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_继续教育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_继续教育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2-01 07:46:47 点击: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 一环,其对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国家政 策对于民办教育的扶持以及广阔的继续教育前景都为民办 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新时期对于劳动力素质 提升的诉求更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掣肘于传 统教育观念、现有教育质量以及社会对民办教育态度的影响,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了克服民 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应充分运用国家活动来 转变传统观念,利用多方合作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 质量反馈来构建良性的系统循环。

【关键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玻福罚梗矗ǎ玻埃保叮�02�玻埃埃玻唱玻埃 � 继续教育作为职后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在构建我国终身 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原 因,我国继续教育作为非学历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办学主体 往往由公办高校兼任。伴随着我国对待民办教育态度的转变, 特别是当前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办学风气的日益高涨,探 索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无疑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契机和不足 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其发展的新型路径。

一、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1时代发展对于劳动力素质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知 识经济转型的变革,伴随社会转型,我国的继续教育也正在 由学历取向向职业取向再向学习取向转变。[1]而在这一 过程中,社会也就必然要求个体由一次学习者,向二次、多 次甚至终身学习者转变。也就是说,社会向个体提出了进行 继续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以数字化制造为代表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2]使得知识的半衰期日益缩短,也就 是说个体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应用, 很可能同当前社会中的需求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符,这就很 容易使个体原有知识的效能大大降低,而这就必然影响到个 体自身价值的实现。特别是当人类步入工业文明后,商业化 的社会使得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价值的实现同其自身的技能、 技术日益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对其所属 企业的贡献成为了个体能够获得回报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如 果个体希望获得更为优质的回报,其也就需要个体本身能够 展现出与优质回报相等同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形成 了个体对于继续教育的追求。

2国家政策对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 就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而言,虽然自古以来就有私塾等私学形式,但是,那时候统治者并没有给予各种私学形式以律 法上的地位。直到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 改草案的报告》以及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才从指导方针、法律地位上予以了其保 证,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 我国的民办教育发展才开始进入了快车道、超车道。就民办 高校而言,其同样也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发展。统计资料显示, 从1993年正式开展审批以来,截至2012年,民办普 通高校(含独立院校)已达706所,已经占到普通高校比 重的29%左右。[3]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在过去的20 年左右时间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通过对比相 应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正是基于199 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7年的《社会 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 促进法》以及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才为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相 应的基础和平台。当前,分类管理作为各级政府管理民办高 校的基本指导思想,其重申了政府在民办高校中的应有职责, [4]这无疑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新的历史契机。

3教育产业化对于民办教育的新吸引 教育作为一种资源,从本质上而言,其无疑可以作为商 品进行等价交换。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把教育从公共产品的 供给范围中剔除,而是说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资源的一种作用,即利用教育来吸引、凝聚其他资源,进而来推动社会的 发展。教育产业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成长,作为市场的 一部分,教育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资源的集聚与分配,必然 引起资源之间的交换。而民办教育机构,虽然从类型上可以 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要实现其自身的目 标。就具有营利性属性的民办教育机构而言,追逐市场蛋糕、 获取最大利润是其最为重要的行动指向,而当前我国巨大的 继续教育市场则为营利性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就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而言,实现 其组织目标―――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便成 为了其最首要的行动指南,而当前,我国面对经济的新常态, 其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以及在职人员技能发展的要求,都 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现存问题 1传统观念束缚继续教育的发展 继续教育是正规教育后的一种为了提高个体素质、增强 个体能力而进行的后职业化的培训行为,其同传统的正规教 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接受继续教育的个体通常是两类群体:
一类是已经在职工作,而主动寻求提高自身技能,以能够继 续胜任或卓越完成当前或未来任务的个体;
一类是已负有成 人责任的人,而试图寻求教育的个体。继续教育就是面对上 述两类群体而进行的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过程。然而,这种 职业培训、技能提升、信息传递、知识教授的新型教育模式,却始终无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第一,传统中,个体在从 事工作或已经成年之后,其通常均会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需 要学习的阶段,其通常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去从事目前的工 作和生活,而对继续学习会感受到一定的不理解,甚至会产 生“耻辱之感”。第二,由于继续教育存在学历和非学历两 种形式,这就使得个体在对待继续教育上产生了不同的倾向。

