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浅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外归因的特征

[浅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外归因的特征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1-15 08:15:22 点击:

浅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90后一般通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加 剧、改革深入、开放扩大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既在经济高速发 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受益,同时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传媒的侵袭。因此, 90后被认为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当他们带着这样 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进入到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后,就形成了 不同以往大学生特点的90后大学生群体。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 面对这样的变化表现出了悲观情绪,认为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甚至有人大声疾呼 社会教育的失败,认为社会前途暗淡。社会上对此的讨论也此起彼伏。这让人联 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也曾有过一段混乱年代,吸毒、性解放、滥 交、同性恋、对低俗文化的追求、对经典、传统的藐视……他们有一个生动的称 谓:“垮掉的一代”。他们喜欢具有迷幻风格的艳丽色彩,蓄长发,留山羊胡,追 求“玩绚”,竭力表现个人特色,或者“冷漠、抑制情感”;
有一些对政治漠不关心, 另一些却热衷于参加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总之,其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传统 发生震撼性的断裂。

而到了90年代,成长于这一代的政治家主导美国社会的时候,并没有 让美国垮掉,相反,克林顿总统这位曾今“垮掉”的青年在他连续8年的执政中, 虽然绯闻不断,但在他的任期,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期之一,他的新 经济牌把欧洲与日本远远甩在后面,他唱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怪调主导发动科索沃 战争,成功扼阻了欧洲强劲的上升势头,随手又签下美日安保条约和美澳安保条 约,顺利做好将军事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转移的铺垫……以至克林顿 在卸任前酸酸地说,如果宪法允许继续连任,他还能获得大选。

2010年6月,由比尔盖斯等世界富豪发起了捐出一半财产的倡议活动, 8月初,已有包括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40位富豪做出了承诺,而其中也不乏 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垮掉一代”,而且他们还都是白手起家。如比尔·盖 茨,54岁;保罗·艾伦,57岁;乔治·卢卡斯(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作品:星球大战系列 影片),66岁等等。

可见,这些昔日逃学、辍学、标新立异的青年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判断 垮掉,由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德育教育的策略是否适应今日之时代。在提出德 育教育对策前,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做一总结,包括心理、行为模式、 思想等等方面。一、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现状 随着90后青年步入大学校园,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逐步扩大,“90 后大学生”问题逐渐得到各方面关注。主要是在各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 员开始对他们接触到的一些90后大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总结并和以往的大学生 做对比,探讨“90后大学生”问题的研究者主要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政工作者、学校 心理健康教师。研究还处于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初级阶段,研究方面主要集中 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分析、90后大学生管理问题个案及经验总结方面,也有 学者试图以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产生“90后大学生”种种现象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学者对90后大学生的特征有比较辩证的考察,总结也很全面,但不得 不说,从多数学生思政工作者的文章来看,普遍较为悲观,可以说在思政工作和 大学生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也是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虽然接触 90后大学生的时间并不长,但经常参加地区的思政工作学习研讨会、行业协会的 学习研讨活动等并经常与同行交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 管”。

(一)关于90后大学生各方面特点的总结与归因 《中国青年网》早在首批90后大学生一踏入校园就对其展开了一份调 查: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 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得到的结论主要有:热爱读书、出手大方,注 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 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 物;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 生的影响;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 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对于 “早恋和婚前性行为”赞同者居多;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 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不善与现实中的人交往,而喜欢利用网络、 短信等沟通方式,与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普遍不强;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 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蔑视形式,不屑口号等。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6月刊载一篇“从‘80后’、‘90后’大学生的 特点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若干方法”(左超,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 作部思想教育办公室)一文,认为“80后”、“90后”大学生既重视物质享受又强调精 神需求;
“强烈的自主意识”与“淡漠的集体观念”相结合,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单打独斗地实现个人价值;“理性的分析方法”与“感性的处事技巧”相结合,比较娇嫩, 韧性和意志力的缺乏使得他们承受挫折能力差,思想情绪容易出现反复,在发展顺 利时则情绪高涨,在发展不顺利时则迅速跌落三方面特征。

吉林师范大学学工部的张君宝老师发表“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 对策”一文,认为9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传媒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 情感、思维、认知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在心理方面主要具 有如下特点: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 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情感强烈,外显而 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思维前卫、观念超前、 “世故圆滑”、冲动又极端,单纯而又脆弱;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 逆向而行、悖于常理,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 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思 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等。该文将90后大学 生心理特点的生成因素归结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浮躁气氛、新媒体 带来的新的信息环境及家庭环境。

以上研究都是研究者从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角度对90后大学生某一 方面的特征做出的判断或总结,由于调查时机和范围等原因,可能不能完全代表 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开 放、获取知识手段的改变以及来源的多样化而更加个性化,主要表现就是更加自 我,“缺乏集体观念”。如张宝君老师提到的“思想和价值观趋于功利性,常以自 我为中心”。

