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创新教育 浅析小学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创新教育 浅析小学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1-14 08:24:48 点击:

浅析小学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浅析小学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小学语文教师在创造性人 才培养方面结合语文教学应当有所作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创 新教育。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尤其是许多在第一线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 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且硕果累累,但迄今为止,笔者未见 有人站在资源科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对创造学、创新教育和教育资源 的理论研究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笔者以为,如果将语文教学、创造学、创新 教育和资源科学等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当可以为 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一点建设性的贡献。因此,笔者试图抓住一个关键的环节 ——充分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来进行探讨。

一、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涵义 关于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概念,笔者未见有权威人士厘定,为了便于阐述, 有必要对相关概念作一个明确的认识。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很显然是一种素材资源。

笔者将此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作适当引申。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素材 主要是指用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的总和就构成了教育 教学的素材资源。由此,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则主要是指用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各种 素质的原始材料的总和。小学语文教材中,同样存在着大量创新教育素材资源。

二、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开发 1.“开发”的涵义。我们可以将“开发”简单归纳为两层意思:一种就是发现 和加工已经存在的资源;另一种就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资源。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语文教师能自行创造出一定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 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有很大的难度。对教师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无 疑是不切实际的,也容易使教师丧失信心。因此,要求教师努力发现与科学加工 教材中的已经存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更为现实。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的 是如何发现与加工教材中已经存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并希望能有益于小学语 文教师的创新教育实践。

2.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发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创新教育素材的宝库。然而,不少小学语文教 师或者对创新教育素材缺乏敏感性以致视而不见,或者对它们缺乏必要的加工, 导致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许多环节成了无本之木,影响了创新教育实施效果。为 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定的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提高对创 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敏感性。那么,究竟如何发现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笔 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创造性案例。语文教材中记叙了大量的创造性案例,这些案例 充满了创造精神,充满了创造性的智慧,这些都是创新教育的素材资源。从这些 案例中又可以细分为:创造性的战争案例——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冀中的地道战》这一类案例表现了人在敌强我弱、以弱胜强的战争中的创造力。

《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创造性地想出挖地道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同 时打击敌人。如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 等等,这些都是教材中有关战争方面的创造性案例;
创造性的外交案例——如《晏 子使楚》一类案例表现了晏子在外交方面的大智大勇,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智 斗楚王,创造性想出了许多方法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最后楚王只好认输。

这是教材中有关外交方面的创造性案例;
创造性的临危案例——如《司马光》一 类案例表现了司马光惊人的创造力。当一个孩子掉进了水缸,大多数孩子或者慌 了,或者吓得大哭,甚至跑走了,而他与众不同,果断地砸缸救人,这种行为是 司马光独具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创造性的力学案例——如《称象》、《捞铁牛》 一类案例表现了曹冲、怀丙和尚在利用水的浮力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完成了 当时用常规工具无法完成的称象和捞铁牛。

这些案例构成了丰富的创造性案例资源库,这些案例如能得到很好的加工 和利用,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产生积极的作用。

(2)寻找创造性成果。从古至今,出现了无数的发明创造,有的甚至被 写入教材做为范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创造性成果,又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创造性的建筑成果——如《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类课文 生动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中的创造力。长城是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用 肉眼观察到的建筑,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活灵活现,更有趣的是流传“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的歇后语。石匠李春独 具匠心的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延长了桥的 寿命,又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创造性的日常用品成果——如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种“新型玻璃”,现代化办公用具 “电脑管家”等。

这些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反 映。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素材资源。

(3)寻找创造性人才。语文教材中歌颂了大批的创造性人才,如:发明 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 发明人毕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 童第周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 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这些素材作者在编入教材时,它们的首要功能是为了语文教学,教 师可能并未想到它们同样也是很好的创新教育素材。因此这就要语文教师善于发 现这些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然而,素材终究还是一些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其中 不少素材尚有待于教师的加工处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们的创新教育功能。那 么应该如何加工这些素材呢? 3.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加工。在这样蕴含着丰富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语文 教材中,语文教师依靠他们的慧眼,对一些可直接利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直接 用于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这些案例,教师往往会用一种通式性的提问 ——“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开发学生 的创造力。如针对《曹冲称象》这一案例,有的学生说:曹冲用的石头,比较麻 烦,岸边不是有泥土吗?取土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不用泥土,也不用石头, 就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说上就上,叫下就下。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的上船,直 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r学生 定能想出一些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

