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手机载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手机载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5 07:59:09 点击:

手机载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手机载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一、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在高校中的普及 在当前的新媒体中,手机占有着十分明显的地位。根据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10亿户大关”[2]。手机已经从 最初简单的语音通讯工具转向了综合性的传播媒体。整体上 而言,手机作为新媒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自媒体性 (二)实时性 手机媒体的传播可以跨越地域的界限,因此具有实时性。

不管身在何地,只要有手机信号,信息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 传播出去。加上现在手机与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手机已经可 以基于网络实现即时性的传播。比如我们手机通话中就已经 植入了3G视频通话,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观看视频直播,等 等。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不仅在使用过程中给人的感受 是新颖的,更是实时的。

(三)收发多样性 手机作为新媒体,其传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文字、图 片、声音、视频流媒体都是其传播形式。手机媒体可以灵活 实现其中的一种和多种形式的综合传播,因为手机媒体的收 发具有多样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多种手机软件和服务 的开发,手机如何装饰,安装何种应用程序等选择已经越来 越多样化。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收发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贴近广大用户的需求。

(四)移动性 手机媒体的传播具有移动性是指手机用户不管身在何 处,只要有通讯信号都能够加入到信息传播和接收过程中, 并且这种信息活动对于手机使用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 择性。手机携带方便就更增了其移动性,使得其传播更不受 到地域的限制,手机既能够增加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效 率,同时还能够减少传播过程中的阻力。因此,手机媒体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手机媒体因为其自媒体性、实时性、收发多样性、移动 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的高校师生。进入3G时代,伴随着 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的出 现,手机逐渐演进成重要的文化、娱乐、传媒平台,成为传 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

手机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方式。

二、手机载体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带来机遇 (一)手机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提供了新载 体 (二)手机载体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 (三)手机载体提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率 三、手机载体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带来挑战 (一)传播的去中心化给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带来挑战 新媒体的显著特征就是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这种新的传播模式改变传统上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因此,去中心化 的传播使得传播者已经不再在传播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 实质则是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中宣扬自我、否认核心。手 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自然也属于去中心化的传播媒体。

手机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载体,加上高校中的人群 都相对比较有主见和有想法,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去中心化的 挑战, (二)垃圾信息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趋向复杂 手机媒体境遇下的虚拟空间,其传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和自由性。这其中不仅会存在一个渗透性质的西方思想文化, 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手机传播信息,这些垃圾信息的存在对于 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比如,当前比 较常见的新殖民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 主社会主义等等。高校人群又以一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 人群为主,面对着在手机媒体中暗含的垃圾信息,不断的滋 扰和破坏着整个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三)手机通讯技术狂飙式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创新带来挑战 手机载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对着和传统的环 境不同的环境。手机载体发展不断的革新,各式各样的应用 方式不断涌现,其中的技术理念和灵活的手段都在考验着高 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能够适应手机载体,能否在其中 实现自我创新。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队伍建设存在滞后,面对手机媒体的政工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 过程中应接不暇,其专业素质、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存在 着与手机载体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 义的教育模式需要创新。手机传播具有自媒体性、实时性、 收发多样性、移动性的特点,对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推广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而迫切要创新教育模式。否 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就会寸步难行。

四、利用手机载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一)探索利用手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艺术 科学的理论可用于指导实践,理论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 的深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因此,在运用手机媒体 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时,也是遵循着这一点。高校人群对 于信息的接受也要经历“提供的讯息一可接受的讯息一接受 的讯息一注意到的讯息一内化讯息”的过程”[3]。在这一 过程,如何加强高校人群对信息的兴趣,进一步内化为自己 对于信息的认知结构,除了信息内容本身要有实用性之外, 信息传播的艺术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机载体的传播语 言要进一步的联系传统和现实,增强语言应有的说服力。在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要让高校人群感受到马克 思主义其实不是一系列高高在上的理论,要让马克思主义化 思想转化成大众化的话语。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中 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不仅不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表达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更加生动和全面的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积极的开发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手 机服务产品 (三)培养一支专业的以手机为载体的推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队伍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彭颜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新[J].思想教育 研究,2010,(12). [2]腾讯财经.工信部:中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 [EB/OL].http://finance.qq.com/,2012. [3]斯蒂芬·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