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1-12 08:49:20 点击: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方法策略论文(共5篇) 第1篇:大数据背景下思想品德微课设计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形式对传统的思想品 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思维,创新思想品德课堂,在互 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寻求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新模式,让大数据真正服务 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与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相结合,成 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 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它要求教师在5—10分钟内, 将一个完整的知识讲解清楚,并创设一个主题式应用“小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深化理解,提升能力与情感。我们以“走 近法律”一课(原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为例,尝试以微课推动教学。

一、注重学习过程设计,凸显“学生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学习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展开的自主学习,它 强调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因此,学习过程的设计上必须比传统课堂更加生 动,力求让学生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学习中做到高效、专注。为此,我们主要思 考以下问题:1.学生从哪里出发?2.将引导学生走向哪里?3.应该创设何种学习 情境,吸引学生持续关注?4.素材的选取是否有效?5.如何确知教学目标是否达 成?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和起点。我们在设计中强调, 教学目标必须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微课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例 如,“法律的三大特征”是“走近法律”一课学习的概念基础。因此,对于这一内容, 我们将微课学习目标设定为:1.能够再认法律的三大特征;
2.能够解释法律三大 特征的含义;
3.能够运用生活的实例,说明体现法律的哪一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内容,微课学习从学生晨 跑的场景导入,询问学生跑得井然有序的原因;
之后,播放“成都女司机被打” 的报道,使用正反面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发学生对规则的思考,逐渐认可“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对于“法律三大 特征”之“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知识,微课从“打人者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 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这一事实,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寻衅滋事罪”? 这一罪名由谁规定?谁有权修改?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这体现了“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

此外,在每部分内容的讲解后,微课视频一般需要及时呈现知识的归 纳。例如,在第一部分学习结束后,微课视频呈现的知识归纳为:法律三大特征 的内容、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同时,视频出示温馨提示:请整理学习笔记,并 对自己未能清晰理解的知识点作出标注和旁批。在讲解的最后,本次微课还设计 了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知识的逻辑联系。这样的微课设计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 发,用真实的法治案例创设了生动的体验情境,引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走向广阔 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生活中的法律。

微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通过配备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让 学生明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习评价等。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 设计的提示,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 学习过程,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在微课设计中,我们非 常重视指导语、学习目标、知识归纳、题目分析、笔记区、旁批区等的设计,以 时时提醒学生聚焦学习目标,获得明确的学习指引,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

二、实现即时互动交流,深化探究与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在翻 转课堂中,通过课前学习微课,课堂上充分讨论,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 与思考空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线微课也具备了交流功能,其呈现形式更 为多样。学生可以多媒体的方式提交交流报告和作业,如在线口头回答、文字报 告、视频等,通过在线互动,实现实时交流与讨论。

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这一学习内容的微课中,我们设计了两个 在线探究问题。问题一:第二段视频的曝光、网友态度的转变,是否影响警方之 前对打人者张某“涉嫌寻衅滋事”行为的定性?问题二:对于此事件大家期待怎样 的结果?学生可使用各种多媒体形式提交交流结果,并对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提 出质疑与补充。在微课交流环节设计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呈现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的讨论问题。如:①你为什么这样讲?②有哪些证据证明你的观点?③你能换一 种说法吗?请举例。④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⑤你的观 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⑥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观点有什么联系?等等。在线交 流与分享,让最不喜欢课堂发言的同学也能够畅所欲言。同时,学生可反复研究 他人的学习成果,从中获得感悟和提升,并且可以不断提出質疑,加深思考,对 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而全面。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设计必须更加注重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资 源的合理使用。我们可采用上述一例到底的方式,或增加小活动,派发虚拟小礼 品,甚至可以引入游戏化设计,将其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在线互动探究 等环节。如此让学生保持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持续的学习兴趣,克服自学过程中容 易出现的自制力差、学习意愿弱、学习时间短等问题。

三、实施在线评价与监督,提升个性化指导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 据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 (价值)。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 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 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2]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批改作业占用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教师对学 生作业也缺乏系统的数据分析,这些都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借 助微课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采用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软件,利用大数据的 信息技术,克服传课堂统的学习缺陷,而且使得个性化指导不再基于教师的教学 经验,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整合学生的微课学习数据行为记录,获取和分析学生的在线 解答结果,从中鉴别学生思考和解决同类问题的不同层次和类别。我们在微课实 践中,通过课前“定点监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存在的学习问题;

