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和策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和策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07 07:56:45 点击: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和策略研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和策略研究 一、概述 二、微博的内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 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 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自2009年8月,新浪网在国内第一个推出“新浪微博” 内测版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微博已经进入主流网民的视野, 引发全国范围的“织围脖”热潮。

2012年9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2012中国微博 蓝皮书》的数据表明,仅仅五年时间,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 亿,使用微博的互联网用户中19岁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了 88.81%,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且成为世界用户最多 的国家。

三、微博的特征 (一)传播方式的即时化 (二)传播内容的丰富化 微博除了可以发布140个文字组成的文章,还用图片、 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记录、表达和分享心情和见闻,满足了大 学生求奇求新的全方位视听体验。同时,由于当前智能手机 的普及,通过手机自带摄像头的摄影摄像,令微博的内容更 加丰富,也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据新浪微博统计,2013年新浪微博发送峰值达每分钟73万条,每条消息如果以 100字计算,则一分钟内就有7300万个字的庞大信息量。2013 年1月1日凌晨第一分钟内,新浪微博上就共有729571条微博 发布。

(三)传播渠道的普及化 一方面,高度互动和交叉支撑的传播方式令微博信息的 传播更加普及。只要在微博平台注册账号,任何人都可以通 过手机或网络随时发布信息。关注用户和好友之间还有邀请 推送功能,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登录微博客户端,用户 就能立刻看到自己关注的更新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 机技术的成熟,wifi在城市区域间覆盖日益广泛,多媒体的 广泛运用和传播,微博传递信息的空间也不再局限于电脑前, 自由度大大增加。

(四)传播主体的平民化 首先,微博虽然存在于虚拟平台,但是采用的是实名制, 大部分用户的身份是真实的,并且与常用的手机等绑定。有 很多文化、学界名人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等都以自己的真 实身份发布言论,上传图像资料,给人以真实感和安全感。

在现实世界中的陌生人,却可以通过微博进一步建立联系, 搭建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如去年2012年12月6日,《财经》 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发布三条微博,实名举报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 问题,开创了微博实名举报,扳倒部级干部的纪录,传递反腐正能量。

四、微博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的出现犹如一把双刃剑,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对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 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思想交流的广阔平台。微博是个巨大的 信息场,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受到教育场所、教 育手段、教育人员等特定范围的局限,其信息传播具有的丰 富内容和即时迅捷性,使得思政教育活动可以利用文字、图 片、视频等方式即时开展。无论你是专家教师还是普通学生, 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接受对方传播 的讯息。故而,无论是大规模的思想教育,还是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可以在微博上实现。

同时,利用微博可以关注各种类型的信息内容。微博平 台上每分钟都有数以万计的热点新闻、名人言论、朋友动态 等更新。它面向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突破了国家的界 限,为学生提供更加充满生机的个性成长空间。因此,收听 和发布微博有利于大学生宏观世界大视野的形成。

2、记录生活,展示个性的多彩舞台。“微博蓝皮书” 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在微博发布的信息中,原创内容为主 的微博达到 54.2%。通过对微博用户浏览、转发的微博内容 分析,排名第一的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信息,有5成以上用户选择;
其它进入前3 位的依次是幽默段子占49.15%、新 奇有趣的视频占45.93%、心灵鸡汤类占45.33%。

90后大学生本身有着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面对丰富多 彩的大学生活,在成长过程中,有值得记录的经历、有需要 沉淀的思考、有应该总结的经验教训。而用掌上微博这一方 便的平台来记录生活,自我总结,更有利于青年人对自我的 激励和反思。

3、宣泄压力、娱乐心情的迅捷渠道。“微博蓝皮书” 的数据显示,用户转发微博的原因分别有,对微博内容感兴 趣的占78.92%、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占58.97%、与朋友进行 互动的占56.34%。用户对于兴趣爱好的满足、社交需求的满 足、现实利益的获取和爱心力量的传递是其转发的主要动力。

由此可见,微博既是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心灵日记本,又是连 接现实世界的沟通桥梁,成为大学生宣泄现实情感,获得心 灵满足的最佳渠道。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以“90 后”为主,他们多数是独生 子女,性格鲜明张扬,乐于表现自我,思想开放独立。同时, 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学校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相 对单纯性、严肃性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彩性反差较大, 这中间产生的压力挫折易使他们产生困惑焦虑等负面情绪, 但是又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来纾解压力。而微博正提供了这 样一个发表见解,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微博互动,以微博 信息发布者和收听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评论和留言,实现交流和沟通,能够较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宣泄需求。

(二)消极影响 1、冲击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一 个思想日趋成熟,但三观还没有完全稳定成型的阶段,对事 物理性判断的能力不足,接受信息比较被动。而微博环境下, 各种思想如爆炸般喷发,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会接触到多 元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其中不乏一些腐朽庸俗的信息, 甚至一些原来已被普遍否认的腐朽观念,又被饰以“新潮” 的包装粉墨登场,造成追求新奇但又不辨真相的大学生们价 值取向的混乱。

2、干扰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微博环境下,网络监管 难度加大,信息的超速增长使大学生根本来不及做出理性的 筛选,海量的信息被揉碎打烂重整,已超过青年学生能处理 信息的能力极限,批判性思辨能力也易减退。一些博主为了 博取高点击率,不加查实,甚至故意歪曲夸张事实、杜撰“新 闻”。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统计了2011年全年微 博谣言数量,居然比2010年增长超过8倍。像金庸这样的名 人,在微博世界中已经“被死亡”了好几次。

3、削弱大学生现实社会交往能力。虚拟空间扩大了大 学生交往的天地,但虚拟交往又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反而 造成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减弱。正如微博中流 传的一句话所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 起,你却在玩手机”。在微博上滔滔不绝的活跃分子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变得冷漠,遇到需要沟通交际的场面却讷讷无言 裹足不前,交往传播能力急剧下降。

五、高校利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 (二)正视挑战,搭建微博交流互动的平台 首先,课程组团队可开通官方微博。高度重视、积极研 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 他们的特点主动发布课程的相关信息,及时回复他们关注的 热点问题,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学生反映 的问题,搭建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心灵对话的新平台。打 破话语鸿沟,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创造与学生同 步的文化共境,扩大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引导和谐向上的校 园舆论。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微博是一个完全“无屏障化”的媒介传播平台。教师本 身,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浩瀚的网络媒体信息,也应当提高 网络辨别能力,才能言传身教。

一是在教中学,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自己需要树 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练就过硬的 业务本领,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避免教育者本身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丧失自制力和判断力。

二是在思政课程中引入网络素养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与 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在微博平台上组织开展对时事热点、焦点事件的互动讨论等活动,引导大 学生学会对微博信息进行思辨性解读,在使用微博时做到不 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不盲目跟风,而是慎独内省,提高 思维能力,认识网络的本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网络素养, 占领网络思政工作的最佳阵地。

参考文献 [1] 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EB/OL].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2,12. [2] 张再兴等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9. [3] 王俊秀,杨宜音.2011 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密甜甜.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