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典礼 >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简述】简述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简述】简述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来源:典礼 时间:2019-11-17 08:25:14 点击: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简述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简述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较为严峻。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陷阱的现象十分 普遍。就业歧视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而在“就 业陷阱中,用人单位侵犯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还 有可能损害大学生其他财产利益,情节严重的甚至危及求职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①,常见的情形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 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索要保证金、随意解除 劳动关系等。当自身就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许多大学毕 业生不敢或不知如何进行维权。这些现象的出现固然是多方 面因素造成的,但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不高,就业法律知识 缺乏,对就业过程中的侵权行为识别和防范能力不强是一个 重要原因。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就业时的各种陷阱,在法 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是最行之 有效的方法”。② 2.有助于维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平,保障市场规范有 序。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就 业的主渠道,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法律是保障社 会就业公平的最好的选择”③,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主体 之一,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和法律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求职择业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责任意识,而且也会对 整个就业市场的公平有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大 学生就业法制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既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能自觉守法守约;
另 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能 够及时识别,并通过法律途径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维 护就业市场的公正有序,从而对用人单位形成潜在的监督, 促进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合法。

3.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净化职场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一批又一批的“职 场精英”因违法犯罪而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细究这些“落 马”的党政干部、国企高管、演艺界明星和企业老板,绝大 多数都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走上工作岗 位后,为了私欲铤而走险,随意践踏法律,最后不仅自己落 个罪有应得的下场,而且对整个职场环境造成了非常坏的影 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面临的既有 机遇也有挑战,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诱惑,如果法律意识淡薄,就容易迷失方向,走向违法犯罪 的深渊。所以,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 法律意识,不仅能够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稳步前行奠 定基础,也能够指导大学生在职场中遵纪守法,合法维权, 从而净化职场环境。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就 业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作为高校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指导内容,普遍被纳入教学计划中, 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等 课程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中往往也 包含了“诚信教育”“合同常识”“就业防骗”等内容。但 从实际效果来看,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还存在着诸 多不完善之处。

1.教学安排和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无论是“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是“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的教 材中关于法律的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课时分配相对更少,课 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中国青年报社 会调查中心对近千人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2%的学生 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就业指导,63.7%的学生对目前高校 就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④。可见,主要依赖课堂讲授的 高校就业指导难以对学生就业起到应有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配置不合理。除了开设法学 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外,其他高校就业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主 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其 中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学 习或培训,自身法律素质的局限性使其难以对学生开展真正 有效的就业法制教育。3.就业法制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意识培养”。高 校就业法制教育目前大多仍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上, 只会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相关法律条文,而忽视了 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有很多高校仅在大四毕业生实习和就业 临时需要时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没有长远和整体的规划, 短时间内难以培养起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通过对部分高校 的调查显示:“总体看来,虽然所有被访高校都开展了就业 法制教育,但过程不连续、内容不合理、形式不丰富等问题 较普遍地存在着。”⑤此外,毕业生在毕业季往往忙于考研 或找工作,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这也进一步导致指导效果 难以得到保证。

三、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 就业法律意识,就业法律意识“左右和决定着大学生在就业 过程中的法律判断,引领和规范整个就业行为和职业生涯过 程,既能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也 能约束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⑥。为 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大 学生就业实际需求,笔者总结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主要应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就业权益意识教育。就业权益是指求职者在就业过程 中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权益。在我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对求职者的就业权益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平等就业权、择业知情权、社会保障权、休息休假权、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技能培训的权利、人格尊严受尊 重的权利、个人隐私受保护的权利等。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 身的就业权益,才能有效地防止就业权益被肆意侵犯。如大 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就业歧视都是对平 等就业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意识不强就易导致个人信息被 非法泄露和利用,部分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行为严重侵犯 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2.契约意识教育。契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书、合同、 合约,是双方之间同意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我 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民契约意识的培育显得十分 重要,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⑦。契约意识的内 涵非常丰富,平等、自愿、诚信、守约都是其应有之义。在 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涉及最多的契约是就业协议和劳动 合同。就业协议也叫“三方协议”,协议一旦签订,用人单 位、毕业生和高校三方都要遵守,如果毁约或违约,要承担 相应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签订的 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协议。根据我 国劳动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大学生在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应依法签订书面劳动 合同。相对于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 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毕业生一定要谨慎,不可大意,对 合同内容要仔细阅读,谨防“陷阱”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都要履行合同约定,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大学生在就 业过程中,对以试用为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中 规定诸多“霸王条款”来规避用人单位责任的行为要坚决抵 制。

