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_如何发展职业教育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_如何发展职业教育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1-15 08:16:06 点击: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调 结构、转方式,实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 国家战略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等一系列中央 财政支持项目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遇期,地方高职院校应重新确定发展定位,积极改革创新, 构建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

一、高职教育的新机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不仅规模达 到了半壁江山,而且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从《教育部关于 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 号)发布以来,相继发布了涉及高职的2006年16号、2011年 9号、2011年12号文件,以此为标志,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 发展阶段,可简单概括为规范、定向、深化。伴随着中央财 政支持项目惠及面的扩大,高职教育进入深化改革、内涵发 展的重要机遇期。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安排,使 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更为明确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提出了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起到了规范的 作用;
2006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将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确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起到了 定向的作用;
2011年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分别是《关于推 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 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改革进入以体制机制 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深水区,高职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 出,高职院校不仅使命重大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二)国家示范校等一系列财政支持项目的实施,为学 校发展提高搭建了平台 2006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启动建设了100所示 范校、100所骨干校、一批共享型教育资源库、1000多个专 业服务产业项目;
中央财政投入近百亿元,加上地方或举办 方的配套资金共几百亿,通过点面结合项目覆盖,使实验实 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资金瓶颈得到缓解;
项 目组织管理模式和可监测的指标考核体系,使项目建设取得 了明显成效。

(三)以理念更新为先导的改革探索为高职教育的进一 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国家经济转型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我国经济社会已全面进入转型期,依靠劳动力、土地等 自然资源推动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力资源的规模化优势 逐步被素质优势取代。在人力资源的层级中,技能型人才的 数量和质量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烟台是十四个沿海开放 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位居国内前列,制造业发达,服务业方 兴未艾。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加上已经实施的高端产业聚 集区建设规划,烟台成为“蓝、黄、高”三大区域战略叠加 城市,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 目纷纷落地,人才需求总量增加,高技能人才缺口更为明显,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的潜力巨大。

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服务能力不强,被动滞后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 学宗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进行 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 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 更新、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人才培养工作总体上还滞后于 社会需求,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一批战 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引入,按照目前专业培养的技能人才 难以完全满足需要,普遍存在人才定位与实际需要不相匹配, 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相脱节,学习内容与技术发展不对应。许多地方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项目引进过程中,技能型人才 往往是短板,主动服务以至引领产业的作用还没充分发挥出 来。

(二)生存危机凸现,争创一流的目标面临挑战 100所示范校和100所骨干校几乎无一例外提到争创一 流,有的院校还要建设国际知名,可以说目标宏伟。但是与 此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生存危机的到来,2011年山东省高职高 专院校有4万人的计划缺口,近70%的学校一次录取不满, 生存状况亮出了黄牌,争创一流的根基发生了动摇。我院虽 然一次计划完成,但是结构发生了问题,有70%的专业第一 志愿不满。许多一般院校为招生而伤脑筋,挖空心思,整年 奔波。由于普遍面临生源危机,生源质量受到影响,规划目 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发展的内在动力受到削弱。

(三)就业率虽然很高,但高职的吸引力仍然不强 近几年高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指引下,各校不 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就业率一直作为考核院校的主要指标, 从各校发布的数据来看,就业率普遍在97%以上,但是学生、 家长、社会对高职认可度仍不高,吸引力不强,高职在高等 教育中仍处弱势,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这大致有两个 原因,一是就业率本身水份太大;
二是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低, 发展空间小,起薪低。把人才培养和考核指标转向就业质量 是大势所趋。

(四)技能大赛一片叫好,但学生的惠及面过窄从2008年在天津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 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职教界的常规赛事,社会影响 力大,曾把“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目标 定位,省级比赛也随之跟进。竞赛对于校企合作、行业对接、 引领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这一赛事 进行冷静思考后,认为尚有诸多不足,比如,为过度追求成 绩,有变调、走样的现象;
比赛项目只涉及少数专业,与成 百上千的职教专业相比,比例太低;
为准备比赛,学校把有 限资源过度集中在选手训练上,大多数学生享受到的资源太 少等。如同中国足球要走向世界,必须先打好联赛一样,建 立系、校、省、国家四级比赛体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 益的竞赛氛围是务实之策。

