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人才培养新模式 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人才培养新模式 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7 07:53:37 点击:

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随着扩招以来学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出现了一系列问 题。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结构不 合理等现象仍然存在。在专业课讲授上,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仍在广泛使用,很难适应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亟待改革。在校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底怎样?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怎样的问题? 在这些方面高等农业院校缺乏实证性研究。处在高等教育阶 段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了某种“被动学习”的习惯,而 到了大学阶段,迫切需要的是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自我调节、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学的管理更加自由、松散,大 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余地大,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当今大学 生存在一些“不会学习”“不知学习”的现象,进而出现一 些旷课、沉迷网络等不良现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 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因此,如何帮 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在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大 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21 世纪高等 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衡 量用人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成为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农 业院校在校大学生,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为例,依 托教学实习、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应用到教学过 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客观了解普通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笔 者对本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的大三、 大四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此次共随机发出问卷190 份,收回 有效问卷共182 份。分别对理学、农学、工学学生(环科、 农学、汽修、交通、农机专业)发放问卷,其中,工学男生 占90.7%,农学女生占57.1%,理学女生占60.3%,对大学生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观念的健全与否。从调查的结果 来看,61.8%的学生有假期在社会上打工的经历,50%的学生 打算在大二或大三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找一些临 时工作,22.4%的学生打算大四再找,没打算找工作的仍占 18.4%;
调研学生中加入学校学生会参与工作的占51.3%,还 有17.6%没有,但想去;
25%的学生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 的经历,另有64.5%的学生没有但想去试试,这些反映出学 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并不强烈。

对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方面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 (69.7%)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28.9%则认为有就 参加,没有就算了,多数(90%)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和性格有最大关系,67.6%的学生认为创新与实践 同样重要。在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思路解决问题方面,只有 18.7%的学生认为老师做得很好,69.3%的学生认为做得还不 够,74.6%的学生认为学校虽有学生实践活动,但不多;
69.7% 的学生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机制不满意,这些充分反映出教 学方式方法都有待改革。

调查中也发现,多数学生好奇心很强(55.3%),却对 某个专业问题抱有短时间的兴趣(51.3%);
97.4%的学生认 为目前在校内进行创新的主要困难为缺乏指导和机会、缺乏 实验条件,并表示由专业教师发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十分 愿意参加,这些充分说明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

基于目前构建小型研讨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普遍 存在不系统、缺乏实证性的问题,我们把研讨班学生的人才 培养模式定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把本科生像研究生 一样培养。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大学生 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开始接触学科的知识前沿,了解科学探索 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 交流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其在本科阶段就能在 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并在专业刊物上发 表学术论文。

二、根据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以学生为本、把本科生当研究生培养的教育理念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构建创新教学课程体系,体现课程整合、文理交融、强化实 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进行个性化培养。积极吸纳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学生培养工作,在课程 设置、培养方式、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制定一套 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创新人 才的培养质量。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 产后各环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主要方向,在实践教学环节 中要求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方法,了解农学、耕作学、栽培学 等基本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构建课程体系的传统理念,围绕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体 系进行课程组织和专业技能训练;
以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 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原则,进一步强化实践教 学,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 中,对实验(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 实习(专业认知、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实训(科研训练、 大型仪器实训、企业实训)三个实践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增 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建立多年不间断(入学到毕业四年不间断)、多层次(基础 性+专业性+提高性)、多渠道(校内+校外)、多学科(农、 理、工、医)交叉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理论+实验” 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部分与理论课剥离,根据各专 业特点,将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整合成一门独立实验课,如把“土壤学(12学时)”“肥料学(8 学时)”“植物营养学 (16 学时)”实验部分整合成“土壤肥料分析技术(32 学 时)”单独开设,利用实验中心资源共享优势,增加了实验 内容,同时由原来的2 ~ 4 人/组,变成单人组操作,学生 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课程整合与优化后,在个性化培养上 更具灵活性,如基础性实验各专业全部开设,学生必修;
专 业性实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单独开设,本专业学生必修,其 他专业选修;
技能提升实验学生通过开放实验选修;
大型仪 器素质拓展实验学生通过全校选修课选修。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进展》,以资源环境科学领 域的发展动态、科研创新成果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就学术 问题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展开课堂讨论,从而真正建立起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授课教师提出较高 要求,需要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合理规 划与设计研讨方案,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并对学生发表的观 点进行准确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与传统式教学具有较大区别, 既能够培养教师归纳整理、课堂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 为今后的教学积累大量新鲜素材与案例,更有利于教师队伍 的成长与培育。

