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_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_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来源:典礼 时间:2020-01-20 07:55:18 点击: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作者:cxsqrh

《礼记·大学》上记载汤代的一则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大畜》也有“日新其德”的记载。以上的文字用今天的话来说,即“与时俱进”。什么叫做“与时俱进”?它是指自觉把握“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的一种思想境界,它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本身便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一种来自实际又要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而客观实际又是错综复杂、不停地发展变化着的,那么,反映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的发展,不断地用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经验、新知识和新原理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作为一种革命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总是不断地从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提出新的规律性认识,并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在为《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所作的跋中写道:他的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当然,马克思所说的批判,主要指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恩格斯在1886年撰写的《费尔巴哈论》一书中同样认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本质,决定它不承认自身是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批判地对待一切事物的既成形式,反对认识的停滞僵化,强调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把他们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观点、作出的结论,当作不变的、僵死的东西。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他们都不止一次地对原有的观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乃至予以摒弃。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后,其中的某些论断已不合适,必须作出修改,这此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为《宣言》多次再版所写的序言,把必须修改的内容增加了进去,做到既尊重历史,又与时俱进。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讲到,在较长的时期里,他和马克思对工人阶级斗争的条件、方法的认识有缺陷。他说:“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他还说:“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恩格斯对当时在德国出现的以普选权为核心开展斗争的策略很关注,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普选权这种形式工人阶级可以利用,他还说这是德国工人阶级送给“世界各国同志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③。这说明,恩格斯在晚年已经考虑到了,如果条件允许,工人阶级也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暴力革命并不是工人阶级赢得胜利的唯一选择。这些事例都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进程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以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高涨,使马、恩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工业革命的观察,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基本的矛盾的结论。他们从来都不会停留在某篇文章或某个阶段上就理论而理论,而总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他们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就表明了马恩的与时俱进的风格和勇于创新理论的精神。

与时俱进,也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思想和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作为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的。恩格斯在论述这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时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创新的观点,立足实践的创新观念

,这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在于它总是基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的历史性根源于实践的历史性,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源泉植根于实践之中。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创新观”体现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种既继承又发展的科学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④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名著中分析,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取得胜利。列宁认为,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列宁的这一论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这一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证明。 

 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是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总体构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直到去世前不久,他都一直在探索,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独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

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世纪的中国,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只有依托农村,建立工农武装,创立红色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最后夺取城市”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革命正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逐步走向胜利的。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明确概括和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还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特殊复杂的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完全不同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

毛泽东逝世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鲜明地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引发了一场“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胜利而告终,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提出要对我们以往的错误,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他把生产力标准发展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第二次革命。他还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既然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手段,那么,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就为我们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正是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为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找到了一种体制上的保证。他说过一句十分重要的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五十年、一百年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这个论述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逝世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为了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首先在理论上进行创新,江泽民同志同样要求我们党必须提出与以往不同的、适应形势发展的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方针。适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三个代表”不是单纯的党建理论,而是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的崭新的理论。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否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败得失,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求全党“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十分深刻。所谓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是说,全党必须解放思想,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不仅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而且还把“与时俱进”的精神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赋予了哲学内涵,由此丰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哲学基础。

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才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理论魄力,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推进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又要有科学求实的精神。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使马克思主义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客观现实是发展变化的,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辟新境界。

上一篇:_中国能不能搞私有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