小学专任教师城乡差 异指数(P5)=MIN[(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城市小学 专任教师师生比)](6)初中专任教师城乡差异指数(P6)=MIN [(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师生比)÷(城市初中专任教师师生 比)](7)小学固定资产生均差异指数(P7)=MIN[(农村小学 生均固定资产)÷(城市小学生均固定资产)](8)初中生均固 定资产差异指数(P8)=MIN[(农村初中生均固定资产)÷(城 市初中生均固定资产)]计算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 所需要的数据来自《H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和《H省教育经 费年鉴》及相关县(区)调研数据。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比较 本文根据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 西部民族地区的5个县(区)2005年和2009年城乡义务教育一 体化发展指数,并进行了排序,(表略)。,2005年到2009 年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 提高。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均 值为0.677,2009年均值为0.797,提高了0.12;提高幅度最 大的是B县,提高了0.167。表1的排序显示,2005年得分最 低的B县,2009年得分最高,而F县由2005年的得分最高变为2009年的得分最低。实施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以来,西部民族 地区各县(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得分差值由2005年 的0.015缩小为2009年的0.011。这表明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已 经实施政策调整,教育财政优先向农村倾斜,为构建城乡教 育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决定因素的实证 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城乡差异,它的形成与发展有 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以户籍制度为框架的社会安排是 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根源所在。而隐藏在户籍制度 背后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则构成 了城乡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约束。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一 体化发展指数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专任 教师数量和生均固定资产四个方面的考察分析,笔者认为西 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的决定因素为以下三个 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体制、教育改革政策。1.经 济发展水平因素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的 研究成果丰硕。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 经济的促进都是相互的。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来源,城乡 经济的差异造成了政府财力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我国义务教 育分级管理的体制下,政府财力的差异最终导致城乡教育经 费的巨大差异。[1]教育经费投入的降低势必影响教师资 源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教师资源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必然降低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笔者所调查的 H省历届政府都很重视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以来, 市财政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有了较大的倾斜,尤其是近几年对 民族地区农村的投入明显加大。[2]2009年在生均教育经 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两个指标上,B县、C县、D县农村 地区的投入均大于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是按照国家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 学校倾斜的。从2009年H省民族地区城乡消费比(表略)可以 看出,F县城乡消费比最高为5.333,其余四个县(区)城乡人 均消费比在3.544~3.976之间。县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得 分验证了“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差异大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 平指数得分较低”这一论断。而从人均GDP变量角度考察, 2009年B县人均GDP排第四位,指数得分排第一位;F县人均 GDP排第三位,指数得分却是排在最后。这一现象与传统的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观点不相一致。然而,城 乡之间的消费差异则直接反映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程度,差 异系数越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越低。2.财政分权体制因 素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有三种类型的税收:中央税收、 地方税收和两级政府共享税收(中央60%,省级政府40%)。中 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机制是明确的,而省级以下政 府的收入分配则没有具体规定,而是由省级政府自主决定其 分配方案。在传统的操作模式中,基本上是按照中央与地方 分配的模式进行安排,省级政府决定与地市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模式,地市级政府决定与县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模式, [3]这就是我国的财政分权模式。在H省,如果减少了市这 一层级,直接是省辖县(区),财政分权的三级模式就演变成 了两级。这样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更多的经费由县(区)级 政府支配使用。不同的省内财政分权会对城乡教育财政状况 产生重要作用,而教育财政体系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 省级财政分权体制无疑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 响。为了更好地找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 关键因素,笔者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回归模型。其中 EII代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FI代表市内财政分权变 量,包括省本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县(区)本级 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及县(区)教育支出占县(区) 财政支出比重。EXP是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城市/农村);X为 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人口数量、人均GDP等;β0代表常量;β 1代表回归系数;γ为其他控制变量系数;μ代表变量数。表3 是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模型回归结果。(1)考 察经济水平和人口数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影响。在 以教育投入为考察变量的一体化指数与传统的研究结果有 一定的差异性,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 府财力越充足,越能够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1]而本 研究中,人均GDP排第四位的B县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最高。

这一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政策的调控因素大于经济发展水 平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反映了该地区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而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人口数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指数有向下拉的作用。依据模型EII=β0+β1FI+β2EXP+γ X+μ公式计算,人口数每升高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 就下降0.0013,这一结果可能对人口较大的县(区)在平衡义 务教育发展上面临巨大挑战。(2)考察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对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影响。在没有经济发展水平 和人口因素的模型1中可以看出,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这表明城乡差异大对一体化指数 影响显著,而且其结果是导致教育公平指数降低。在控制了 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2中,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对城乡义务教 育一体化指数的影响远远低于模型1中的结果,且在10%的显 著性水平下不再显著。(3)考察省内财政分权变量对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影响。模型1中,县(区)财政支出 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 0.00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在控制了人口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模型2中,结论一致。在模型1中,县(区)教育支出每 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08,模 型2与模型1结论一致。而省级财政支出对城乡义务教育影响 恰恰相反,模型1中省级财政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2,随着人口数和人均GDP的加 入,省级政府支付比重的估计值不再显著。我国上下级政府 之间财政分权体制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经过多轮的权力下放、财税制度的调整,地方政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市 级政府有权决定本市内县(区)级财政支配,省级政府提取的 财政份额越多,县(区)级政府得到的就越少。县(区)政府份 额越少,则能够提供给农村义务教育的服务就越少,也就拉 大了城乡的差异。而若市级政府提取份额少,分给县(区)政 府份额较多,但在教育支出上份额比例跟不上,也起不到缩 小城乡差距的目的。这也就是模型1、2中县(区)教育支出所 占县(区)财政支出比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所在。3.教 育改革政策因素西部民族地区作为经济相对滞后、城乡二元 结构突出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2009年较2005年 平均提高了0.12。综合分析发现,近几年国家实施城乡一体 化发展战略,教育经费向农村教育倾斜幅度较大,H省在近 几年的发展中,每年教育投入增量中的70%都倾斜于农村, [4]这与政府实施的教育改革政策是分不开的。笔者调研 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区),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H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较大。

虽然当地的经济条件在西部地区较差,但由于政策的倾斜, 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了较大提高。当然离开 了地区经济做后盾,单纯依靠政府临时的政策扶持,那该地 区的教育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在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其他各项事业的 发展,只有长期可持续的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协调分配,城乡 义务教育一体化才具备可持续性。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状况,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并计算了5个少数 民族自治县(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得分。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体制以及教育改革政策对民 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体 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影响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 主要内因,而教育改革政策是促进财政体制分配方向调整的 重要外因。在经济条件短期内尚不能实现大幅度提升的情况 下,西部民族地区应合理分配省级政府与市级、县(区)级政 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增加县(区)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省级 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对构建和谐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 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本研究依靠教育投入 指标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进行了计算,从教育投入公 平的角度进行了思考,而未考察教育的产出指标,对教育公 平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后续方 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