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团体备课的思想提升] 思想提升

[团体备课的思想提升] 思想提升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1-14 08:29:57 点击:

团体备课的思想提升

团体备课的思想提升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 究的一种基本形态―――集体备课,也随着课改的开展而不 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形式到内容到作用也随之悄然改变.新 课改提出的要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也 是对教师的要求,集体备课其实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体 现. 1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 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 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 个方面:请谈谈你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 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 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 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 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 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 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 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 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 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 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 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 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 (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 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 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 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 案、学案.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 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 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 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 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 过两三次讨论修改.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 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 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 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 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 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 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 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 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 见和建议.如:(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 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 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 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 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 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 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 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 学能力得以提升.(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 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 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 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 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 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4)应加 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 动,多参加联片教研.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 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基于 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 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 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 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 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 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 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 生变化. 2.1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传统的集 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 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 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 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 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 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 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 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 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 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 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 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 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 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 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 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 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 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 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 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 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 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 ―――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 纳提升.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 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独立备课:在集 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 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 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 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 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 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 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 力的增长点等方面.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 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 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 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 初步的教案或学案.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 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 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 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 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 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 思的重要原因.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 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 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 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 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 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 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归纳提升:通过 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 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 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 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 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 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 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 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 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 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 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 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 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 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 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即时性的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 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 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 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 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 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这种 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 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 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 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 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 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 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 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 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 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 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 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3.2全程性的集体备课以群体性教师的“同课异构”课 例研究为载体,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特别是对课例的研 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说课、议课、作课、评课” 的系列活动,把集体备课基本流程的各环节进行放大和细化, 意在通过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营造人人参与 教研、问题引领教研的大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依托所辖区尝试进行了此次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独立备课―――组内研讨―――说课议课―――上课评 课―――课后反思”五部分组成,分别于进行了两次公开教 研活动.活动课题定为《相交线》,首先安排四位老师独立 备课,再由四位老师所在校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内教研,同 时派区初中数学中心组的四位老师到四个备课组进行指导 教研.接下来在全区初一数学老师参加的“说课”活动,四 位老师分别说课,中心组的四位指导老师说教学设计意图及 说课感想,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现场争 论之声不绝于耳,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 的教研效果.按照活动的统一安排,随后进行了试讲、评课、 教学设计反思,选择了两节反差较大的课型推出.最后来自 全市的初一数学老师参加了公开课教研活动,两节不同类型 的《相交线》课堂教学,一节是“学案+小组合作式”,一 节是“探究活动式”;一节注重动手操作、画图观察、分类 概括,一节注重联系生活、理性思考、分类剖析,都引起了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深入探究,也引起 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课后两位作课教师做了全面的教学 反思,中心组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这样的活动参与人多, 受益人多,作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都从经历了从备课、说课到 上课、评课的全过程,并将其过程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公开化, 准备充分,收获良多.不足就是耗时较长,因为是区域性的 集体备课,涉及的面较广,如果是学校内部组织这样的活动 会更方便实用.3.3卡片化的集体备课传统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按部就班 依教材而行,自上而下确定内容,程式化、套路化,关注教 师内在需求不足,同时也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时教师对教 学设计有了灵感,或是对课堂教学有了疑惑,经常一闪而过, 若是等到集体备课再议时却又遗忘,不妨采用卡片的形式, 建立诸如“问题卡,反馈卡,评价卡,信息卡,分享卡”等, 其中问题卡侧重关注教师个体真实问题;信息卡反映教师研 究教学问题的方向;反馈卡可对其他老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和 建议;评价卡则是对所听课或问题进行点评;分享卡可记录 平时所看所想所感.备课组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教 师有了信息就可以及时发布,有了问题可以及时求助.总之, 原发性信息,原发性问题,都是最真实有效的,积累大量的 来自一线的教研资源,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最有价值的教研问 题,使集体备课这一教研形式得以延伸至工作中的每时每刻, 同时,又可以在集体备课时研究教师真正想解决的问题,让 教师在解决需求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