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医学教导改革与发展简析_全面改革的重点

医学教导改革与发展简析_全面改革的重点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1-13 08:44:30 点击:

医学教导改革与发展简析

医学教导改革与发展简析 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发达国 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反思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 计划的弊端,提倡多学科融合的横向或纵向课程体系。强调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国 外一些知名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板块结构,组建了新的课程体 系,把整个基础医学教育分为人体结构、器官代谢及功能、 药理、遗传和胚胎及生殖、微生物与人体防御、人体神经系 统及行为、人体系统病理生理学等七个部分,侧重进行各基 础医学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所有课程分为形态学课程 (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机能学课程(生理学、生物化 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涉及内外环境相互影响的课程(免疫 学、微生物学、基础药理学等)并分别组合成模块,集中授 课,较好地发挥了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作用,有 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将14门传统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正常人体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医学免 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6个新型 学科群课程,改变了学科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分割过细的 状况,整合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课程内容体现融合与交叉,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浙江大学医学院 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按人 体系统进行整合为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和基础医学各论二大部分,使医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提 高学习效率。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 十年来,国内绝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完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模式的改革。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医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出发, 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打破学科界线, 将传统分散在各个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实验课内容,进行了融 合与优化,尽管各校进行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组成了涵盖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五个方面的实验教学课程模块:即 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分子医学、病原学课程。各 实验教学课程模块根据教学目标重新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实验教学指导,减少验证性实验,组成以综合性实验为 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加强了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 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块的实施,全 面提升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医学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现行的基础医学教学与 临床医学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基础学科的教科书中, 基础的味道愈来愈浓,也愈来愈“纯”,与临床的联系却愈 来愈少。由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 为中心,各学科都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的专业取向使他们无意与临床教学交流与合作,习惯或拘泥于传统学科范畴;一些基础医学教 师在长期的理论课讲授中愈来愈缺乏相关临床知识的呼应、 丰富与延伸;而且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循序渐进式 教学法习惯,造成了前期基础与后期临床相脱节、理论与实 际相脱节的状况,加之学生的认识有限,对基础与临床紧密 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有所忽略。根据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1)“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提出 的“课程计划应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整合”的要求,加 强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 认识,形成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教学的效率,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方面都有着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基础课和临床课有机结合起 来,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近年来一些医学院校 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将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 课程以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机能学课程分别组合起来集中 授课,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临床医学内容;在后2年的临床医 学课程教学阶段,又再次联系组织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等基础知识来学习,以加深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

在与临床联系比较紧密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病理、病 生、药理等),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是有必要的。

例如,聘请外科医师讲授解剖学课程,聘请临床医师或从事 药学研究人员讲授病理生理学或药理学课程。这样,临床医 师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 质量;另一方面,应充实和丰富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 基础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临床医学的新知识和新成果, 克服基础和临床知识之间的脱节,使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 引入入胜。基础医学教师如果长期不参与临床实践活动,不 接触患者,就不可能联系临床进行教学。就目前我国大多数 普通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现状来说,基础医学教师参加一定 的临床见习或实践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最有效途径。目 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广泛倡导的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应用 “案例教学”或“病例讨论”式教学.目的就是要将基础医 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临床工作的 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基础医学教育 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在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 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被动、能力受限和综合素质不强等 问题,基础课教师常常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多、学时不够,教 学任务重等等原因,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 培养。我们都知道,基础医学教育的改革应符合医学教育的 目标,医学院校培养的五年制医学本科生将来都是直接或间 接的为临床服务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良好医德是 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课程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融入人文思想,揭示专业知识和学科发展过程 中的人文思想内涵,在医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创新意识,做到教书育人。任何专业知识都包含有 科学性和思想性,无思想性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提升 课程内涵时,既要提升专业知识的科学性内涵,也要提升专 业知识的思想性内涵。由于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中 分科过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的脱节。学生到大 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院,没有接触患者,更不会看病识病, 可以考虑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增加社区医疗服务等第二课堂 内容,促进他们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体验人文精神,掌握与患 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早期进入医师角 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利用 开放实验室,提供创新实践平台等途径,达到提高医学生科 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在注重培养学生人 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 高。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其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多门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替前进,一 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因此,对基础医学 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型知识结构必须要向综合型转 化,必须具备扎实的本学科基本功和相近学科、相关学科、 跨学科的交叉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 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医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 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总之,面对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基础医学 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基础医学 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