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银行演讲稿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来源:银行演讲稿 时间:2019-10-10 08:21:52 点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相同的问题由不 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相同的。好 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 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建构知识。反之,就会影响对知识的建 构。

一.教师的问 1、提问的明确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 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通过问题的切入,把抽 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 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引入﹢后提问:“和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 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 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
“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 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 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2、提问的思考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 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 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和加深 所学的新知。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 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 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的知识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 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 近 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圆的什么有关系?为了适时 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 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提出:①若把 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 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 样?② 这个近 似的长方形的 长和宽与原来圆 有什么 关系?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 式?学生很快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 长×半径 。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 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 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提问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 生思维的形成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 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 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 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 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 底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③拼 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和拼 成的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⑤为什么求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 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

4、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 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的关键处、 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我校一位教师上的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 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 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这位老师抛出了一道奇 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 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 果,几乎全班的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 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的说:
“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 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 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原来4和6不是相对应的底和 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提问的对象性。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以先叫中等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 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得八九不离十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 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问。教师提 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二、学生的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 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 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 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是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提问的情景性。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 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 情景、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为什么?是 什么?怎么样?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 故事情景导入: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 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 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3个生日,我 也要年年过生日。”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 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这 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 头儿子 几年才过三个生日?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

2、提问的民主性。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看他。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 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见解的问题,不仅表扬他 敢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 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 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 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 题。

3、提问的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如:学校开 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 到, 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 400米的和跑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就提 出了这个问题。

4、提问的操作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与脑的并用,学生 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形成很有 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 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 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 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5、提问的开放性。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 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 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例 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 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 厘米的正方形,那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 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 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