之后,在微课设计中,将学生的易错点嵌入其中进行难点突破;
最后,通过诊断 性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总结其学习规律,从而更有效地针对个别 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例如,在“规则的种类”这一内容的微课设计中,我们在课前通过“定点监测”,了解到学生对于“三种规则”的区分存在困难。因此,我们在微课设计 中加入了易错易混点的区分:(1)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三者在“如何产生”“适 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的区分;
(2)法律与其它两种规则相比,有什 么最显著的特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在线交流,不断澄清对三者的理解和把握。

对于通过微课学习仍有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展开个别辅导。

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学习无需教师的现场监控,许多老师会因此担 忧监督问题。实际上,大数据技术使用监控数据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监控 数据以大数据为背景,可获得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平均浏览速度或某道题的解题 时间。如果学生使用的时间偏离正态分布,则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发出监控和警 示。例如,通过教育管理平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媒体阅读时间和题目 完成进度,蓝色代表已经完成、橙色代表正在完成、红色代表未完成。教师可针 对未完成的红色部分,查询学生的学习进度、具体存在困难的题目、完成时间等。

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直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 监控与辅导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总体而言,大数据背景下的微课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内容突出、资源构成“情境化”、反馈及时、传播方式多样、可反复观看等。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識到,大数据本身带有技术性,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 需要探索将自身的教学特点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才能让技术为我所用。同时,教 育主管部门需加强教育信息化录入系统建设,以建立自有的数据体系,为更准确、 科学、个性化的教育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引用万科创始人王石的话:“你没有 变强只因你一直很舒服。”这种舒服并非享受舒服,而是沉溺在默认的教育规则 之中。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需要在机遇与挑战中努力前行。

作者:姜小翠 第2篇:信息化时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适应与超越 “你最好开始游泳,否则你会像石头一样沉没,因为时代正在变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领域的变革。2015 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 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企业、社会教育机构、学校要形成合力,逐步 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MOOC来袭,课堂翻转,基础教育领域必然波涛澎湃,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自然置身其中。萨尔曼·可汗认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指的是“让学生按 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解决问题。”[1]华 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 式。它是以现代信息与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夯实学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2]我 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微视频引入翻转课堂,形成 了“微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见下图):
第一步: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找到信息技 术的切入点,制作教学微视频。微视频录制一般在5-10分钟,一些权威的教育理 论家判定,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概为10-18分钟。

第二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同时,教 师将知识点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 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学生在课前借助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 成课前学习任务。

第三步,教师分析掌握学情。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 归纳、整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

第四步,师生共同研讨提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探讨研究,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应用迁移等,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过 程中形成科学认识,提高思维能力以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教师根 据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选择相关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在学 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共同 探讨研究,做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和谐共生。

一、分层设计,促进主体个性化学习 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一直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 境界。“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要求我们关注整体学情。在对班级 学生如何看待思想品德课程中使用各种媒体的调查中,有75%选择根据内容适当 使用,8.93%选择越简单越好,16.07%选择越多越好。可见,在对待教师提供的 学习资源上,大多数初中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理性选择,而不是盲目接受。

因此,我们在翻转课堂设计中,注意分层分类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选择。这种分层分类,一是基于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难易的不 同层次,也可以按照知识的不同领域进行分层或分类,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 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资源;
二是基于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统一学习 内容开发成不同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兴趣学生学习的需要。实现资源的分层分类, 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思想品德 学科也进行了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尝试与研究。我们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制作慕课微視频,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多次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复习“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课时,笔者首先制作慕课微视频, 约5分钟。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自主任务单的设置,历年中考经 典例题的讲解等。视频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千年不锈且现代科技 亦不可复制的越王勾践剑,元朝画家郑思肖因思念故土创作的无根之兰《墨兰图》 等,直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使抽象的“继 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变得生动且感人。笔者将微视频上传至QQ群、微 信群,请学生在家自主观看,并完成相关自学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反复学习,自定进度。

之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完成的自主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问题 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对学生理解的盲点、 疑点、共性错误,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并进一步巩固拓展。如此,不仅能提高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理解 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