个体在接受了正规教育后,往往都会获得相应的学历认证, 以此表明个体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而由于继续教育存在 两种形式,就使得个体对其作用产生了怀疑,也就使得个体 对于参与继续教育的意义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2培训质量影响继续教育的推进 当前,全国高校中设置继续教育机构的占了绝大多数, 如985高校达到100%,211高校也在90%以上。

但是,高校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创收性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地 将继续教育作为院校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予以足够 的重视。这就使得继续教育在教学上缺乏特色,在内容上重 理论轻实践,使得继续教育不能有效的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 问题。[5]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与此同 时,一部分师资力量薄弱的民办高校,其也进行着继续教育 方面的办学。而师资的缺口,则通过向其他院校“借用”教 师等方式进行弥补,在这过程中虽然实现了教师资源的最大 利用率,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使得民办 高校所“借用”过来的教师很难真正的用心上好每一门课、很难真正的用心对待每一个同学,而这种“走班式”的教学 模式,也很难形成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接触,这就使得双方 经验、情感的交流将会大大降低,而这也就再次严重影响教 学质量。久而久之,这种低效的培训质量就会使得整个社会 失去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信心,也就无法避免出现我 国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陷入危机的局面。3社会资源制约民办 教育的前行所谓民办教育的社会资源,就是指在社会中能够 产生对民办教育发展有益作用的各种因子的总称。这里,我 们主要从民办教育接受者和扶持者的角度进行论述。具体而 言,主要包括:一是社会群体对于民办高校的支持,主要表 现为个体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和选择;
二是政府对于民办高校 的支持,主要表现为公共资源对民办高校的分配。就社会群 体对于民办高校的支持而言,在中国社会中充斥着一种对非 官方机构的不信任、不信赖,这就成为了民办高校继续教育 发展的又一障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是依托民办高校而进行 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其不同于公办院校,在传统的思维定 式中,民办、私营在质量、信用、资质等方面都要弱于公办 院校,这就使得即使愿意接受继续教育服务的个体,也往往 不愿意去接受民办高校的服务。就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的支持 而言,由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本身属性的不同,政府作为 公共权力行使的代理人,其往往偏好于具有较多公共属性的 公立高校,这就使得在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以及其他物质资 源供给上出现对于公办高校的倾斜,这无疑将会使得民办高校处于一种竞争过程中的弱势地位,进而将会制约民办高校 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优化路径 1国家活动引导传统观念的转变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其自身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予以足够的支持。而 良好外部环境的搭建,更离不开社会服务者―――政府的帮 助。现有传统观念中对于继续教育、民办教育都存在着严重 的误解,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整合相关力量,来向 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正确的认识继续教 育和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民办高校继续教育 才能真正地实现优化发展。具体而言:第一,国家要通过顶 层设计,赋予民办教育更多积极的意义。民办教育要发展, 就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在此之前,首先应当考虑通 过政府的政策扶持来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以此为公众 传统观念的转变提供现实基础。第二,国家要充分运用各种 媒体来宣传相关政策,进而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积极的关 于继续教育和民办高校的认识。首先,国家要充分利用信息 化的产物―――电子政府来为继续教育、民办教育摇旗呐喊, 通过政府官方的网站向全社会公开正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 的名单,使得社会能够获得最为准确和全面的民办机构信息。

其次,政府要结合传统媒介的力量,包括报纸、广播、电视 等,为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宣传,以此形成广阔的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最后,政府应尝试运用“微媒体”, 来为各民办高校搭建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使得社会公众可 以更加清晰、便捷地了解各自倾心的民办高校。

2多方合作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需要高校自身的 努力,同时需要协同政府、社区的力量,以此形成多方合作 来共助优质学校的建设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第一,民办高 校要充分重视自身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继续教育作为民办 高校下属的一个部门,它是同整个民办高校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的,其自身的发展无疑离不开民办高校这一母体的支撑。