3.诚信意识教育。诚信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市 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在法律上,诚实信用原则还是我 国民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因其重要性,许多学者称其为“帝 王条款”。对大学生而言,开展诚信意识教育首先就是要培 养大学生守法守约、信守承诺的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大学 毕业生要如实填写自己的简历,不造假、不隐瞒,实事求地 介绍自己的情况,一旦签约,就要遵守协议约定。其次要培 养大学生辩识真伪的能力,使其能够对用人单位的欺诈和违 约行为及时洞察,以免上当受害。只有强化毕业生的诚信意 识,才能使其更加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维权意识教育。维权意识教育就是要使大学毕业生在 就业时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或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能够选择合法、正当的方 式进行有效维权。维权的前提是要明确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 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 协商解决。”第八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 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对用人单位的劳 动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大学毕业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和举报,也 可以依法申请调解和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提起诉讼。

5.证据意识教育。“所谓证据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 活和交往中对证据作用和价值的一种觉醒和知晓的心理状 态,是人们在面对纠纷或处理争议时重视证据并自觉运用证 据的心理觉悟。”⑧“证据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 要的角色,成为现代人应付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素质甚至本 领。”⑨法律是最讲证据的,大学毕业生要想使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具备强烈的证据意识。开展证 据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主动收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 意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建立“证据说话”的思想, 对用人单位的各方面情况都不要只听其言、只观其貌,要让 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和证件。同时,要注意保留与 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或合同、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和海 报,以及入职后工作中与用人单位来往的邮件,用人单位的 有关授权书、工作证、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一旦与 用人单位发生纠纷,能够及时举证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从而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对策思考 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就 业法制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高校应担负起大学生就 业法制教育的首要责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 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1.提升师资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是根本保障。加 强大学生法制教育,首先要大力提升就业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这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取得 成功的保障。其一,要专门针对参与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制订相应的培养和训练 计划。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已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这 一专门机构,就业法制教育的师资培训也应列入教师教学发 展中心的工作计划之中。其二,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力 引进高层次、高水平教师,优化就业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提 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三,高校还应与校外有关单位加强合作, 积极拓展师资力量,如聘请公检法机关、监狱、律师事务所 等单位的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 座。

2.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是有效方法。大学 生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的原则,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入学到毕业后可以分 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大二的就业认知阶段。这 个阶段主要以法律通识教育为主,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和法律选修课集中讲授法学基础知识和劳动法、劳 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公务员法、民事诉讼法、社会保险 法等有关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第二个阶段 是大三的职业定向阶段。这个阶段通过专题讲座、专场报告 会和主题班会等途径向学生介绍高校就业政策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劳动权益保护和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突 出大学生就业权益意识教育。第三个阶段是大四的求职择业 阶段。这个阶段要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进行专题辅导和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辨识就业陷阱和自我保 护的能力,重点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教育。第四 个阶段是大学生离校后的初入职场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 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遇到问题往往自己难以解决,因此高 校应有专门的学生权益维护机构或者途径,帮助毕业生解决 初入职场遇到的法律问题。

3.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是重要途径。大学生就业法制教 育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有赖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除了 传统的讲授式的法制教育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 堂活动的开展也是进行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通 过建立法制教育基地、旁听法院劳动纠纷案件审理、参观普 法场所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 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法律实践过程。通过举办法律知 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律主题辩论赛、法治宣传、法制影片 展播等多种形式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堂内与课堂外紧 密结合起来,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提升大学生 关注法律、学习法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可以 结合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进 行法制宣传,开辟网上就业法律论坛、就业法律咨询服务热 线等,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和服务的平台。4.高校辅导员是就业法制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辅导员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学生与其他学 校管理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辅导员最贴近学生的日常 学习和生活,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成长需求。正是辅导 员与大学生之间的这种无法替代的密切关系,使得辅导员在 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起到其他教育 主体无法起到的作用。通过将法制教育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 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提高法律意识。同时,辅导员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法律培训,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仅 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也能够为大学生就业 维权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总之,大学生就业法制教育是 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社会和大学生本 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我 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法律素养如何,不仅 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民主法治社 会建设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 法制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意义重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