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 论传统文化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 论传统文化

来源:典礼 时间:2019-11-22 07:56:35 点击: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 一、对传统文化内涵及价值认识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目标的实现,怎样更好地发挥意识形 态的能动作用,使之不断将国民的精神世界打造充实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这其中,如何提升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作用无疑成为了讨 论的焦点。一方面,学者们大都努力地寻找学界在研究、解读以及理论结合实践 领域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其他能够从社会角度对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帮助的因 素也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而伴随着这种讨论的深人,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中国哲 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地位的积极作用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 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 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 的特色;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 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艮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 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 础。

201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召开“哲学 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在座谈会上 强调,要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善于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在座谈会上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 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所起 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 国际上的话语权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发挥传统文化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推动作用,仅仅依靠表面上的关注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将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潜力彻底激发,首先需 要对传统文化本身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升温,但对其概念的明 晰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目前流行的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大致有三种看 法。传统文化是指历代相传下来的文化成果,其时间范围在人类进人文明之后, 而其对象限于在历史长河中能够得以流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 古人创造的并可以供我们继承的文化成果,有价值继承的古代文化成果才属于传 统文化范畴;
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遗产均是其一部分。其时代 定位自人类诞生即始,其对象除了包括古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外,还涵 盖了人类所有的生活痕迹,内涵最为宽泛。

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流传下去,是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 化着的文化积淀。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明天就会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在形 成新的文化遗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历史存在影响了未来的文明。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讨论更趋激烈,从侧重 与甄别角度来看: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基因”与“人体”的关系。“基因”与“人体” 是一种机率关系,而不是一种等价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经济、社会方面 的背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促进现代化的一面,也有延缓或阻碍现代化的一面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合理杨弃。

通过对这看似冲突的概念的不断研讨,传统文化的内涵边界变得更加 清晰起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视角使得停留于当代人利益,多少带有 功利主义色彩的价值判断更加客观鲜活,充分解释了那些退出历史舞台的文化内 容在历史过程中的意义,从而从前人矛盾的思维中脱身。这一认识反映了学者们 对于传统文化能动作用的理解正在逐步深化,这种深化对于在当今社会充分发挥 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大有裨益。

简单而言,传统文化也就是指由人类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在历史过程 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在于精 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向心性和发展性,包括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是民族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的体现。

二、全面认识发扬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重要作 用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 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 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此特别强调了“中国”的自身特色, 而传统文化无疑正是中国特色的象征和代表。自2004年起至2014年9月,国家汉 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短短十年间已在全球123国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 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国文化正在以飞快地速度直 接进人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直接的宣传方式并不是发挥传 统文化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和国际认同的全部方式。

尽管西方人与我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和 热爱却是相同的,当一些并不涉及原则,却又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呈现在他 们眼前的时候,观念上的差异同样有可能会逐渐平复。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 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奖牌、火炬、吉祥物等各类设计 无不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因素,使得国际社会充分感受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传播,对塑造中国的优良国际 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同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可以使外国人更加贴近地理 解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在国际上的树立,无疑是 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