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神话传说 关于洛阳的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关于洛阳的神话传说

来源:销售 时间:2019-08-27 17:59:21 点击:

关于洛阳的神话传说

关于洛阳的神话传说 白居易晚年在东都洛阳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卒后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 上。后裔繁衍,世居洛阳。白氏后裔以先祖功德为荣,流传许多传说故事,神奇 迷离、生动感人,充分反映了白氏后裔对先人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 关于洛阳的 传说,小编带你看看吧。

一、神鹿引路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顺帝失位,洛阳大乱。白氏族人百余人, 各奔他乡避乱,大多外逃未归。白居易32代孙白介、白超兄弟二人,为避兵乱, 西逃宜邑,居宜阳城北门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归迁洛城南庄,超公则安居 宜邑。介公归洛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备好祭品,一行十余人, 经伊河,船夫闻讯,争相摆渡。介公欲付银两,船夫连忙谢绝:“不能收,不能 收,若不是白氏先人当年开凿八节滩,我们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于连年战事,白公墓碑毁茔平。琵琶峰周围,杂草丛生,介公等人 几经周折,仍未找到先茔。介公心思:“难道我白氏裔孙从今无从祭祀祖宗不成” 忽然,众人面前出现一只黄色神鹿, 介公对众人言:“定是先人显灵,神鹿引路。” 于是,众人尾随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丛中发现白 公墓残碑。介公等人见祖茔如此残状,怆然泪下,决定重修白公之墓。经过两年 的精心筹划,于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公之墓,又将白氏宗谱整理成册,使白 氏谱系免于断续。迄今,白氏后裔对介公修墓立石,续修族谱之事,有口皆碑。

二、将军拜墓 民国年间,大军阀吴佩孚住兵洛阳,欺上压下,独霸一方。冯玉祥大 将军奉命讨伐,围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伤亡残重,军心混乱。冯大将军心 如火焚,当晚,视察军情,月光下,发现白公之墓,令随从退下,亲拜白公墓。

叩毕,仰头道:“诗神在天之灵,倘若保佑吾顺利攻克洛阳,定为汝修墓。”冯将 军拜墓后,次日,再次组织攻城,果然,一举攻克洛阳。吴军节节败退,吴佩孚 也被赶出洛阳。

庆功宴后,冯将军继续西征,因军务繁忙,竟忘记了修墓之事。行至 陕西潼关,忽有一白发老翁从天而降,拦住大将军的高头大马,大将军问道:“哪 道神仙,因何挡道”老翁反问:“将军可记得洛阳之战,琵琶峰前许诺老翁之事”冯将军如梦初醒,立即下马道:“诗神请回,三日之后,定返洛修墓。”待冯大将 军话音刚落,老翁已悄然消失。冯玉祥将军迅速回马,重返洛阳,专程修复了白 公之墓。修墓时,他惊奇地发现,琵琶峰乃是一座石山,唯有一天然洞穴安葬白 公,惊叹:“真乃绝地也!”从此,大将军冯玉祥拜修白文公墓之事在洛阳民间传 为佳话! 三、白牡丹 白公墓前有一牡丹池,种植着清一色的白牡丹,盛开时节,如玉似云, 十分耀眼。据说,这是白公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传,唐元和年间,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红牡丹为富贵,白牡 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种花者干脆将白牡丹连根拔掉,任 意遭踏。此时,白公因母病逝,辞官丁忧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公“兼济天下”之志不能实现,十分苦恼。见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联想自己的处景, 随吟诗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 朝官。”白公怜悯白牡丹,他将被抛弃的白牡丹收集起来,“众嫌我独赏,移植在 中庭。”从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阳履道里,所养植的白牡丹已是琼 玉满园。这年冬季,白府院内的白牡丹忽然开放,与白雪竞美,而且花大出奇。

白公请来亲朋友好友以及“九老会”的成员前来赏花,轰动洛阳。赏花毕,公设酒 宴招待众人,送别客人回府,忽见一群美貌少女着白衣,戴玉花,从牡丹丛中走 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声高唱:“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 天下漫夸兰……”白公酒醒后,欣喜不尽,意识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

临终,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种值白牡丹。

四、一白二姓 在河洛白氏后裔中流传最广泛的当属“一白二姓”,或叫“石白之分。” 即洛阳地区一部分白姓为“石敬塘”之后繁衍。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为石白,不 出口的“白”姓为正宗白居易后裔。

