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大 > 育人机制【创建高校特色育人机制】

育人机制【创建高校特色育人机制】

来源:人大 时间:2019-11-10 08:14:48 点击:

创建高校特色育人机制

创建高校特色育人机制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各行各业输 送人才的重任。当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掌握高层次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需要具备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 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将“以水育人”的价值理念 融入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构建以水为特色的育人体 系,将为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帮 助。我院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水利类院校,在挖掘水的育人 功能、构建“以水育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方面做了一定的探 索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为主导 高校大部分的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最传 统、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实现的。同样,特色水教育融合了知 识和文化教育的特征,课堂教学仍是其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 手段,整合水教育知识体系,开发特色水教育课程是实施“以 水育人”的基础。我院通过数年努力,自行开发了特色水教 育课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与其他通 识课一样,课程只有18学时,没有深奥的理论分析,却包含 了大量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的知识典故。如下表所 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旨在向学生 传递水的常识,令其“知水、懂水”,传播水的规范,学会 “用水、节水”。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项目教 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完成,可将课堂搬进水利实验室、博物馆、自然水域甚至水利工程现场,重点是强化环 境渲染,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更加深切地感知水、 认识水。第二部分水文化的内容旨在传承水利精神、水的品 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懂得“赏水、爱水”。这部 分主要通过环境模拟、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图像、声音、 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历史为主线讲授人与水的故事,体现 “人水和谐”的理念,并通过情感熏陶将水的品质与精神传 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价值观、世界观。

(二)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 水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但不局限于课堂,相应的社 会实践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 检验。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能力, 提升素质,并形成社会辐射效应,服务社会,实现实践育人。

水教育社会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可借鉴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 法,由学生组织团队自行选题申报项目,学校统一评审,立 项项目由学生组织实施,并撰写总结报告参加验收。其优势 在于项目全程主要由学生负责实施,全面锻炼了学生团队合 作、协调沟通、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水资 源及水事活动的感性认识。我院几年来利用行业优势,在“以 水育人”的特色水教育社会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组 织学生开展的与水有关的实践主要有三大类。1“.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系列实践。2005年起,学校每年参与或承办浙江 省“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根据每一年的主题制作展板、灯谜,组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征集签名;

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乡镇进行宣传;
举办知识竞赛、 制作专题网站、征集短信等宣传及水知识普及活动;
成立水 资源社团、编演水保护文艺节目等,倡导全社会关注水问题。

这样的专题实践已经持续了8年,每年参与的学生超过了 1000人次,社会反响良好。2.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法规、科 学节水宣传教育实践。结合近几年浙江省关乎民生的重大水 利工程,走进全省各地市县,深入乡镇、农村、农户,采用 现场咨询、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问卷调查、 纳凉晚会、有奖问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民众的参与度、 了解民众想法、有针对性地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 使民众了解水利法规对水事活动的规定,理解工程建设的意 义,自觉依法用水、科学节水、支持水利工程建设。这类实 践充分发挥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假期时间长的优势,鼓励学 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接受 生态水利教育,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和发展观,带着 保护生态的睿智反哺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水利系列专题调研实践。我校依托学生所学专业,结合社会 热点,组织学生深入调研,撰写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近几 年,我校学生参与调研的项目有杭州下沙大学城景观水水质 调研、浙江省下山移民工作调查、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运 行现状调研、舟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等十多项。

通过调研,学生深入了解了我省水资源、水环境状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 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 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提高综合能力。

(三)重视网络平台的媒介作用 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悄然走入校园,成为当 今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网络 的巨大信息量以其生动、开放的特质更能吸引学生。为了更 有效地发挥“水”的育人功能,全方位实施特色水教育,必 须重视网络平台的媒介作用,深度挖掘网络育人功能,利用 网络平台传播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 络育人效率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模式,网络育人功能的实现始 终与其密切相关。网络的大信息量使得学生学习内容不再局 限于书本,学生能在网络上找到任何想要得到的资料,充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网络的开放性使课程打破了专业班 级界限、学习人数界限,所有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相关内 容;
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使学生能自由传递所学知识、表 达价值观念,通过舆论影响扩大育人范围,完成二次育人。

