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银行演讲稿 > 【浅谈温补肾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

【浅谈温补肾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

来源:银行演讲稿 时间:2019-11-03 07:54:25 点击:

浅谈温补肾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浅谈温补肾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毕业论文 【摘要】 摘要:通过检索历代文献中“骨痹”的病机、治法有关 的论述,结合现代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文献比较等方法,对中医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了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基 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亏损,寒湿侵袭,治法有:不必祛邪,惟在补正;
补脾不如 补肾论;
补肾即所以补肝;
阴阳并需,养阳在滋阴之上等。指出温补肾阳法是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大法。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温补肾阳 病机 骨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病因仍未明确的疾病,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代谢 等因素有关。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目前,对于本病的病机多认为属正虚感邪,中医药疗法 是从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着手防治该病,患者依从性好,且具有简、便、廉、安全 性较好的特点,适合长期使用。治法既可见补养肝血、补益脾胃、补肝肾、补脾 肾、补肾阴、益肾阳等扶正方法又可见祛风湿、化瘀等祛邪方法。总的来看对病 机和治法方面难达共识。为此本课题检索历代文献中与本病病机、治法有关的论 述并结合现代中医证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文献比较等方法,一阐明本病的 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

1 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畴 1.1 古籍研究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膝关节骨关节炎”这一病名的记载 ,但对 相关疾病的描述与之颇为相似。《内经》指出“病在骨 ,骨重不可举 ,骨髓酸痛 , 寒气至 ,名曰骨痹”。“骨髓酸痛”与本病的膝痛、受寒加重症状类似。《中藏经》 说:“骨痹 ,乃嗜欲不节 ,伤于肾也”。骨痹,骨痛也。嗜欲不节则肾精亏虚,这 与本病多发于年老体衰相符合。

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机概要 本病是由于年老体弱,用力不当、劳损过度,肝肾亏虚,元阳不足,温煦鼓动 无力,致气血淤阻,筋脉凝滞,筋骨失养,加之寒湿乘虚侵袭,留注关节导致经脉淤滞 而发病。正虚为本,是发病基础,其涉及到肝脾肾三脏,寒湿邪侵是其诱因。2.2 肝肾亏虚《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 在筋”。《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今五藏旨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身体重,行步 不正。”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清代张璐 在《张氏医通·诸痛门》中论膝关节疼痛时指出: “膝者,筋之府,无有不因肝肾 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说明骨痹多发于中老年人,其本在肝肾不足,精气 血亏虚,筋骨失养。刘向前分析147篇公开发表的中医有关本病的文献发现提及 肝肾亏虚的有78篇,占53.1%,说明肝肾亏虚在本病病因病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3]。

2.3 脾肾亏虚张元素曰:脾虚则精不胜,元气乏力,手足缓弱,不能自持 ……强立,股膝内肿厥。《嵩崖尊生全书》说:“膝属脾肝肾,膝痛皆三阴亏损 之症。两膝浮肿,腿足渐细,足三阴血虚火燥所致。” 石仰山提出脾胃气虚是老 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之一的观点[4]。陈昆山提出痹证患者之正 虚主要为脾肾亏虚,痹病患者无论在发作期或缓解期, 皆有正气不足的病理基础 存在, 只是在缓解期以脾肾亏虚为主要病理变化[5]。

2.4 肾阳气亏虚刘宗厚曰:“人之感三气而为痹者,以其形虚、血虚耳”, 此处,形虚乃精亏之意。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阴气自半矣。” 张景岳解释说:“此阴 气者即先天之元精,先天元精根于肾”(景岳全书)。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的衰 老密切相关。

“…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 节也”(《内经·逆调论篇》)。此处“寒”字并非单指外寒,寓示了肾精亏虚表现 出肾阳不足是骨痹的根本原因。又《素问·痹论》指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 也。”张景岳更明确指出“: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也。”(《景岳全书》)。

有的学者对750例基本健康的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与虚证关系的调查,以具体数据 指出老年人虽都可有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亏,但明显地以阳虚和气虚的比例最 大,故为老年人要注意维护阳气之说提供了客观依据[6]。王米渠[7]发现年 老后生理性肾气亏虚,正气不足,易感受寒邪而发生骨关节炎。近期一项调查发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肾阳虚的占81.4%。这与古人的认识是一致的,说明肾 阳虚是本病的基本证候[8]。

3 温补肾阳法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大法 3.1 痹症生,法不必去邪,惟在补正《内经》中首次提出了“肾阳衰弱 ,寒 湿入骨” [9]是骨关节病发生的病机关键 ,经宋金元医家的补充和发展 ,至明清时期确立了从肝肾论治骨关节病的大法。薛己谓: “筋骨作痛 ,肝肾之气伤也”, 薛氏用补肾法治伤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张介宾在论治骨痹时提出了“阳非有 余”“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 ,形成了他在骨关节病治疗上注重补益真 阴元阳、慎用寒凉及攻伐之品的风格 ,嘱“治痹之法 ,惟此为最”。陈士铎说:“…… 痹证生。法不必去邪,惟在补正。补正,补肾火也。火非水不长,补火必须补水”。

3.2 补脾不如补肾论《内经》中提出:“脾主肌肉四肢”考虑本病病在四肢, 又加后期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有人认为属脾虚。然而,早在北宋时期的许叔微就 提出“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 消化饮食”(《普济本事方·补脾并补肾论证》)。南宋严用和则明确提出“补脾 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

3.3 补肾即所以补肝生理上,肝肾同源,“精血互化”;
病理上,肝肾同病 (母病及子、子盗母气);
治疗上,资水涵木,补肝往往以补肾为主;
正如李中 梓所言:“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
北方之水,无实 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肝肾亏虚从治疗上来说等价于肾虚,加上 “肝”字无非是为了强调“肝与筋 “之间的关系,如《素问·五藏生成》提出:“肝之和筋也”及《灵枢·九针论》说的 “肝主筋”。

3.4 阴阳并需,养阳在滋阴之上虽然,肾中精气可表现出肾阴和肾阳两种 不同的功能形式,但是肾阳与肾阴在骨关节炎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 同的。许叔微重视肾及肾中真火的重要性,在处方用药方面,鉴于时医不分阴虚 阳虚,提出温润补肾阳6法[10]。后来在温补学派手中《内经》 “阳为主” 的 理论得以阐发。李中梓在《内经》“阴为之基,阳为之主”的思想指引下,认为“万 物听命于阳,而阴特为之顺承者也。阳气生旺则阴血赖以长养;
阳气衰杀,则阴 血无从和调,此阴从阳之至理也”“阴阳并需,养阳在滋阴之上。” 综上所述,温补肾阳法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大法,临证应牢记为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