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07 07:45:07 点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4期,我们分享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立德树人铸魂,这个魂就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脉相 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是为深化素质教育和奠基 人生幸福提供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积极心理”。在 前几讲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的 基础上,接下来本讲就要进一步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体和客体,以及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中,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教育什么?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在分析对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与积极心理健康教 育对象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有位心理学家,拿出一张白纸,贴在墙壁上。然后又取 出一支笔,在白纸上面画了一个圆圆的黑点。见下图。

然后,心理学家问参加被试的人说:“请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 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心理学家假装很惊讶地说:“你们都只看到一个黑点 吗?” 大多数人还是说:“对啊!” 心理学家启发大家说:“你们更多应该看到的是什么?” 这时,有人恍然大悟,高喊“一张白纸!一整张白纸!” 心理学家肯定地说:“是呀,其实我拿出来贴在墙上的 是一整张白纸啊,但因为在上面画了个小黑点,那个小黑点 就成了你们关注的对象了,而整个一张白纸为什么却成了被 忽略的对象了呢?”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小黑点就像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通常 关注的少数问题人群及其缺点,由于其问题比较突出,总是 容易被优先注意到,而一整张白纸的广大空白却被忽略了, 成了不受关注的对象;
恰恰就是这一整张白纸才更能代表全 局,代表整体。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将对象聚焦少数问题学生,就像关注 上面白纸上的小黑点;
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就像关注上面的整张白纸,既包含里面的小黑点,更包 含小黑点以外所有的空白。这就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最大不同。

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跟 随美国病理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显然都是针对问题学 生,也就是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因此,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场所一般都叫心理咨询室,至今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也还是只有劳动部组织 考试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这种狭义的对象容易有负面“标签” 效应,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或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对人的立体化影 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少数学生, 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这从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定义中不难看 出。

一般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 订)》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 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 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 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 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 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上面界定可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由面向少数问 题学生转向了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咨询室也相应地改名为心 理辅导室。这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的界定上的一 大进步。

随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教育对象从面向全体学 生升级为全员参与,也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都是 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对象)。教育者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他人的影响(教育),一是自我教育(自己教育自己);

被教育者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接受他人的教育,一是接受自 己的教育。这样充分体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自助性、 双主体性、相互作用性和共同成长性。当然,由于教师和家 长在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教师和 家长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为什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是全员呢?因为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是“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这 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要全员参与, 其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不仅强调面 向全体学生,并且还将所有教职员工、家长包含进去。这就 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 面渗透。因为只有积极的教师、积极的家长才能教育和影响 出积极的学生;
学生幸福,首先要让教师和家长幸福起来。

只有这样,学生、教师和家长才能整体积极起来,幸福起来。

因此,所有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既要教育自己又要教育他人。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 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 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 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 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 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 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 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帮助学生适 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 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 自信,乐于学习;
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 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 康人格;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 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 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 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 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 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 世界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 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 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适应中学阶段 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 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 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 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 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把握升学选择的 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逐步适 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 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正确认 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 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 谊和爱情的界限;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 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 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强化上述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面向全员的四层次内容。

第一层,最基础层,即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这里面又分 一般和专项。一般主要是指世界性的通识。谢恩·罗普兹 (ShaneJ.Lopez)等选取美国四个主流咨询心理学杂志进行 内容分析,将积极心理品质按频次由多到少做了归纳和总结, 具体内容及顺序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 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概念、问题解决、 自我控制、亲情、思想开放、现实化、幸福感、动机、希望、 适应性、一般能力、领导力、生活满意度、创造性、洞察力、 见识、乐观、灵性、道德判断、情感智力、爱、生命力、积 极情绪。根据中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综合 考虑时间指向(过去、现在、未来)、活动类型(生活、学 习、工作、社交等)、关系维度(对人、对事、对己)等, 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性核 心内容:增进主观幸福感;
提高生活满意度;
开发心理潜能;

发挥智能优势;
改善学习力;
提升自我效能感;
增加沉浸体验;
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情绪智力;
健全和谐关系;
学会积 极应对;
充满乐观希望;
树立自尊自信;
完善积极人格。从 而实现积极思维品质的改进、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 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 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 立。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 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 的精神生活。

专项是指专门提炼的积极心理品质,即六大维度。教师 和成人是下面21项,大学生是其中压缩的20项,中学生是其 中压缩的17项,小学生是其中压缩的13项。

第二层,弘扬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 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 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 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 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 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 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包 括:仁、义、礼、智、信、廉、耻、温、良、恭、俭、让、 忠、孝、节、勇、和。其中“仁、义、礼、智、信”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 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层,筑牢核心素养。如前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 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内容不再展开。

由于核心素养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科学依据和基石,因此,也 必定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第四层,预防和化解各种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并不是不化解问题,而是坚持扶正祛邪,通过固本培元预防 和化解各种问题,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犹豫、冷漠、 多疑、自卑、暴躁、空虚、无端烦恼、消沉、偏执、焦虑、 强迫、恐怖、厌烦、退缩、依赖、自负、狭隘、孤僻、易怒、 嫉妒、厌学、逆反、早恋、虚荣、适应不良、职业倦怠、网 瘾、厌世等。

四个层级的内容看似繁多,实际都紧紧围绕着一个轴心 展开,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活灵魂。具体为国家 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各层级内容的交叉重叠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提炼、取舍和整合;
更可以蕴含在学校文化、课 堂内外和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由上可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本局限在第四层, 即预防和化解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并将其挺在最前面,通常 是为了化解问题而化解问题,因此只能治标;
而积极心理健 康教育弘扬传统中医扶正祛邪思想,通过先培养正能量,固 本培元,达到预防和化解问题的目的,因而能标本兼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