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论中国哲学人生]耿閣中国哲学论

[论中国哲学人生]耿閣中国哲学论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22 07:56:29 点击:

论中国哲学人生  

论中国哲学人生 阴阳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观念,中国哲学人生的三大流派,即渊源于阴阳 观念。法家的人生哲学,强调个人奋斗,自我扩张,以坚强的毅力与意志,以实 现既定的目标。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是法家哲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道家的哲学人生,以阴柔为主,强调因循自然,清静无为,不要追名逐利,不汲 汲于富贵,人生的目的是逍遥与自在。儒家的哲学人生,以阴阳协调,刚柔并济 为重,讲究中庸之道,强调以仁爱与礼节,完善自我,走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之路,从而成为中国人生哲学的正宗,对中国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 将根据历史的实例,对中国三派的哲学人生作出具体的分析 法家的哲学人生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李斯。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以其 政治实践鲜明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他们共同的老师是战国后期的著名学者苟子。

苟子是儒、法兼重的思想家,由于战国时期崇尚武力的特殊背景,他在承传儒家 学说的基础上,采纳了法家的思想成份,而提出了王霸兼用的主张。孔、孟都是 重王道而轻霸道的。所谓王道,是以仁义统一天下,霸道是以武力统一天下。从 唐尧、虞舜、夏禹都是以举贤、禅让的方式相继为天子的。他们是王道的榜样, 因而孔、孟都主张“法先王”。但荀子则公然主张“法后王”。这里指的后王,就是 指以武力推翻夏王朝的殷王成汤,与以武力推翻殷王朝的周武王。所以荀子在王 霸兼用的招牌下,实际上是更倾向于法家的。荀子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但他更 强调后天的努力与改造。他并不认为“性恶,,是法家人生哲学的动力。不过, 在他的学生李斯身上,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据《史记》的《李斯列传》的记载, 李斯看到米仓里的老鼠又白又胖,生活安逸而自在,而阴沟中老鼠则又瘦又脏, 李斯由此得到启发,做人也必须善于选择。从而李斯决定拜荀子为师,学帝王之 术,以彻底改变仓库小官吏的暗淡命运,最后他终于依靠他的努力与才华,成为 秦始皇的宰相。从李斯的人生实践可知,治国平天下,不一定要修身、齐家,依 靠个人奋斗,从一己之私利出发,同样可以走上人生的辉煌之路。

法家人物从来不讲仁慈与兼爱,他们崇尚阳刚之气,主张强力与奋斗, 不断地向权势进展,为了辉煌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较动机与后果。

法家的哲学人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强力,扩张自我,要有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做凌驾于群众 之上的超人。超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只是超人实现其强力意志的工具。以历史人物为例证明,秦始皇自以为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以超人自居, 以其强大的武力,并吞六国、筑长城、修驰道、起阿房宫,使用了众多的民力, 把民众当作实施其意志的工具。秦始皇统一天下,虽有其客观的历史进步意义。

但从其“始皇”的称号来看,他的意图是创立万世的基业,以其并吞六国的方式来 看,曾一次活埋赵军四十万,加上其滥用民力,无仁慈与善心可言,其动机是出 于一己之私利。他没有以仁与礼修身完善自己,但他确实做到了治国、平天下。

秦国素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的宰相,又是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斯。可见秦始皇 是法家的哲学人生的一个成功实践者。

再如汉武帝,他好大喜功,驱逐匈奴、开拓疆域,威震四方,他表面 上“独尊儒术”,骨子里是“外儒内法”,他也没有修身、齐家,但在治国、平天下 方面,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成功的历史人物。

再说,三国时期的曹操,论其道德修身而言,他远不如诸葛亮,但以 治国、平天下而言,最终统一天下的毕竟是曹魏政权,而不是诸葛亮辅佐的西蜀 政权。秦始皇、汉武帝与曹操都是以法家哲学人生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是历史上著名的成功人物。

荀子虽然没有主张“恶”是人生成功的动力,但他毕竟是性恶论的创导 者。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性恶论比性善论深刻得多,恶是创造历史的 扛杆,很多大企业,创造了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似乎是我为人人,但实质上是 达到人人为我的目的。

“性恶”,似乎很难听,不像性善那样能使人欣然接受,但黑格尔老人 的论述毕竟是有见地的,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有哪一个不是为丰厚的利润而建 立的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以其强悍的骑兵,攻占了欧亚大陆的绝大部份 土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占领了埃及与印度,是否出于善心,让占领地人们共 存共荣这些著名历史人物所作所为,使人感觉到在强力意志的背后,其动力并非 出于善而是更多地带有性恶的成份。

如果以成功论英雄的话,请问以明德至善为动力的英雄是多数还是少 数如果客观地说以性善为动力的英雄毕竟是少数。由此可见、法家的哲学人生, 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强调的强力意志的背后,带有浓厚的个人利益的色彩,他们是以一己之利出发,通过个人奋斗的方式,而走上成功之路的。