传说,白居易与“石敬塘”同朝奉君时。有一次,“石敬塘”与皇上娘娘 下棋,一阵风吹过,棋子撒落满地,“石敬塘”捡棋子时,不慎措到了娘娘的脚, 娘娘大哭,告于皇帝,皇上大怒,传旨:“将调戏娘娘罪人石敬塘家灭九族。” 白公弄清真相后,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见白居易上来奏本,赋诗一首:“大胆石 敬塘,敢摸娘娘脚。居易来保奏,究竟为什么”面对皇上的质问,白公也赋诗对答:“不是石胆大,并非想作恶。风吹棋子落,误摸娘娘脚。”尽管白居易全力保 本,“石敬塘”仍未逃脱家灭九族之厄运。部分石姓将祖茔的“石”字上面一横涂去, 真于“口”字中,变“石”为“白”,逃脱了朝廷的追杀。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为 白姓了。

该传说实为荒唐之传说,因石敬塘为后晋人,比白公所处的唐代晚百 余年,不可能同朝奉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白公当朝面君,直言敢谏。

编选此故事的人用意在于此也!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 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 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 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 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 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 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 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 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话说牡丹被武则天贬到洛阳城以后,便在美丽的邙山扎下了根。来年 暮春,沟沟壑壑、田间地头,到处开满了牡丹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民荟萃古 都洛阳,人海花潮,倾城观赏。

武则天听说被贬到邙山的牡丹,花开得硕大无比,心中很不高兴。于 是就乘着华丽的凤辇来到了邙山。举目望去,邙山简直成了花的海洋,各种姿态 的牡丹,向高贵的女皇示着威,怒放傲开,娇艳无比,女皇当即气得拂袖而去。

回到皇宫,武则天招来朝内武将,命他们带领官兵,速去邙山,这次 要将牡丹连根铲除,然后焚烧,让它断种绝后,一棵不留! 这为首的官兵头领,姓朱名头,接旨后马上带领小喽罗们杀气腾腾地 上了邙山,他们赶走了游客,布下了卫兵,不多会儿,牡丹就堆的象小山似的, 布满了整个山梁。就在官兵们放火焚烧牡丹之时,刮起一阵狂风。这狂风将官兵 手中的火把刮灭了,吹起的沙砾迷了他们的眼睛,颗颗碎石,砸在官兵的头上。

等狂风过去,官兵们一看,傻了眼,牡丹全被狂风刮走了。说来也怪,这牡丹象 长了翅膀,到处乱飞。朱头带领他的小喽罗们,四处追赶,直到黄昏,也没抓住一棵牡丹。原来,牡丹都飞到了老百姓家中,百姓们把牡丹都藏了起来。

第二天,朱头下令老百姓们交出牡丹。挨家挨户的大搜查开始了,全 村被这些官兵折腾得乌烟瘴气,碍于官兵们的淫威,许多牡丹被搜了出来。

却说在这邙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春红,自小父母 双亡,靠街坊邻居的帮助长大,如今年芳十八,出落得象花儿一般。自武则天将 牡丹贬之洛阳时,姑娘便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爱护牡丹甚于自己的性命。这 姑娘有一个相好,名叫贵生,小伙子精明能干,两条浓眉象剑一样,被日头晒得 黑黝黝的脸膛泛着红光,显得很健壮。贵生和春红两个人从小一块儿长大,两小 无猜,那贵生自是十分珍爱这份感情,对春红百般照顾。在春红的影响下,贵生 对栽植牡丹十分在行,他们种下的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美,被当地称为“牡 丹之王”。

如今看到武则天派人来焚烧牡丹,两个人的心如刀铰一般,为了保护 牡丹,他们决定将牡丹藏之地窖中。就这样,两个人从早忙到晚,大多数牡丹被 他们藏了起来,只有栽植在后院中的牡丹没来得及藏,官兵们已经搜查到了这里。