(二)90后大学生特点的原因——道德判断标准多元化 笔者想指出,当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时我们应该试着跳出传统思维,跳 出单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看待90后的种种表现。正如当年尼采指出“上帝已死” 的时候,宗教便无法成为人类社会道德标准与终极目的一般。也许90后只是放弃 了我们一贯的价值判断标准或者说他们具备了新的、多元的价值取向。而当我们 这些以传统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价值标准的非90后教师在看待他们的时候自 然就会摸不到头绪,认为他们“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冲动又极端, 单纯而又脆弱;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逆向而行、悖于常理,他们 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 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而根据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他们无疑做出了判 断,并非善恶不分,而是坐在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座位上。并且,他们更渴望成功,更希望得到认可和关注,这加强了他们行动时的动力,使他们在通过各种行为表 达自己观点和意愿时更为强烈。

二、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相对主义思想 美国教育家艾伦·布鲁姆的1987年出版《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对美 国大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冲击校园的“劣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美 国一向被认为是最自由最开放最民主的国家,而布鲁姆认为正是这种极端的自由 开放形成了美国人逐渐不再关心自然权利,丧失了善恶是非标准,在开放、多元 的幌子下,美国人的心灵越来越无缘窥见真、善、美的生活,而走向封闭。美国 青年已经无意于聆听伟大作品中的教诲。在美国发展成为一个强调民主、自由国 家的同时,极端的自我表现乃是其结果。这种强调自我,相对主义的时代,社会 没有了一个契约,一切事物都没有了一个是非标准。做什么事情在相对主义的时 代都是可能的,都是合理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在这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美国 的青年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信仰,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所该有的文化和底蕴。而且 现代科技媒体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社会压力, 使得人们的欲望不断受挫,毒品、摇滚、自杀、虚无主义成了青年表现自我的方 式。

这里需要指出,这些美国青年并非没有进行价值判断,而是他们用不 同的尺度——相对主义进行价值判断。

相对主义自然意味着多元主义,意味着个人有权在不受他人干预的情 况下随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相信,“令人尊敬的、可以达致的崇高不再 取决于寻找或者发现善的生活,而是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这种 生活方式不只一种而是有很多,它们之间毫无可比性。”这种态度,在美国被视 为“开放”的体现。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价值选择也都堂而皇之地被冠以“文化” 之名,“像吸毒文化、摇滚文化、街头小混混文化,等等,而且不带任何歧视。

没有文化就是文化。”相对主义对一些选择一视同仁,并且认为具有真正信仰的 人才是最现实的威胁,因为历史上的战争、迫害、奴役、仇外、种族主义与沙文 主义,无一不是人们自以为是的结果。因此,关键不在于纠正错误获得真理,而 在于根本就不要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真理。于是,世界上不再有善与恶,有的只是 不同个人的不同选择,或者说只存在不同的善,而没有恶。“只要不是法西斯主 义,任何事情都没问题。” 由于相对主义拒绝善与恶的判断,人们为了维持基本的社会交往只能退而求其次,以诚实或者虚伪作为替代性的标准:“不管你可能有多大的罪恶或 是多么的无耻,只要你在这上面是真诚的,你就被净化了。”在这样一种道德背 景下,人们宁愿宽容“真小人”而拒斥“伪君子”。[1] 反观今天中国90后大学生的种种表现,其原因也可以归结为类似的问 题,即道德判断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

改革开放,加上互联网等新的知识获取方式,各种思潮以未加工的方 式被每一个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由的吸收,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价值判断标 准。90后的大学生渴望成功,但对他们来说,成功等同于成名、获得奖励和认可, 至于以何种方式达到,却不那么重要。于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很功利、浮躁、 自我中心。

三、应对 清楚了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背后原因,就可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对策。

在美国,布鲁姆提出通过经典著作来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透过经典,学生 们才能发现被流行观念所淹没的东西,感受日常经验中无法获得的体验,才能意 识到各种替代性选择的存在,也才能培养一种不安现状的、对社会的批判性意识。

[2]直至今日,布鲁姆所在的芝加哥大学仍然坚持着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重视 对知识技能的教学,也注重文学经典的熏陶。

在中国,这种对传统、经典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尤其是中 国以家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而目前的情况是,在中国多数大学,这类课程并未列 入教学计划,最多是选修课。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各专业中加入这类课程,并 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法上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老师讲授,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始不同国别的经典著作选读,让学生可以选择,讲授内容不 应仅仅停留在原著研读上,应更多地介绍原著思想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长久影响。

还应适当开设哲学课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还应介绍更多 哲学流派,指出他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有所比较,打开他 们的思路,引起他们更深的思考。例如对相对主义思想的介绍,就能够引起90 后学生对自己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的反思,唤起他们重新认识到在竞争和努力争 得认可时,不要忘记对价值的判断,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多样性来自于终极目的 上的原则性差异”,是严肃的思考与信念的结果,而“将焦点放在多样性本身上面 是自欺欺人。因为一种崭新的和严肃的生活方式要能产生并维持下去,他的创立者就必须相信它的真理性和它优于其他选择;他们不可能认为想要的东西就是多 样性。”为了避免盲从以及人判断力的局限性,学生就要学会向经典学习、与他 人交流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最终,学会思考。而等学生学会了以哲学方式思考, 我们德育的目的就自然达到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