三、地方院校的行动策略 目前,教育部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 引领职教科学发展,以及出台职教专项规划等制度安排,为 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与区域经济 社会联系密切、办学经费投入可靠稳定、质量监控体系完善、 发展环境优越等特点,应抓住重要机遇期,在化解难题,改 革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烟台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拥有 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的地方高等院校,发挥办学资源聚 集的优势,以国家骨干校项目为抓手,以五项工程为载体,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内涵建设。

(一)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积极参与市级职业教 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与开发区、高新区等县市区签订校地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全面合作;
组建烟台市校企合作委 员会,出台政府层面的《烟台市校企合作条例》,在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覆盖全市主要行业的专业建设 理事会,形成与行业、产业交互对接的联动机制;
建筑业 特种作业培训基地、高新区建筑质量检测站等项目为依托, 开拓与食品、船舶制造、物流、服务外包等行业的合作领域, 形成若干条一体化的合作线;
在已有213个紧密型合作企业 的基础上,按照互利互赢的原则,联系若干个点对点的联姻 式企业,开展“订单”培养,课程开发,“校中厂”“厂中 校”项目示范,应用技术开发及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以 丰田T-TEP、通用ASEP、思科网络等项目为范例,引进以人 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资源的开展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项目,实施项目嵌入式合作。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探索,构 建政、行、企、校和谐互动的合作机制。

(二)内涵提升工程 全面落实《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 年)》,启动新一轮专业论证,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开设专业进行 结构性调整。对需求量小、吸引力不强、发展潜力不大的专 业予以淘汰,区域内的优势、重点产业,相应专业按方向予 以提升改造,提高针对性和契合度;
把中央财政支持的4个专业和地方支持的3个专业建成优势特色专业;
以省级教改 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改革,将人才培养 的链条拉长,通过前移和后续构建开放、有序、多方监控的 人才培养体系;
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院级行动。按照“专家 指导,重点带动,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对课程进行项目 化改造,构建全新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态和 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校企双驱, 知行合一”项目为抓手,在已有做法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提 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形式,构建“课程内化、项目养成、 评价固化”的职业素质养成路径。弥补学生职业素质不能满 足用人需要的短板,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打造成 高职学生品牌;
建立系、院、省、国家技能竞赛组织体系, 把每年6月作为全院技能竞赛月,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作为 教学成果展评周。

(三)教师成长工程 制定并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测评方案》,从2011年开始, 利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做法,以课程设 计与实施为主要内容,培训与测评相结合,按照由骨干到全 体的步骤推进,建立一种能力持续提升的教师培训机制;
制 定并落实“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抓好专业带头 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梯队;

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比武竞赛活动。出台相应制度,将 教师承担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培育若干个在行业内有影响的服务型教师团队;
围绕对学生职业素质 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进师德建设,使教师成为既能教 书又能育人的双能教师。

(四)社会服务推进工程 拓展办学功能,实现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社会 服务并重的转变;
在实验实训设备和师资队伍等软、硬件建 设过程中,把承担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考量因素;
整合 科研、成教职能,成立具有规划、服务功能的社会服务处, 建立若干个基础好、有项目、潜力大的研究所或博士工作室, 作为技术服务平台;
与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发的横向合作, 力争使技术服务收入达到学院总收入的5%以上;
在烟台市 建筑特种作业培训基地、省财税干部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建 设3―5个区域性专业培训机构,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 会构建中发挥作用。

(五)高职文化建设工程 把握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着眼于巩固和提升 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从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培育 特色鲜明的高职文化,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精神方面, 把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办学方针、校风校 训等文化要素进行梳理提炼,统一到校企合作这个主题上来, 使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成为共识。在 物质方面,校园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要 有职业氛围、企业架构、生产场景、时时处处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制度层面,引入企业管理内容,把投入、产出、 竞争、效能、质量、营销等要素融入制度建设之中,建立健 全基础工作、运行管理、保障监控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构 建具有凝聚、导向功能的高职文化体系,实现高职教育可持 续和谐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