中国法家的哲学人生,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我们并不完全赞成,应 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些学说,但也不宜鄙弃这些学说,因为在这红尘滚滚的现实 世界中,个人利益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将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就凡人而言, 他们的成功之路的背后总会带有一定的个人奋斗的成份。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是否正视现实的问题。

道家的哲学人生 如果说法家的哲学人生,是阳刚性的强力哲学的话,道家的哲学人生, 便是阴柔性的弱势者、失意者的哲学。道家哲学的创始人是老子与庄子,本文更 偏重于庄子。老子认为阴柔终胜阳刚,并非指阴柔直接战胜阳刚,而是阴柔的状 态比阳刚更富于生命力。老子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即舌头是柔软的,牙齿是刚强 的,但人到了老年之后,坚强的牙齿都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尚保持完好。所以 道家哲学崇阴柔而贬低阳刚,其本意是指保持生命更长更久的一种手段与方法。

阴柔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变化成很多形态。法家人生哲学是 做超人,鼓励人们向权势靠拢,人往高处走。道家哲学人生则相反,认为人与人 相处,应懂得谦让,要像水一样,能往低处流。能居于人所不争之处,就更有安 全感。法家的哲学人生,要人们向权势靠拢,因为权势对人生大有作用。而道家 的哲学人生,则强调“无用之用”。如有些大树,木质不行,虽枝叶茂盛,而无所 用之,匠人弃而不顾,但可栖息树影之下,逍遥于丰草之上,这就是无用之用。

又如人生的残疾,固然是灾祸,令人痛苦。但平时,可以因残疾而避免劳役,战 争时期,因残疾而免去兵役。这是祸中有福,也是无用之用。道家哲学人生又认 为,生与死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故生而不足喜,死不足悲。如果一个帝王,白天 虽享有无穷的富贵,但晚上天天做恶梦,穷饿潦倒,乞丐不如。而一个乞丐,白 天虽穷饿不堪,而晚上做梦,则锦衣玉食,不可一世。因此帝王与乞丐等同。庄 子一生清贫,但他视富贵如浮云,他告知来聘请他出任高官的使者说,我不愿作 高供于庙堂之上的死龟,而宁作曳尾于泥中的活龟。庄子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哲人, 他不相信有绝对的权威与圣人。因为与天地宇宙的悠悠无穷和博大无比相比,万 物之一的人类,芸芸众生中一个 个人,如孔子又算得是什么呢所以道家的哲学人生,是一种以退为进 的人生观,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人生观,他要求弱势者、失意者不必为没有高官 厚禄而沮丧,应该自尊、自信,为精神自由而悠闲地活着,强调天人合一。能真 正做到“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并生”,人就超越于生死之外了。道家哲学人生成功的实践者,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的阮籍与嵇康, 读一读嵇康著名的散文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就知道他对官场的深恶痛绝和 对大自然的深情向往,他追求的是远离政治的精神自由。

晋、宋之交的隐逸诗人陶渊明,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隐退, 他以饮酒自居,陶醉于自然风光之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生 活。他对人生、对生死有很洒脱的看法,“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悲”,“亲戚或 余悲,他人亦已歌”。悠悠人生,不过如此而己。

唐代诗人李白就其才思敏捷、天才英发而言,就其个性豪放、不拘一 格而言,原本就是一个精神自由的追求者,仕途失意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就更 强烈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独立的人格精神的充分 展示,显示了李白特有的人格魅力。他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高度自信,他的“千 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他的豪饮,他的浪漫的个性,使他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诗 人,也唯有李白得了“诗仙”的称号。

北宋的苏东坡,原是意气风发的儒家信奉者,政治上遭受多次沉重的 打击后,转而信奉道家庄子的哲学,写出《前赤壁赋》那么优美而潇洒的文章, 成为庄子《逍遥游》与《齐物论》最好的文学解读。苏轼一生最好的作品,都是 他追求精神自由的表述。

清代的曹雪芹亦是道家哲学人生的成功实践者,《红楼梦》一书对科 举仕途、功名利禄的攻击,可谓不遗余力。对荣华富贵,只视作为南柯一梦。曹 雪芹感悟到,真正的人生便是归真返朴。曹雪芹以其天才的作品,证明了他对庄 子的哲学人生,有最透彻的了解。

现实世界中,真正重量级的超人只是少数,秦汉以来,人们称道的也 只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己。相对而言,失意者、失 势者却是不可胜数,但富有天才的失意者、失势者也只是少数,如陶渊明、李白、 苏轼、曹雪芹,他们都是一流的天才作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遭受了种种 挫折,转而信奉道家的哲学人生,努力寻找自己的精神自由。他们千古不朽的作 品,就是这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真实记录。

