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05 07:53:59 点击: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的重要任务。现行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不论是哪个版本的, 每个色块一般是两页内容,文字不多,插图不少,简约的教 材为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 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学科教材课本、新 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 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 手段等,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无论课程资源怎样的丰富多 彩,我们开发和利用时应该有“一把尺”——以课程标准为 准绳,重教学目标落实。

一、利用文本资源启智 文本资源包括教材和通过网络、书本补充的相关资料。

中高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能够看懂图画,读懂文字,了解 一些课外知识,但不够系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文本 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启智慧。

首先,读懂教材。虽然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 能囿于教科书,但是首要的教学资源还是课程标准、教科书 和教师指导用书,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依据和起 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多问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安排这个内容?为什么要用到这些资源?资源如何利用与 整合才更有效?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的 《中华饮食文化》一课,仅仅两页内容,几幅图,一段文字 而已,但如果教师深钻教材,就会发现编者的用意。右上这 幅图,画的是古代的“食器”,可以借机展示中华“食器的 丰富及发展”;
左边上下两幅图画的是“厨师”的高超技艺 和“精美”的菜品,显示了中华饮食的“选料精、做工精, 造型美”的特点。饺子,显示的是中华“传统饮食”;
屈原 与粽子这段话,引出的是“名人与饮食”及“饮食习俗”, 显示了中华饮食能够“传情”的特点。右边的交流,从中西 方饮食的差异,彰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教师读懂 了教材,自然会抓住“食器、食品造型、厨师、传统饮食、 习俗、中西差异”这几大块内容来组织教学。

其次,用活教材。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在使用 教材时,不能依据教材给出的环节按部就班的实施,成为“流 水作业式”或者“文本讲读式”,要使课程更加贴近儿童, 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对学情的了解,对教材进行 “二次开发”,做适当的补充、删减、调整。一是要尽量使 教材内容情景化,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情景之中,激起学 习兴趣。二是把教材内容活动化,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 悟。三是教师设疑,让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汉字的创造与发明》中,提到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 这四种造字方法,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概念记忆呢?有位老 师这样巧妙引导。

先出示一个甲骨文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学生大部 分猜“虫”,接着出示该字的金文、小篆体,继续让学生猜 测,直到出现了隶书,学生才恍然大悟,是“女”。紧接着, 学生不禁疑惑,为什么是“女”呢?教师出示古代女子跪图, 引导学生发现这图与字的相似之处,总结:这个字是人们根 据样子把它刻画下来的。接着出示甲骨文的“鱼、象、日、 木、山”,在学生猜测分别是什么字之后,强调总结:把事 物的外形特征刻画下来,造字法上把这种字叫象形字。

接着引导: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形象地刻画下来,所以 象形字不多,只有364个。人们交流感情的时候不够了,怎 么办呢?古人很聪明,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两笔,或者跟 其他字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新字。比如说这个“女”字, 在上面加上两笔,跟另一个字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新字。(出 示甲骨文:母、好、媚) 学生小组研究汇报之后,认出了三个字。第三个字“媚”, 可以组词, 媚眼、媚笑 、千娇百媚,一般都是指女子,所 以左边是女字旁,后来又把右边的“眉”作为声旁,这样的 字我们称它为形声字。接着让学生写出几个形声字,总结上 形下声、下形上声、内行外声、外形内声、左形右声、右形 左声等十种组合形式。第二个字“好”,大部分专家认为,“好”是指女子生 了孩子,生命得到延续,真是一件好事。两个象形字意思合 在一起,我们称为会意字。也让学生说出像这样的会意字, 比如: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三木成森等。

第一个字“母”,教师追问:“女”字为什么加上两点 变成“母”?接着告诉学生,这两点是代表乳房,母亲用乳 汁哺育了我们,不忘母恩,这样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 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字,在造字法上称它为指事字。比如 “上”,用横线为界,在横线上用较短的线指出上方的位置;

再比如“刃”,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来提示这儿就是刀刃。

此时,学生对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四种造字的方法 有了直观的印象,对中国汉字也产生了一种敬佩、喜爱之情。

二、利用影音资源动情 品德与社会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 生接触也比较少。如果利用影视音乐,就可以化不可见为可 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 官共同参与学习,陶冶情操,震撼心灵。

教学《灾害中的救助》一课时,教者在学生交流自己了 解到的救助事例之后,出示这样一段自制课件。精选了胡主 席、温总理、解放军和国际救援队支援汶川的图片,配上简 短的文字,伴着《人在青山在》的音乐,学生耳闻、目睹、 心思,既感受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又平添了对解放军的敬 佩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写好遗书的空降兵们,冒雨跳下去的是悬崖峭壁、滚石 和崩塌。

通过山体滑坡的“死亡之谷” ,提前了12个小时到达 震中映秀镇,在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位消防战士跪地哭喊。

持续奋战数天的战士在马路上休息。

这样的课件制作起来有点麻烦,有时需要计算机老师 帮助。其实,平时留心的话,完全可以借助电视节目片段, 他们拍摄得专业、解说得犀利,更能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产 生零距离接触的感觉。一位教师在教学《战争的苦难》一课 时,就截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段视频,直观呈现 了战争给人的生命、家庭带来的摧残。学生观看之后,对战 争的厌恶、对战争中人民的同情油然而生,对和平的渴望也 更加迫切。

