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劳动法案例教学实践分析】有关劳动法的案例

【劳动法案例教学实践分析】有关劳动法的案例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1-13 08:26:45 点击:

劳动法案例教学实践分析

劳动法案例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文章指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有 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有所启发。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现 实性、典型性和一定的疑难性。案例教学的模式可采用课堂 讨论或辩论、模拟仲裁、模拟法庭、旁听案件的审理等。

关键词:劳动法;
案例教学;
模拟法庭 引言 法学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应用科学。“劳动法” 在2007年被教育部调整为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是 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法学课程,教师在讲授 基础理论之外,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是上好这门核心课的重 要环节。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和立法规 定之后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和解决现实问题 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对所学理论和现 行法律规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在“劳动法”这 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很有成效的教学 方法。

1案例教学的优势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注重基础理论 知识点的讲授,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种片面强调“填鸭式” 灌输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 学可以选取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典型案例,能够促使学生认 真分析和讨论,课堂上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1.2对劳动法律条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而法律条文又是高度概括和精 炼的,为了缩短法律理论、法律条文与复杂案例之间的距离, 那么在讲授基础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同时进行案例教学 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法律理论、法律条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 析和讨论,可以加深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 更能够理解立法者的立法思想和法律精神。如果老师单纯地 讲解法律条文学生会觉得枯燥,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对学生有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分析有时候不存在绝对正确或唯一的答案,例如关 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再就业的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事故伤 害是否按工伤对待,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判决结果有很大差异。

所以,案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激发自己独立 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这是案例教学的 重要作用之一。案例分析的过程能够给学生以很多启发,从 而让学生建立起一套遇到问题如何去分析、解决的思维方式 [1]。

2“劳动法”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涉及的因素很多, 但重中之重是关于案例的选择。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笔者认 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案例要具有现实性。案例必 须是劳动生活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件,不能因为上课的需要 去虚拟构造一个案件,虽然虚拟构造的案件也有一定的教学 意义,但是往往虚拟的案件太过理想化不具有真实感,脱离 实际。另外,劳动生活实践中还有一些不具有权益纠纷的社 会事件,也可以被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来,例如2007年深圳华 为辞职门事件、2010年跨国公司遭遇工会门风波、2010年广 州本田罢工门事件等。这些事件都曾在全国轰动一时,在“劳 动法”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完全能够在案例教学中 使用[2]。其次,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的选择要有一 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因为 法律条文往往比较概括和抽象,会给实践中的操作会带来一 定的难度。学生对法律条文规定性内涵的理解可以通过典型 案例进行很好的诠释,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

典型的案例不仅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拓展学生 的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因而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

在中国法院网等网站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会不定期地发布 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劳动法案例[3]。这些 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疑难性和典型性,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典 型性案例可以从这些指导性案例中进行选择。最后,案例的 疑难性、复杂程度要适当。学生面对一个疑难案例如果不去仔细分辨,可能会适用两个相近法律概念,从而适用两种法 律制度去分析。所以具有一定疑难性的案例才是恰当的、好 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具有分析性和可辩性,才能让学生通过 案例教学有所收获。相反,案例太过于简单,学生一读完就 知道答案,这样的案例不具有分析性和可辩性,也起不到案 例教学的效果。

3“劳动法”案例教学的模式 3.1课堂讨论或辩论 课堂讨论或辩论是案例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往往安 排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完相关基础理论之后,将准备好的案 例告诉学生,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代 表进行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聆听之 后可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辩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主 持人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去思 考问题,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即可。在学习“劳动合同的 订立”内容时,笔者给学生选择了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典型 的案例:张某于1月10日入职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双方没 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5月4日张某提出辞职,公司当日批准, 6月11日张某与公司辞职交接完毕。后张某向仲裁委申请仲 裁,要求公司支付2月10日至6月11日期间的未签订书面劳动 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30000元,获得仲裁委支持。而公司认 为张某入职时提供虚假学历,劳动关系无效,无须支付二倍 工资。笔者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否等同于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关系存在效力问 题吗?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情况下,用 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 进行抗辩,免除自己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责任?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鼓励 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发言出现方向性问题的时候要 及时给予纠正,把握整个讨论或辩论的中心要围绕案例来进 行[4]。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2模拟仲裁 劳动争议的处理有3种途径:调解、仲裁、诉讼。因调 解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环 节。劳动法案件比较特殊,需要先经过仲裁才可以进行诉讼, 仲裁是当事人去法院诉讼的前置、必经程序。为了区别于法 庭诉讼模式,笔者利用系里会议室的场地,采用“圆桌仲裁” 的方式,即审理时在审判区摆放象征平等的椭圆形会议桌作 为审判台,充当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员的学生面对面 而坐,在仲裁员的主持下,通过平等讨论式的开庭,更有利 于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有利于仲裁庭调查、调解,利 于双方当事人协商、和解。这种“圆桌仲裁”的模式对场地 要求不高,在普通教室也可以进行,方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

模拟仲裁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和总结,如仲裁员表现如何、仲裁的程序是否合理合法、仲裁裁决或仲裁调解结果是 否公正、法律文书存在哪些不足等。

3.3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在很多设有法学专 业的高校都有设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场地开展教学活 动。首先,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要选择具有一定疑难性、可 辨性的案例,如果案例太过于简单,会让法庭辩论程序流于 形式,也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辩论才能,最后使法庭审理流 于程式化。其次,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进行准备工作, 搜集证据资料,分析案情,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 书写法律文书等。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体,但在此过程中教 师也要全程参与并耐心给予学生指导。最后,在法庭审理结 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代理律师、法官、陪审员以及书记员等是否存在失误,诉 讼程序是否正确,证据是否充足等。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此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情况。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审理程序中体验了不同角色的职业 要求,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模拟法庭模式适合放在“劳动法”课程教学的后期进行,因 为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全部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庭审理活动。

3.4旁听案件的审理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仲裁委旁听案件的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法庭审理程序和仲裁程序 的不同,这一过程比较形象、直观,给学生印象深刻,比坐 在教室里观看教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效果要好。笔者有幸联系 到太原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太原市尖草坪区法院,带领 太原工业学院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旁听了两次劳动争议案 件的仲裁和诉讼。在旁听案件之后,回到课堂教学中要及时 组织学生针对旁听的案件进行讨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旁听案件结束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旁听过程中有疑问 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 理解和领会。综上,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后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增加诊所式教 学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变了传 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知 识点印象深刻,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通过案 例教学的运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 校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4结语 案例教学在“劳动法”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点, 但也不能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学好基础概念、 基本法律原理的前提下面对复杂、疑难案例才能够进行正确 分析,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否则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只是让学生空热闹一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燕,张琳,陈静媛.法学卓越人才培养的多元教 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3(00):
286-290. [2]冯彦君.推进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J].法治研究,2014(2):73-79. [3]罗超.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功 能[J].大学教育,2017(1):15-17. [4]郝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的教与学[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12):69-7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