与此同时,要想实现继续教育部门的发展,也必须要有民办 高校主体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首先,民办高校要为继续 教育发展制定一个符合其自身定位的战略,使其在有明确目 标和定位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有序发展。其次,要为继续 教育发展配备专业的师资和设备,为其提供最为基础的物质 和制度保障,使继续教育部门“有物办事”、“有法办事”, 使继续教育部门真正得以健康发展。第二,政府部门要为民 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民办高校所属地的地 方政府,其所掌握的资源、信息以及相应的权威,应该服务 于其所属地域的高校,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民办高校本 身在同其他普通高校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这就需要 地方政府通过相应的措施来矫正这种情况,通过给予其特殊 优惠,或是其他方式的扶持,例如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编制安排、土地费优惠等种种措施来使民办高校可以用更大的 精力去发展自身、去建设继续教育。第三,社区也应积极地 参与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之中。如今,公民在社 会中的力量正与日俱增,其对于公民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良 好运行都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而作为凝聚 公民的社区,其对于公民力量的发挥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义。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要寻求机遇,应积极发挥社区 的力量,如进行继续教育进社区活动、办社区大讲堂等,以 增强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认同。

3质量反馈构建良性的系统循环 加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质量的提升, 同时也应注意通过质量反馈这种形式来使教育效果得以确 认、办学质量得以提升,以此发展成为不断优化、不断进步 的良性的循环系统。第一,开展多方的监督测评。由于行为 主体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私利性,这就使得如果仅仅依靠行为 主体自身,而对其行为进行评判,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失 真的评价报告。这样的评估结果不仅可能会对社会公众造成 误导,同时也将使得其自身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就应当搭 建起一个多方参与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效能评估机制,使得 政府、社会以及高校自身共同参与。具体而言,首先,政府 要严格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师资、 设备、教学场所等硬性指标的监督,以此规范和优化整个民 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动员社会以及该校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总体评估,尤其要着眼于对课堂纪律、 课堂满意度、课堂效果等不可量化的指标的测评,力求通过 培训接受者来寻求教学改进的突破口。最后,要充分发挥学 校主体的作用,突出其信息掌握的优势,来对自身办学现状 的整体效果以及预期实现的可能性等现实和成长因素进行 判定,以此形成对自身发展的激励。第二,构建多方的交流 平台。具体而言,其包括学生的交流平台、学校间的交流平 台、以及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三方互动的交流平台。首先,要 形成基于毕业生为基点的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即通 过毕业生与毕业生、毕业生与就读生、毕业生与有意就读生 的信息传递,来使学校的培育效果真正的被人所知、真正的 被人所信。其次,要搭建起基于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为基点 的院校间的合作交流平台,院校的快速发展理应借鉴优势院 校的经验,也就是说,一般院校要积极向优势院校学习、优 势院校则要努力帮助一般院校共同发展,其核心则是要构建 起教师的轮换、培训机制,使教师能够得到优先培训、优先 发展。最后,要搭建起基于用工单位为基点的三方互动平台, 也就是说,要立足用工单位的需求,使学校努力设计能满足 该需求的课程,进而培育能满足该需求的学生,要立足用工 单位的评价,使学校努力改善现有课程,进而培育更为优秀 的学生。总之,教育是一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办高 校继续教育则是基于现实世情、国情、社情,实现人力资源 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然之举。因此,抓紧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实现民办高校继续 教育的蓬勃发展也许不是一条一帆风顺之路,但是,我们必 须要集民智、聚众力,以此实现其坦途,以此实现伟大的中 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 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1,(6):1―5. [2]顾雪林,周飞,汪瑞林.教育如何拥抱第三次工 业革命[N].中国教育报,2013�玻埃豹玻埃福ǎ常 �. [3]徐绪卿.关于民办高等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的思考 [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60―64. [4]张利国,刘裕斌.解构与重构:民办高校分类管 理制度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5):1 23―128. [5]傅昌盛,沈兰兰.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探析[J]. 成人教育,2015,(2):31―33. [6]郭立强.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 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1):
103―1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