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意识论【论隐喻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意识论【论隐喻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29 08:00:17 点击:

论隐喻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论隐喻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培 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目标语的学习,指出隐喻 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可以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 的有效途径。

摘 要:
隐喻意识;
大学英语;
教学 莱考夫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就是用一个事 物去理解另一个事物”。所以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 且还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隐喻理论揭示了认知的基本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纯逻辑的、客观的,而是从体验 出发并由主观和客观统一起作用的互动过程。一个民族的语 言是这个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学习一种外语从某种意 义上正是学习另一民族的认知经验。因为学习者自身带有所 属民族的和个人的认知经验,所以外语学习涉及两种语言模 式和其表征的经验模式。

一、隐喻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隐喻意识就是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了察 觉程度和敏感程度(龚玉苗,2006)。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 中存在学生缺乏在不同文化下的隐喻意识,只有培养了学生 对目标语的隐喻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1. 词汇层面的隐喻意识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英语词汇都是隐喻化的结果。从隐喻角度,可以归纳出其基本语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

比如:“crane”一词,其基本语义指的是起重机,同时还 指一种长着长腿的鸟叫作鹤。所以,在“鹤”和“起重机” 之间存在了隐喻的关系。起重机具有“高高的杆子”以及“转 动的长臂”和鹤具有的“长腿长颈”有共享的特征。老师可 以使用这种隐喻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 语法方面的隐喻意识 语法是从具体语言结构中的不同特征抽象而来的。句 法概念本身也是一个隐喻思维的结果。例如:句子里面最典 型的主语是名词,其次为代词、动名词、不定式等,最不典 型的是形容词、短语和句子等。这些成员之间都与典型的成 员(名词)具有相似性或共享特征,或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 似性。这些特征包括:句子之首、话题、信息焦点、使动者、 表述对象等。如果符合其中之一,就有可能成为主语。因此 主语是范畴化的结果,具有人的认知参与,不是单纯的客观 存在。

3. 句子和篇章层面的隐喻意识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词汇层面的隐喻意识同样存在 于句子和篇章层面上。根据隐喻理论,任何描写都是对认知 领域部分的,选择性的描写。例如:对“半杯水”的描写有 很多种:
A. The glass is half full. B. The glass holds water.C. The glass is half empty. D. The water is in the glass. (Langacker, 2004) 为什么出现了这种情况?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目的 看待这个客体:当关注下半部分时说A,当关注上半部分时 说C。因此,一切句子都是概念化制约语法化和语篇化。客 体是不变的,但认知描写是动态的。

二、对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 许多语言学家主张: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与记忆皆隐藏 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之中,透过表达的机制与反应,我们可以 发掘出这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用来建构知识的抽象机制(王 松亭,199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如果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那么他们的隐喻能力也是有所差 异的,因此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会有所不同。大学英 语学习就是要学生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隐喻意识为解决这一 难题提供了可能,因为对英语的隐喻能进行准确理解和再创 造的过程,既学习和掌握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又锻炼了 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整体型思维方式, 培养能使用隐喻来表达思想的习惯。在教学上尽量创造轻松 而又具有情趣的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声、 形、图、景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的多了解西方文化如历史背 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全方位的知识,对深 刻理解隐喻性语言,理解和运用隐喻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 促进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隐喻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 同时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如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都有 LIFE IS JOURNEY的概念隐喻。但英汉语言中谈论同一事物 时可能采用不同的概念隐喻。如英汉两种文化中对龙的概念 完全不同,汉语中的龙是权威、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而英语文化中龙是怪物,是“魔鬼”等象征。因此, 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 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英语隐喻的思维学习语言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lakoff,G. & Joh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外语界》, 2006(1):40~45. [4]王松亭,《隐喻的机制和社会文化模式》,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谢之君,“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