但是如果对这些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教师的提问很可能不只是这种 通式性问题了,而是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的问题,很可能更有效地、更大程 度地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加工创新教育素材资源? 为了便于说明,笔者仍以《曹冲称象》为例。首先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直接称大象在当时条件是不可能的。因为造不出足够大的秤,除非宰杀大象,化整为零,但这又不现实。显然称象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 决,无法知道大象的重量。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用替代的办法,而这又涉及两方 面的问题:用何物替代以及如何实现替代。显然曹冲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找 到了替代的办法,并成功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即用石头替代及用船装载石头 来实现替代。教师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再根据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出具有 启发性的问题。针对用何物替代,可以提出:能不能不用石头呀?而针对如何实 现替代,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水、没有船的情况下,怎么称象?这种 问题的提出很显然比通式性问题更有挑战性、更有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

根据对这一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得到加工这一类创新教育素材资 源的一般方法与步骤:(1)分析案例;
(2)发现矛盾;
(3)抓住解决矛盾的 关键;
(4)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5)分析办法实施可能涉及到的各方面的问 题,根据各方面的问题,编出更有启发性、针对性、挑战性的提问。

又如《司马光砸缸》笔者在此作一个示范性的加工:首先分析这个案例, 小朋友掉进大缸里,无法自己逃出来,怎样才能将小朋友救出来?显然,救小孩 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决,小孩便有生命危险。但是这群小孩在这紧急关头又无 法立刻想出办法救小孩,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怎样将人和水分离的办法。这又涉 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人离开水和水离开人。显然,司马光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运用了水离开人的办法,成功地救出了小孩。再根据这一关键的问题可以提出:
要是小朋友掉进去的不是瓷缸,而是铁缸,砸不破的,小孩怎么才能脱离水中? 这一问题的提出显然同上例一样比提出通式性问题更具有挑战性。

总之,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关键要靠教师的慧 眼开发出来,它才会在语文创新教育中体现它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开 发创新教育素材资源这一环节。那么,开发出来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到底应该 怎样利用? 四、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创新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地利用已经开发出的创新教育素材 资源,使得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完整的结合,字词句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 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利用:为了便于对开发与利用有一较为清 晰的认识,笔者仍以《曹冲称象》为例。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以后,教师对已 经加工过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先找出解决办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较为容易的部分,再针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学生 在听完一节语文课后都是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注意力较容易分散。教师针对这 一现象,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不用石头?”这一问题的提出既能提高学 生创造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疲惫中解脱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一些切实可 行的办法,有的想到用泥土,有的想到用人。更有的想到将人和泥土或是石头结 合起来用,对估量的部分还不足一个人的体重时就用泥土或者石头来代替。教师 及时地、不断地充分肯定学生的这些可喜的创造性火花,而不是取笑学生想出的 可能不切实际的点子。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对自己的回答感到颇有成就感, 因此,更加自信。在全班的创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特别是针对那些兴趣 更浓的学生,如果时间充分,教师再找出前述解决办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中 较为复杂的部分,提出难度较大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假如在没有水没有船的山区 又该怎样称象?”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创造热情推向另一个高潮。如果时间不够, 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开发了学生的创造 力,还可能逐渐让学生避免做一些无意义的活动,一举两得。

根据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出利用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一般步 骤:(1)分析加工后的素材资源的难易程度;
(2)运用先易后难的教学理论, 先提出较容易的问题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再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更富有 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充分发现、科学加工和合 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学生创造力、 提高创新教育绩效的良策。至于如何创造一些创新教育素材,还有待进一步的探 索与研究。

作者:王伟清1肖善芳2(1,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