这朱头领着一帮官兵一到春红姑娘家,便翻箱捣柜,任凭贵生如何阻 拦,这帮强盗依旧张牙舞爪,刚才尚十分整洁的小院顷刻间鸡飞狗跳。而此时的 春红正躲在后院的大石后聆听动静。最终还是被官兵闯进了后院,那朱头是有名 的老色鬼,一见后院藏着一位如此貌美的姑娘,眼睛立刻直了,结结巴巴说不出 一句话。片刻贪心渐起,欲霸占春红姑娘。只见他慢慢靠近春红姑娘,满脸堆笑 地说:“姑娘,看你一个人生活,怪可怜的,不如我纳你为妾,享不尽的荣华富 贵,如何” 春红本就为朱头们的行为感到气愤,如今更加愤慨,对着朱头大骂 道:“要想我嫁给你,除非日头西出,江河倒流,让阎王挖了你的心肝割了你的 头!”朱头一听气急败坏地说:“来人,把她给我捆了,将院中的牡丹统统挖完, 烧净!”在与官兵撕打的过程中,贵生被打晕在地,脸上的鲜血直流,看着心爱的 人被打,院中的牡丹被掠,春红忍痛对昏倒在地的贵生说:“贵生哥,我去了, 你一定要保护好咱洛阳的牡丹呐!”说完一头撞在了大石上,鲜血溅在了院中的牡 丹花上,花儿立刻变成了紫红色。朱头一看这阵势,害怕接外生枝,急忙命令官 兵挖走院中的牡丹。可是,官兵一靠近牡丹,牡丹花立刻就发出耀眼的光芒,将 武士们照的晕头转向。最终,院中的牡丹一棵未损,连以前搜获的牡丹也不翼而 飞。无奈,那朱头回去复命,武则天听了官兵们的禀报后,十分吃惊,也 很佩服春红姑娘的勇气,她仰天长叹一声:“看来,牡丹在洛阳繁衍生殖,乃天 意民意也,罢了罢了。”从此,牡丹在洛阳彻底扎下根来。

再说那贵生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保护牡丹而死,本想就此了断一生,又 想起春红姑娘的临终遗言,下决心与牡丹为伴,他将溅有心上人鲜血的牡丹好好 培育,慢慢地,洛阳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满了这种牡丹,贵生也成了远近 闻名的花匠。人们为纪念春红姑娘,也为纪念洛阳人们为保护牡丹的矢志不移, 给这种牡丹起名为:“焦骨红牡丹”,后来经过人们的精心培育,这种牡丹越开越 红,就改为了现在的“洛阳红”。

洛阳北边的邙山上有条金水河。河源于新安县境内,上游有“养马水 库”、“舜王庙水库”,下游有“金水河水库”,像一条银线串起的几颗明珠,各库 区都形成了水光潋滟、树木葱郁的消夏景点。

金水河缘何而名呢 传说,金水河旁的官道边早年住着一位独身老汉,名叫刘义,以开饭 铺为生。老汉待人厚道善良,买卖公平,遇上付不起店钱饭钱的人从不起眼,还 常常将攒下来的钱周济附近村里的穷苦人,因而,方圆左近的人都敬重老汉。老 汉每天都要跑远路去山上的泉源里担水,因为泉水比河水干净、清甜。老汉说:
“待人实诚,心才安生。” 有年三月二十三,老汉起早挑担来到泉源边,忽然听到有说话声。四 下瞅瞅,大清早,山岭上冷清清的没个人影,老汉以为是自己人老耳朵背,听错 了,就放下桶去舀水。他一弯下身子,说话声更清楚了,是从泉水里冒出来的:
“刘老汉,心实诚,四乡八邻都称颂;每年三月二十三,来我口中取金锭。”老汉 呆住了,想:莫非世上还真有仙有鬼哩!惊疑间,泉口涌出一股水泡,水泡升尽, 下面露出一块黄灿灿的金子。

老汉拾起金子,挑着泉水下了山,他边走边想;这金子是因为我待人 实诚厚道才来的,我更不能独自贪占了!于是,他仍用这金子周济穷人。

从此,年复一年,每年的三月二十三,老汉去泉源挑水时,总能取回 块金锭。老汉就用这钱行善助贫。刘老汉慢慢老了。有个叫王贪的过路人见老汉对贫穷人施吃施穿,心 想老汉一定积蓄不少,就脑瓜儿一转,主动留下来侍候老汉,说老汉人好,要为 老汉送终。老汉临终前,果然郑重告诉了王贪泉源吐金锭的秘密,并告诫说:“给 多给少,不能强求;白得的金子,不能独自享用,要周济周济贫穷人。” 王贪埋葬老人后,疑疑惑惑捱到三月二十三,挑上水桶跑到泉源边来。

果然,随着水泡,泉口吐出一块金锭。王贪伸手捞出来,惊喜得嘴都笑歪到耳朵 根上了。他想:这泉源每年才吐出一块金锭,这得等多少年呀!他就下山取来铁 锹、镢头,对着泉口挖起来。挖一下就是一块金锭,坑越挖越大,金子越挖越多, 后来,水里明晃晃映出的竟都是金块儿!王贪高兴得跳进水里要往外捞金块儿, 谁知他一进去,泉水就汹涌地冒大了,一下子成了一条河,把王贪给冲没影儿了。

那以后,人们在这河水边偶尔能拾到些碎金子,当然,也只有心地善 良的人才有这福气。于是,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作“金水河”。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 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 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 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 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 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 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 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 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 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 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 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 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 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 鲤鱼的客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 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