这样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加强 引导和监督,在课前提供适当辅导;
课堂上则注意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 功,如将优先话语权交给学习困难的同学,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从而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实时互动,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转 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微课助学】教师制作视频,通过《爸爸去哪儿》片断导入,让学生 了解新西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理解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特性构成了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创设“由于不了解各国文化,遭遇尴尬”的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讲解,交 往礼仪ABC,引导学生掌握与外国人友好交往应该注意的事项,促进友好交往。

学生通过微视频中设置的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环节,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上提出的任务作业,即“请同学们 自己搜集其他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材料,并制作成PPT”。

【交流分享】课堂上,教师检测视频学习成果。先让学生回答问题, 如“通过视频学习,同学们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心得?”“通过视频学习,同 学们还有哪些困惑?产生了什么疑问?”然后,让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PPT,介 绍其他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

这一教学过程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之间可以互教互学,通过互助 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更加强了生生互动。在这样的 互动学习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合作参与者,仅在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正 如陈玉琨教授所说,“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 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3]互动性的提高,自然能提高学习 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凸显道德体验,引领价值认同与践行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课程。在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开展教学的 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 和记诵知识。我们在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而且要努力将其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价值认同,以此指导学生今后 的行为。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我们在微课学习后的 翻转课堂中,尝试创设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型和启发式活动。如设 置一些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思考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学生自己 的思考分析和实践,内化认识,指导行为。此外,我们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自身 特性,创设新异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让学生置身其中,迫使他们打破过去经验的心智模式,突破习惯和过往的经历,帮助他们处理新遇到的 问题,激发内在的道德践行能力。

例如,教师在“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微视频中,展现了一个对儿子关爱 有加但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拮据的父亲,迫于生活压力,要求上初中的儿子与其 一起打工的场景。设问: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打算怎么办?在翻转课堂中,几 乎所有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课本内容,将“当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我 们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作为基本的道德判断,打110报警、到 法院告状、到政府部门告状等答案层出不穷。于是,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生:坚决不去打工! 师:父亲一定要你去。

生:打110报警。

师:父亲为什么要你打工? 生:生活困难。

师: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无奈之下要求儿子打工,作为儿子为此就报 警,你觉得合适吗? …… 以此为切入点,学生在道德判断中陷入两难境地,讨论就此展开。教 师以苏格拉底产婆术反复使学生陷入道德悖论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学生的 道德判断慢慢变得清晰,希望既能孝亲敬长理解父亲,又要想办法继续上学。于 是,与父亲沟通交流、想办法寻找政府的帮助、寻求社会的帮助、寻求学校的帮 助等答案开始出现。

作为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对信息化时代,面对教育革命带来的激 情与困惑,面对MOOC来袭,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更应理性思考、客观分析、 辩证反思,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让思想品德课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者:朱凌怡 第3篇:提升学困生思想品德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学 习,上课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消极、被动,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类学 生我们习惯上把他们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是教师们无法回避的普遍性 问题。怎么样对待这些学困生?如何提升学困生的成绩?这些都是许多一线老师 和学校管理者的心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和中考总复 习如何提升学困生思品成绩的策略与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做法。

一、学困生的内涵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我们通常 认为及格线以下的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技能、品德、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偏差,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 帮扶对策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客观因素:生理疾病、智力缺陷、心理障 碍、性格障碍导致学困;
部分教师丢弃师德,教学态度不端正或教学能力水平不 高,课堂低效,导致学困生;
家庭结构异常、感情剧变、亲人去世等情感因素造 成学困生。同时也有主观上的因素,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厌学,放弃努 力;
由于思品学科开卷考试的特殊性,部分同学认为思品平时学习不重要,考试 只要翻翻书抄抄就行,久而久之就变成思品学困生。

当然,学困生是最需要教师关爱的人群。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去关爱学 困生,引导学困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二、提升学困生思品成绩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 教师的学生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往往有意或者无 意中表现出的态度或行为会影响和改变所教的学生,这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 这也是教师的认知偏差。如有的教师以成绩决定对学生的亲疏冷热,认为学困生 学习成绩差,就是品德不好,就什么都不行,只会影响别人,不能容忍学习上的 失败者,一副冰冷、势利的面孔,甚至辱骂、歧视学生,使学困生走上对立对抗;

有的老师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和评价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将来肯定没 有出息,是废品,瞧不起学生。这样的学生观是非常错误的。作为思品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克服消极偏见,以公正公平 的态度对待这些学困生。要多看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在品德、艺体技 能、性格、管理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优势,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看待学困 生,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走向自强。

