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公平与效率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公平与效率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0-05 07:59:10 点击: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公平与效率的关 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根据不同 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等,适时的 对我们国家的分配制度作出调整,这其中就包括对公平与效 率关系的探讨,从效率优先到兼顾公平与效率,到最后的更 加注重公平,体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但是究竟两者 孰轻孰重,都必须放在现实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实际来判 断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给我们 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 1、克服平均主义,突出效率的重要性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我党对改 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 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否定,坚持克 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突出效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干得好的、干的差劲的,经过 考核给予不同的报酬”。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 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 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 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 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 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民族人们都能比 较快的富裕起来。”之后,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一次提出要克服平均主义。会议指出“公社各级经济组织 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 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这些讲话和会议都没有直接 提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但是这些都明确指出了要克服建国 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效 率优先的原则。

2、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期间,根据我 国国情的变化改变了改革初期突出效率的原则,我党提出兼 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将公平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 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 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 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一提法表明,我们不 仅重视效率,同时还兼顾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同步发展。之 后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 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 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更 加明确地提出了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从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到2003年中共十 六届三中全会,我党联系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又提出效率优兼顾公平的原则,其中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 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 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 与收益分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 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 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 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 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 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这种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片面注重效率而忽视公 平,造成贫富差距,不利于我们实现共同富裕。

4、更加注重公平,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 从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 开,我党根据社会中新出现的分配不公的状况,提出要更加 注重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2004年9月中共十 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的决定》指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 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 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 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初 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讲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改革开放以后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过程给我 们的启示 1、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始终坚持做到为人民服务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 人,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 党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公平 与效率的关系的探讨过程,也体现了这一党的宗旨,邓小平 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时说过,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我 们都应该去做,因此,无论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还是更加注 重公平,都是符合”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 观点的,所以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过程,体现了我们党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体 现了我们党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 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国改 革开放的具体国情,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是对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 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 那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之下的,我们现在生产力的发 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我们现在还只是处在社 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因此我 们必须注重效率的提高,以先富带动后富,发达地区带动不 发达地区发展,从而为我们消灭剥削,创造条件,但是效率 的提高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重,所以我们现在更加注 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努力让全 体人民都能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成果,促使全体人民 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提高效率, 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时 候,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理论,既体现生产力的发 展,又体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在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国情、经济发展状况以 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努力提高效率,但也更加注重社会 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注重 提高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又要注重公平,实 现社会和谐,这样才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争 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顺利渡过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994年版 1~3卷. [2]杨宜勇 公平与效率[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 [3]万光狭 效率与公平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