道家的哲学人生之所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是因为道家的哲学人生, 不同于法家、儒家的哲学人生。法家和儒家的哲学人生,都是功利的,而道家的哲学人生是超功利的。所以英国著名的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评价道家的哲学人 生说:“道家学说对社会来说是超然的,……然而,正是由于不切实际,道家学 说才在中国影响久远。作为中国思想家占主导地位的实用倾向进行抗衡的力量, 道家学说有着自身的天地和社会对它的需求。因为实用倾向的哲学在表述主导的 中国人思想态度时,忽略了或没有满足中国思想中某种精神上的东西”(《人类与 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99页)。汤因比又说:“孔子关心的是作为社会 参与者,而不是理智的人或精神的人。(同上,196页)。这就是说,道家的哲学 人生,特别关注精神自由的追求,法家关注的是权势与地位,儒家关注的是治国 平天下,这两家都忽略了精神上的东西,而道家的哲学人生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恰恰是社会的失势者与失意者唯一能追求的目标。前苏联的一位著名学者,因为 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被斯大林点名批判后,他自称为“内心的流浪者”。这是一种 很贴切的表述,道家哲学人生关注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社会中一切“内心流浪 者”的一贴药方。道家哲学人生的意义,就是提出了一个精神的人,它正好弥补 了儒、法两家不该忽略的空白。

儒家的哲学人生 儒家的哲学人生,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流派。其所以能占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儒家学说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一、立足于中庸之道,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一视同仁,均衡对待。

如法家偏重阳刚,道家注重阴柔,儒家认为有所偏,即有所失,有所重必有所轻, 而阴阳两极是相辅相成的,对立又统一的,因此该学派阴阳兼重,刚柔并济。这 种兼顾融合的处理方法,就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如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礼是维 护现有的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是等级制度的规范,其作用是维持现有的社会秩 序。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而“仁”则强调爱人,以人为本,即是兼顾各阶级、各阶 层之间的融和沟通,避免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不安与冲突,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而孔子就是抓到这两个关键性东西,以“和为贵”作为稳定、发展社会的催化剂, 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础。

二、儒家的学说,起点较高,目标明确,步骤得当。其哲学人生的四 个阶段,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起点就是以“仁”与“礼”不断地完善自 己,力争成为道德上的完人。第二阶段,就是处好家庭的内部关系。处理的原则 是,做父母的要慈爱,做子女的要孝顺,做兄长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敬。家 庭是小社会,只有把家庭内部关系搞顺了,搞和谐了,才能证明你有处理社会问 题的能力,这样进一步就能治国、平天下。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以虞舜的事迹为榜样而建立的。据《史记》说,舜以孝为天下闻,而“孝为百善先”,故舜善于修 身,以明德至善闻名于天下,唐尧举舜于民间而嫁以二女。舜父昏愦而双目失明, 舜的后母狠毒而嚣张,其弟象贪婪而不择手段,舜多次遭杀身之祸而脱险,然舜 终以孝敬和友爱感化了父母与弟弟,以“齐家”的完美结局,显示了舜第二阶段的 成功。然后,舜作为大臣,治国有方,最终尧禅位于舜,舜以天子之位而天下大 治。

但儒家的哲学人生,修齐治平的模式,并非人人都能完全做到。以夏 禹为例,禹确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为了治水,他三过家们而不入,家门都不进, 他如何齐家。可见,修身是关键,齐家并非是一个非有不可的环节,而治国平天 下的目标,亦可因人因事而异,有所调整。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主要指道 德修养,而并非指人人可以当君王当天子。

儒家的哲学人生,并非只有修齐治平一个模式,重在道德修养,而且 也关注到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会有所不同。如处于盛世,则要求能做到达则兼善天 下;而处于乱世,则要求能穷则独善其身。

信奉儒家哲学人生的著名人物,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如汉 代的苏武,忠贞报国,身为使节而牧羊十九年,终于荣归故国。南宋的岳飞,抗 金名将,精忠报国,宁死而不改初衷。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愧是千古长存的民族英雄。

信奉儒家哲学人生的历史名人,均以其崇高的道德精神、坚贞的民族 气节,感人至深。所以从总体看,儒家的哲学人生,在中国哲学人生中,始终居 于正宗的地位。

大体而言,法家的哲学人生,其成功以帝王居多,诸如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因为他们成功的路上,不可能只靠明德至善取胜, 若宋太祖是靠“黄袍加身”而身居帝位的。如果讲究仁与礼,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一 个宋太祖。凡非常时期成就伟业者,必走不拘一格的道路。信奉道家的哲学人生, 都是失势、失意的天才文人,也只有他们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精神的自由。信奉儒 家哲学人生的大都是忠臣良将,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的哲学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儒家哲学人生是正宗,道、法两家哲 学人生是不可或缺的两翼。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人生的完整体系,具有相当 明显的中国特色。深入地研究中国儒、道、法三家的哲学人生的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与历史的理解。

作者:张启成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4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