2.培养学困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 力,思品教师要积极培养学困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首先,要从情感上关注,以爱心抚慰学生心灵。陶行知说过,“没有 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可以陪学生一起过生日、漫步谈心、家访,举行体育活动、 实践活动……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利用头衔效应,让学困生担任小 组组长,委以重任,做好带头作用,他们也就愿意在学习上多花时间,成绩提高 不在话下。

其次,要多鼓励学困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许多老师上课 总是针对中等生或者中上层次的学生,而学困生往往充当着观众、配角,慢慢地 这些学生对学习就产生了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成为名副其 实的学困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置梯度问题和教学环节,设计一些面向 学困生的内容及问题,让学困生也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为学困生提供课堂参与 的机会,让课堂也成为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和时政热 点,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现代化教学 手段的运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知识。

3.从方法技巧入手提升学困生学习效率 (1)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化繁为简是教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把课本上的道理变成身 边正反事例,把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帮助学困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近年,中考试题难度值在8∶1∶1,也就是說80%左右的题目为基础 题,难度级别为“容易”。因此,在毕业班总复习教学中,化繁为简就是要求教师 以本为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构建知识网络,不可盲目拔 高和深化。

(2)让自主学习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改善 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学困生也爱上这门课,主动探索思想品德 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辩论、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猜谜、人生 AB剧等多种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困生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在 自主、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为诚 信做广告。”请你设计关于“诚信”的标语或广告语,倡导人们自觉诚信。活动前, 教师为学困生降低难度系数,可以采用模仿、改造的方式设计标语或广告语,这 样就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用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倡导诚信,为诚信代 言。

在毕业班总复习教学中,复习不是旧知识归纳,不是“炒冷饭”,而应 该是更高层次的重新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讲清教材的逻辑结构,讲清《指导意 见》各个考点的层次目标要求,讲清时政热点与教材重点的交汇点知识,把重难 点讲深讲透,适时、适度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与整合,可以通过互问互答、知识 盘点、同桌互查、小组竞争、手抄报等方式使学困生坚持学,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框架。

(3)贴近生活,贴近时政 “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政”,既是思想品德的学科 特色,也是近年来中考试题命制的一大特色,更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和复 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 重难点,从教材中“走”出来,想方设法与现实生活题材和时政热点联系起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受、分析、思考、质疑,巩固并深化对知识点的 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的可信度。

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入环节:播放视频《新闻观察:失信者黑名单让“老赖”寸步难行》,思考:视频反映了当今一个什 么社会问题?利用媒体中的相关报道,通过贴近生活与时政的视频播放,迅速调 动所有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初步感受诚信危机的危害,制 造悬念,导入课题。

在思想品德课复习中,教师要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把繁难枯燥的 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相融合,创设情境及梯度性问题,让复习课更具 有趣味性和针对性。

4.通过练习、考试,提升学困生的能力 从近年来的中考我们看到不少問题需要通过练习、考试来解决,教师 可以从中考试题上抓教学重难点突破,提升教学成绩。如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找 不到答题方向,答非所问;
思维拓展能力较差,思维混乱、逻辑不清;
答题不规 范,套题现象较严重,盲目抄书、放空现象、低分卷多等问题。

通过练习、考试,不但可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巩固知识,还可以 提高能力,督促学习,检测学习效果,反馈教学信息。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的课 前小测、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单元练习、综合考试等环节设计不同的练习或考 试,逐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考 试中丢失不应该丢失的分数。其次,要因材施教,设置分层练习,设计“梯度问 题”,让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练习,让优等生“吃得好”,让学困 生“吃得了”!最后,要精选试题,精做真题,尤其中考题、经典题,讲清读题与 解题方法、技巧,和学生一起做题,通过独立答题、分析对错、还原思维、反思 订正、变式训练,让学生参与到试卷、练习的点评中来,培养谨慎的态度和规范 答题的习惯。当然,“温水泡茶慢慢浓”,不是讲到或者讲过就可以了,教师要常 讲常练常考,要反复抓,抓反复,举一反三。

总之,提升学困生思想品德成绩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的,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与复习的尺 度,对学困生在情感上多些关心,在教学辅导时多些耐心,在学法指导上多些策 略、在训练考试上多些细心,那么“学困”是暂时的,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学困 生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