其实,只要教师精心选择,很多优秀的影片都能给人以 深刻的启示。比如,2004年安妮奖的最佳动画短片《跳跳羊》 就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本来无忧无虑的 跳跳羊,被人类剪了毛之后,觉得自己光秃秃的,无颜见人, 自卑怯懦,周围的伙伴也嘲笑它浑身粉红色。一只美洲跳跳 羊发现了,告诉它,颜色不能决定一切,生命会有高潮,偶 尔也会有低潮,当你心情低落时,就看看四周,你有健康身体,没痛又没病,只要换个角度想,世界就会美丽。自由自 在地跳,跳到空中,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于是, 尽管以后每年跳跳羊都被人类剪毛,浑身光溜溜,但他不再 害羞,不停地跳。影片最后,伴着音乐,告诫每个人,人生 在世,起伏不定,很高兴跳跳羊和我们相依。这段视频故事 情节简单,但画面优美真实,音乐生动形象,给人的启发是 多样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帮助别人等。短短4分钟的视 频,对学生情感的震动远远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

三、利用人力资源坚意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资源。人力资源是其他资源得以 发挥作用的媒介和载体,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 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一种课程资源。身边人的表现,往 往更容易让学生模仿,形成不同的意志品质。

(一)展示教师资源 小学生是最信服教师的,来自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甚 至影响他们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 做学生的榜样。首先,变冷静说教为情感共振。笔者曾经看 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动物植物和我们》时,列 举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实景:1.小朋友在草坪上跑;
2.芭蕉叶 在“唉哟呦”;
3.单杠旁的大树倾斜了;
4.花坛里的花干枯 了。这些素材我们也会想到,大多数教师可能会这样引导:
“小朋友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现在的小孩子很机灵, 会顺着教师的意思讲大道理,然后像放映电影似的很快把这四个典型问题给解决了。但是这样“导”有德育实效吗?这 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我听到了校园里的植物在说话,你们听到了吗?做 它们的代言人,把它想对别人说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四人小 组先交流。

生:你们每天趴在我身上,把我累垮了。以后我不会发 芽了。

生:你们每天踩我,真难受,我也是有生命的。我骨折 了,哎哟哟,痛死我了。

师:我班李梦爽同学也骨折了,请她来谈谈骨折的感受。

生:人骨折后感觉很痛,晚上睡不好觉,手不能动,要 用冷水敷手,打了石膏后才好点。

师:小草骨折后也会很痛苦。代其他植物说说话。

生:你们把我的肉给撕破了,真残忍。再撕下去,我的 头发就要掉光了。

生:我要责问小朋友,既然是为了美化环境,为什么把 我搞得叶子枯萎?我恨死你们了。

这位教师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童心与学生交融,不 露痕迹地利用学生骨折事件,唤起小朋友对植物的爱心及对 生命的责任感。如果说,教育应该有温度与情感的话,那么, 教师应该先有温度与情感,以情激情,才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变批评指责为巧妙激励。小瓦士缇不会绘画,美 术课结束了,她的画纸上还是暴风雪下的北极熊——什么也没有。教师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他在 画纸上狠狠地戳了一个点。老师拿起后看了看说,请签名。

这张瓦士缇签名的小小的点被老师用波浪形的画框装上,放 在了美术教室的显眼位置。就是教师这看似不经意的装饰却 给瓦士缇带来了极大的信心,让她打开了自己从来未打开的 水彩盒,画起更多种类、不同大小的点,还发现了各种不同 颜色的点融合起来颜色的变化,以至于最后在学校的画展上, 瓦士缇的各种各样的“点”画,引起了全校的轰动。著名儿 童美术理论家胡晓佩说:“这是一个奇妙非凡的点,就是这 一点鼓励、一点信心、一点肯定……但就是这一点,并不是 所有的孩子都如瓦士缇能够幸运地获得。”如果我们每位教 师,能够像瓦士缇的老师那样对孩子多一点点了解、欣赏、 鼓励,那我们一定可以为孩子开启一片新天地,直到他们爆 发出汹涌澎湃的创造力。笔者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教师, 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二)开发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会生成很多 有价值的资源,而来自伙伴的经验,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互为资源,分 享经验和成果。比如《小窗口、大世界》一课中,可以让学 生交流自己和家人山谷怎样利用大众传媒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的。《自己管理自己》一课中,则可以像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那样,让学生充分交流,给自己和小组成员找到一项工作,比如门长、灯长、多媒体管理员等,来共同管理好班 级。

(三)整合各类人力资源 教学《包装袋上的学问多》一课,可与美术教师联合举 行“精美的外衣——食品包装设计”活动,加深学生对食品 包装的了解。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时,可以请交警 介绍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学《学校生活离不开他们》时, 可以请保安、食堂的厨师到班级介绍自己的工作,或者让学 生到食堂亲自体验厨师的工作,进而感受他们的辛苦奉献。

品德课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班主任,因为他们与课下的学生 接触最多,感情交流最多,互相了解也最多。所以,品德教 师要经常主动地和班主任联系,一是将品德课上的内容贯彻 到班级中,比如民主选举、自己管理自己等,让学生在品德 课上的努力能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觉得品德课 不再是纸上谈兵、雾里看花,而是切实与自身相联系的;
二 是一些与班级工作联系密切的内容,则可由班主任直接代讲, 比如《干部要选什么样的》等相关课程。品德教师不必精通 每一行业,但要充分利用每一行业的人的力量。

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教师要有慧眼,善于取舍,适 度开发。课标指出“教师既不能因为没有所谓的考察和调查 的条件和资源,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传授,也要避免制作高成 本的课件或教具,以及开展华而不实的社会调查等活动”。

笔者一直记得一位专家的友情提醒:品德课教的痕迹要淡些,多一些平等的谈话交流,让课堂润泽起来。当我们运用课程 资源时,要精选,要融通,要巧用,最终为“人的发展”服 务。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程的有心人,积极开发 课程资源,那么,品德教学必将成为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 养和个性张扬的舞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