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范式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范式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0-14 07:56:48 点击: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音乐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范式,即特定时期教育实 践者所拥有的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理论、教学信念、教学思想、 教学行为,以及被普遍承认和应用的教学模式。随着当今国 际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音乐教学范式也逐渐由“技术理性” 向“文化理解”转型,且逐渐被一线音乐教师接受。

一、“技术理性”音乐教学范式及其困境 2005~2006年,我所在的单位承办了江苏省苏北地区高 中音乐新课程培训工作,培训中,我为教师们做了关于多元 文化和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的讲座,我发现,很多教师对音乐 教育理论非常漠视,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解决所有课堂教学问 题的方法,即“鱼”而非“渔”,他们感兴趣的是“课例”, 关注上课的“技术”而不是上好课的“理念”。我曾经观摩 过很多中小学音乐课,每次观摩后都发现教学模式的程式化 较为严重。即便是当下的音乐优质课,抑或是高校师范生教 学基本功比赛的说课或模拟授课,都大量存在“程式化”的 现象。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音乐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就要求我 们掌握中小学歌唱、器乐、欣赏等领域的基本教学程序,甚 至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都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当时笔者天 真地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套路”,就能够应付中小学音乐 教学的一切问题,这种教学范式,我们可称之为追求“技术 理性”的教学范式。

追求“技术理性”的音乐教学范式首先强调的是学生技术层面的学习,即“双基”训练。如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将 歌唱重难点中的节奏、旋律等进行反复枯燥的讲解、训练, 这种训练认为,培养学生对音高、音强、音色,以及对音乐 的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方面的辨别能力 才是音乐学习。这种追求技术的教学抛弃了音乐中的文化及 其蕴含的生活世界。将音符作为独立于人存在的客观对象进 行认知,会导致音乐文化理解的缺失。

追求“技术理性”的音乐教学范式关注的是音乐教学的 程式化模式,如歌唱教学通常遵循着发声练习、教唱新歌曲 谱、学唱歌曲、创造性表演等程序,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学会 正确地、有感情地歌唱,逐步提高歌唱技巧,增强歌唱表现 能力。这种教学范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的确有帮助, 但是,若音乐教师在这个教学范式中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那么,这种音乐教学范式将会永远定格在陈旧的套路上。在 现实的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教师们在观看优质 课或获奖的公开课时都热衷于模仿或复制,而不思考这些教 学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自己如何进行创造性的转换。音乐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着不同的情境和对象,教学应灵 活多变。最为重要的是,任何教学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教学 思想,教学就是在这个思想引导下的实践。

二、当代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 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 书说,当代的知识正经历着第三次转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现代科学知识型正转向后现代文 化知识型,即从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转 向后现代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现代知识型强调知识 的客观性、普遍性,以此反观我们的音乐教育,我们学习的 音乐知识、我们的音乐教学观难道不正是在追求客观性和普 遍性吗?而对于音乐知识背后的文化我们知道多少呢?为 什么西方书面记谱能够成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圭臬呢?为什 么一定要将钢琴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教具呢?……当我了 解了后现代文化知识观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即音乐与音 乐教育是一种文化,任何音乐的理解都必须根植于其赖以生 存的文化土壤中。任何音乐知识、音乐教学论本质上都不是 价值中立、文化无涉的,它是一种价值建构和意义阐释。任 何音乐知识和音乐教育的理念都依托于它所处的文化语境, 离开了特定的文化语境,我们很难理解音乐教育的概念。从 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实现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我们才能突 破“西方音乐中心论”的藩篱,真正认识音乐与音乐教育的 文化属性,真正从文化中理解音乐和音乐教育。

当前,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和我国 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普遍有效 的音乐评价标准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音乐体系都是有价值 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 文化的背景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 解。”这些都是对音乐作为文化理解的阐释。三、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范式 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教学并非易事,它很容易陷入 “音乐拼贴文化”的误区。因此,“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 范式若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生根发芽”,一线音乐教师就 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拜读和观看了江苏省 音乐特级教师黄美华的文章及教学视频后,感触很深。黄老 师所践行的“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引导儿童关注音乐 中的文化”“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追求有文化品位 的音乐课堂”等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在构建“文化理解” 的音乐教学范式,其中,有三点最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从音乐中的文化入手,而又不失音乐性。从音乐 中的文化入手而又不失“音乐性”,是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 教学的难点。黄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研究、践行着追求 文化品位的音乐教学,她从教材入手,整合课程资源,探究 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意蕴,如教授歌曲《阿西里西》时,她让 学生扮演彝族孩子对着山头的小伙伴歌唱,让学生在情境中 体验彝族与“高山”关联的地域文化。还有小学音乐“主题 性文化情境课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认识、理解世 界与自我。

第二,发掘音乐中的文化,引导学生用文化的声音去歌 唱。在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中,发掘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同时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感知、理解文化是音乐教学的难点。在《阿喽喽》的教学中,教师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通过生活情境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文化,进而理解和表 现音乐。

第三,将音乐知识融入文化中,用文化去理解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我在观摩 优质音乐课时发现,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总是在不断 的“刺激—反应”中让学生掌握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 学生虽然掌握了,但这些客观存在的知识与学生的经验、生 活、文化却发生了分离。用后现代知识型的观点看,知识存 在于特定的文化中,知识学习必须从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入手。

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音乐知识教学,将音乐知识融入文化中 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理解音乐、实践音乐。

观念决定行为,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的音乐 教学范式转型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型。这种转 型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并在教学中运用相关 教育思想。没有思想的音乐教学永远都是迷途的羔羊。“技 术理性”的音乐教学范式无法适应后工业时代音乐教育的拷 问,它割裂了音乐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内 在联系,从“技术理性”转向“文化理解”是当今国际音乐 教育及中国音乐教育教学范式的应然走向。我们盼望着“文 化理解”的音乐教学范式在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走得 更高、更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