作者:刘永志第4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分值70分,是开卷考试。很多 学生认为分值不多并且是开卷考试,从思想上对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所以在课 堂上不注重学习,平时不注意积累,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认为学生这种认识 非常肤浅,学习目的非常短视和直接,似乎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作为在一线教学 多年的老师,应该有必要对学生的认识予以纠正。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与 实践,浅谈一下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課程对中学生十分重要 学习过程中,考试只是手段绝对不是目的,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 我认为它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承 载着很多功能,对中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涉及科技、人文、 环境、历史、自然、法律等很多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强调掌握知识、培养 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门实实在在的“铸魂” 工程。初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建 立,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储备相当有限,是良好品质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 期,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政治老师肩上责任十分艰巨,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 能不能成为祖国腾飞的建设者、中国梦的缔造者,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所以我 们的教学目标不能紧盯着中考的70分,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整天灌输“分数论”,我 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学中要时时渗透“育人”的思想, 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努力使自己变成优秀的人。所以,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执教者,我们应该感到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中要重视涉及的历史知识 思想品德是涉及很多知识的学科。常言道,政史不分家,在思想品德 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的历史知识。如果很片面地去学习一个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 识点的认识也会很孤立,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储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学得就会很肤 浅,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所以理解起来就会困难,运用起来就会吃力,看不透 有些政治问题的实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加以讲解, 渗透到课堂中去,还原事情的本相,学生就会正本清源,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 全面透彻,同时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课外知识,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习兴趣就会 提高。例如,在八年级第八课《共同的愿望》中讲到一国两制这个概念时,课本 当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讲,记住这些东西并不困难,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这些事件并不遥远, “七子之歌”有的学生也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把一国两制理解到一定高度,结合当 今的一些政治事件进行剖析,学生估计就会有些困难了。所以,有必要对于一国 两制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有一国两制,结合历史事实进行讲解。中国的近现代 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主宰着世界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台 湾、香港、澳门这些本是我国的国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进行统一,摆在 我国的首要任务是要发展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营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 空间,给中国经济发展留下追赶时间,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构想。在讲解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像20世纪50年代的“金门事件”,关于美国的第 七舰队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经济和国防的真实状况,认识到一国两 制提出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听完这些讲解,学生就会对如今的“台独”“港独” 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了。同时这些历史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 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德育要贯穿始终 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始终是放在首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本 的知识点随时渗透,及时进行。现在初中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容易,具 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时代的特征,收集 当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迹,在课堂中抓住时机随时进行德育。例如,在讲到《珍 惜劳动成果》这个章节时,就可以抓住身边的事例进行德育。像学生乱扔垃圾, 我们就可以这样教育诱导:同学们辛辛苦苦把教室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 有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学习,我们不经意地扔一个包装袋,不仅是对他人劳动成 果的不珍惜,同时也是不能约束自己不良品行的开始,所以同学们要从小事做起,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让自己优秀起来。列举学生身边的、能感同身受的事 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示范教育。

总之,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学习中成长,在教学中成熟。我们 担任了思想品德课教师,就不能卸下“铸魂”工程这个神圣使命。我们要立足三尺 讲台,使思品课堂绽放异彩。

作者:曹凌云 第5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担负着学生品德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胆质疑——为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创新实质上就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问题为终点的过程。在 创新思维活动中,首先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然后才是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答 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思维过程的起点,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前提。纵观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艺术上的创作,无一不是从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科学家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 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样说, 一切发明创造都起源于“问”,没有“问”就没有发明,没有“问”就没有创造。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是教材中一个重要结论,也是教师 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我在教学中却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男生 在课堂上大声地说:“我看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道理”,他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 阵哄堂大笑,也弄得那位男生很不好意思。而我却抓住了这一契机和这位学生思 想中的亮点,对他的勇气及时给予赞赏,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发展史,指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缺陷,客观地分析了作为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 因此不能笼统地讲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通过一起分 析讨论,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 也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大家转而对那位男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二、高效学法——为创新提供平台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 法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快速在全国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既 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 学习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 品德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流程是:学生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讨论问题;
师生探 究学习→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习“依法治国”中的“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时, 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分组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师生探究学习→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法律和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和促进。

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道德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 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 性,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 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合理想象——为创新插上騰飞的翅膀;
大 胆质疑——为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增强自信——为创新消除障碍;
高效学法—— 为创新提供平台。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为 主动学习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 思想、大胆质疑、增强自信、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陆恒美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