三、加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首先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鼓励教师走出 去,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问题,引导学生 学农、爱农,为农献身。其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采 取大班授课、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分组讨论、启发式教 学等形式。多种形式并用,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

再次,积极改进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多 元教学。倡导教师采用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维。案例式教学法、Seminar研讨式教学法已经在《农业生 态学》《资源与环境概论》《植物营养学》等课程中广泛应 用。

在案例式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中,对115 名学生的调查 结果显示,98.3%的学生表示对课件制作满意或非常满意, 99.1%的学生对多媒体授课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表 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在“以往课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情 况”问题上,57.4%的学生认为有多次使用,39.1%的学生认 为极少使用,3.5%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使用过,这说明案例 教学方法还有广泛的推广应用空间。近1/3 的学生对课堂提 问加分和开展小组讨论非常感兴趣。在撰写课程论文,仍然 有27.8%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实践证明,课堂分组讨论、 专题汇报、案例教学法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 性与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成绩的优秀率提高20%。案例 教学法在《资源与环境概论》中研究与实践的教改成果已经 广泛推广应用,如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法学》、资源专业的《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农学专业的《土壤肥料》等。

在Seminar 研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中,对212 名学 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学习 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且80%以上的学生并不喜欢传统填鸭 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教学与Seminar 研讨式教学法在植 物营养学课程中应用后的课堂效果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成绩 对比,可知Seminar 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 与性与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3.5分。

四、与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项目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基础类实验(1 年级):通过教 师讲解、演示,学生实际操作,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严格把关,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技能关卡”;
常规分析类实验(2 ~ 4 年级):通过网络、课件、录像片等预习,然后现场演示、 实际操作,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仪器分析类实 验(3 年级):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网上平台对仪器原理及操 作进行演示,学生现场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求学生反复操作,掌握其要领,熟能生 巧,具备独立操作能力;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2 ~ 4 年 级):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能 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完成。对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实验要求,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为学生创造最大的能力发挥空 间;
对于农业生产类的实验(3 ~ 4 年级):结合农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经历,逐步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类及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3 ~ 4 年级):倡导学生自主式与团队式相结合,促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将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 进展及时加以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 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加强试点专业实验室和基地建 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 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本科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 目的比例,设置科研训练项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技能训 练。新增长白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实习基地,中农+吉农大梨 树试验站,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土壤调查与制图》 采用分组教学、分工合作的实习模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 手操作,亲身体验,产生直接、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体味、 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构建小型研讨班,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确定小型研讨班(每班6 ~ 8 人),组织研究性学习 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以研 讨为主,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积极发言;
组织学生参与大 学生创新基金或导师课题研究,开展集体讨论、分组学习、 独立试验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工作,使学生的 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并撰写科研论文。研讨班研究性学习能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能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主动性与 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师资力量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刚进入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 论文题目,大三下学期开展开题报告汇报工作,开展分组讨 论,从文献检索、撰写格式到试验方案设计,小组成员互相 学习,共同讨论,完成试验研究工作。近一年的试验研究工 作后,独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撰写毕业论文。

六、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教育的 各个环节之中,通过一些特殊设计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创 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提高。在理论研究的基 础上,突出实证研究,强调定量分析,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培 养下高校大学生的新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研讨班,使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充分体现教学需要。经过 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探索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模式与途 径——团队工作理念和工作过程与本科专业教学实习相结 合,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协调、沟通的能力,激发了学 生的合作精神、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竞争精神;
大胆地进行了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Seminar教学法,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实践,并对新式教学模 式进行深入探讨;
注重和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体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资源与环境概论》《环境 法》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习、研究大量 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对实际资源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 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实践和教学改革、理念创新,在课堂、实验、实习、大 创、毕业论文层面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构建研讨班、开展 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培养新模式。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指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一 定要搞科研,而且是高水平的科研,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研 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多渠道获 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高自主学 习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开始更新教育观念,正在 构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 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天芳,向守平,吴敏.开设研讨班课程,培养创 新意识[J].高等理科教育,2001(04). [2]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 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 (04). [3]张晋京,李翠兰.构建小型研讨班,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4]赵海霞,李天,傅新红,丁春邦.农科创新人才培 养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13(11). [5]陈永光.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 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 [6]蔡冬,闫雪.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自我培 养的研究与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8(01). [7]王章豹,石芳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七 大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09(03). [8]刘彬让,牛宏泰,张清柱.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及 其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 [9]李伏生,顾明华,张超兰,沈方科,杨美纯.农业 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 [10]李翠兰,张晋京,郭聃等.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 革与实践——以《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为例[J].教育教 学论坛,2012(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