我院依托浙江特色水教育课程自主开发了水教育教学平台, 包含供学生学习、练习的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课件和题库 等完整的教学资源,以及特色水教育实践的相关信息和报道。

学生从课堂、网络两个渠道获取水教育资源,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还自主研发了水利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浙江水文化 专题网站,为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大量文献资料。除了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学校还通过浙江在 线、浙江高职教育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我校特色水教 育实践活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惜水、爱水、 节水、护水”。

(四)营造“人水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 的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尤其要注重校园文化 环境的塑造,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广义的校园环境包括物 质层面的校园设施、自然环境和行为层面的人文环境。营造 “人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就要在校园规划、设计上秉 持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活动中凸显“人水和谐”的文化氛 围。1.物质环境育人。学校人文景观、设施的设计塑造蕴含 水文化特色,如增加水景、水文化雕塑;
在建筑、园林外部 设计上融入水文化元素;
在教学、行政、宿舍、食堂等功能 性建筑的命名和内部装饰中挖掘水文化资源,增强文化氛 围;
校园内安装使用特色节水、水循环利用装置,在细节上 处处体现“节水、护水”理念。以我院为例,校园环境塑造 处处彰显水文化特色。学校在新校区规划上就设置了湖、池、 滩等多处水景,整个校园水系环绕,人、水、建筑自然融洽。

学校湖边的“遨游”塑像、下沉广场侧立面的“上善若水” 浮雕、广场上的“融会贯通”雕塑还有图书馆内“水利今昔” 治水历史长廊无不反映了水利精神和水的品格。学校绿化带中安装了节水灌溉装置,将节水理念有效融入到校园管理中。

2.行为环境育人。特色水教育在环境育人层面的更深层次涵 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水的认知和理 解,重塑“人水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由学校 管理者主导,旨在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充分 融入,通过环境熏陶,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和修养,培养健 康人格。融入水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学术类的讲座、 知识竞赛,实践类的水宣传、水调查,文体类的征文、演出、 产品展示等。水文化作为我院的特色校本文化,在各种校园 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凸显出来。学校引导、支持学生创建了 水文化社团,开展各种水文化、水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 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赏水、爱水”,学校多次以水为主题, 开展征文、摄影比赛;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设计制作水文化 创意产品;
向学生征集具有文化意味的、体现水的美好品质 的校园主要建筑设施名称。为了做好水文化宣传,使学生“知 水、懂水”,自觉“节水、护水”,学校创办了水文化学习 刊物,创建了水文化、水教育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水宣传、水调研。我校具有水特色的“弘扬水文化,培育水 利人”“、用脚丈量职业深度,用心感受行业精神”主题实 践活动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充分显示了我 校校园文化实力和特色。

(五)水文化研究为依托 水文化研究为特色水教育课程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的水文化研究构建了特色水教育知识体系,并 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与时俱进。水文化研究要不断创新研究 手段、开拓研究领域,利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服务社 会,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的应用性,扩大影响力。我院依托 水文化研究所,从水制度文化、水工程文化、水景观文化、 水利科技文化、水利风俗、水文学、水艺术、水利人物等几 方面对水文化进行全面考证、研究,成果斐然。几年来,独 立承担多项水文化、水教育课题,编纂出版多部相关书籍、 教材,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六)制度建设为保障 特色水教育育人体系的建构,“以水育人”的教育理念 自上而下的有效渗透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层面 必须制定“以水育人”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特色水教育 融入课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 发挥院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为水教育提供必要的 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根据行业特点,我院创建了SWH-CDIO 人才培养模式,“S”代表水的精神、品质,“W”代表人文 情怀、文化素养,“H”代表水利精神、人文素质融会渗透。

学校将铸就水利精神为核心的“以水育人”与培养人文素质 为核心的“以文化人”相结合,融入到CDIO的工程人才培养 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学校将“浙江特色水教育”作为 公共必修课写入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系统的水教育内 容搬入课堂。水知识、水文化成为学生必修内容“,以水育人”在形式上落地。学校还制定了各种激励政策,引导学生 参加与水相关的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 力、提高素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