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14 08:03:05 点击:

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尝试探索学会学习 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 重要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许多学 生概念理不清、推理不真、计算不准、作图不规范。究其原 因,是因为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片面依赖于教师的教, 被动学习造成的。

现代教育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对学生的要 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如苏霍姆林基 所说的“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 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自主、互助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与 同学探索获取知识。具有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 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 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 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因此培养自主、互助学习能力不仅有利 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 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才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 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 实际的趣味性,使学生望而生畏,望而止步。心理学指出,兴趣可由客观的生活意义和主观情绪上的引力所知,那么, 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就能有效地激发兴 趣。我在引导学生探索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设计题目如 下:例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选一点C, 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M、N, 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 什么?还有其他方法测量A、B 两点的距离吗? 学生的思 维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又找出了利用全等和相似测量A、 B 两点距离的方法。一题多解,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 广阔性。例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4cm、5cm、6 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再顺次连接 新三角形各边中点组成的又一小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按 此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的思维处于“欲而不能”和积极兴奋的最佳状态, 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的波 澜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对剖析本质属性及解法规律有更深刻 的理解。一题多变,拓广、延伸、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3图形中的趣题:如图1 中的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 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了4 个小的三角形,而且这些小的三角 形都是全等的。

把三条边都三等分,再按图2将分点连起来,可以看到 整个三角形被分为9个小三角形,而且这些小的三角形也都 是全等的现在请同学们参加如下的探索活动:(1)数一数图1、图2中的点、线段和全等三角形的 个数,用一张表记录下来。

(2)再把三条边也都分成四等份,似图1、图2那样 将分点连起来,数一数这时的点、线段和全等三角形的个数, 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3)仔细分析所得的一些数据,互相交流讨论,想一 想其中有什么关系。

(4)继续把三条边都分成五、六———等份,似图1、 图2 那样将分点连起来,数一数这时的点、线段和全等三 角形的个数,看看与你的猜想是否符合。

(5)将三角形换成四边形,探索一下这时有什么样的 关系式。

这既是中位线定理的直接运用,也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的进一步拓展,观察图形,分析思考所得到的数据,探 索发现其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在这样的用数学、做数学的 整个过程中,在解决图形中的趣题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联 系,善于转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数 学教材中,“减少艰深的数学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 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初中生活 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和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要他们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很困难,而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此出发提 出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减少学生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难度。我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时作了一下设计
问题: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观察表 格中两个解的和与积,它们和原来方程的系数有什么联系? (1)x2-2x=0 (2)x2+3x-4=0 (3)x2-5x+5=0方程x1 x2 x1+x2 x 1x2x2-2x=0 0 2 2 0x2+3x-4=0 1 -4 -3 -4x2-5x+6=0 2 3 5 6探索 1:对于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已知 常数,p2-4q≥0 ,)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 x1、x2,算一算x1+x2,x1x2 的值,小组讨 论,同学们能发现什么结论?与上面的观察结果是否一致? 探索2:若关于x的方程ax2+bx+c=0(a≠ 0)的两根为x1、x2,那么=x1+x2=?,x1x 2=?证明你的猜想,并与上面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 什么结论? 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 自己的探索学习,由浅入深逐步发现知识的起因和内在联系, 从中归纳出有价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学生练习:(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p x+q的两个根是0和-3,求p和q的值。(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6x+p2-2p+5=0 的一个根是 2,求方程的另一根和p的值。再和同学讨论一下,上述两 个问题有几种解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的各部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使不少问题从不 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法。在感受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的喜悦之时,又能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三、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刚拿到新教材后,高兴地说:“数学内容减少了, 好学了。”但新教材在删减理念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实践与 探索课。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 正如孔子所说:“疑虑,思之始,学之知。”有疑虑才能产 生认识冲突,激发认知需求。教师应精心创设疑虑情境,使 学生的思维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 浪式的路线前进,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质疑的好习惯,培养 积极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 用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m 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m x2-6x+5=0有两个实数根?很快学生根据Δ≥0 求得m ≤95,就在学生洋洋 自得之际,我问:“你的答案有无不妥之处?”学生茫 然不知所措,我进一步启导:“m 等于零行吗?”经过观 察、讨论,学生恍然大悟:m 为零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 程,哪来两个方程根。“错在哪里?”学生在轻率中致错、急于探索、欲罢不能的心态下,投入到积极的思考、辩论中, 最终发现是不顾条件乱用结论导致的错误,从而加深了对这 一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把创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待装满的容器, 他有无限的潜力有待于我们去开发。高斯说:“没有大胆的 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 一个学生在画图时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 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于是他得出结论:任何一个三角形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他的结论正 确吗?同学们经过作图讨论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斜边的中点。一名学生又提出:“任 何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 部”的正确结论。

创新无大小、好坏之分,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和精神。在评价时,我本着鼓励性原则,对学生的大胆猜想 进行表扬和鼓励,其次才去引导、追求成功。因为对一种可 贵的创新精神,我们无权否定,就像爱迪生当年坐在鸡蛋上 孵小鸡,一般人看来不是很傻吗? 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心血来潮一哄而起,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持之以恒,要遵循教学规律,从认知 心理结构方面入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并不断地进行培养 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 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