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卫生演讲稿 > 微课程教学法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与反思|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法

微课程教学法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与反思|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法

来源:卫生演讲稿 时间:2019-10-12 08:12:00 点击:

微课程教学法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与反思

微课程教学法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与反思 “城市化”是笔者作为“微课程教学法”实践者,于2016 年3月26日至30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翻 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中,在苏州实 验中学开设的一节高一地理示范课,教学时长为40分钟。

本节课不仅是借校借班,而且该班学生从未接受过翻转 课堂的学习,但笔者仍然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 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的概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不 仅是该章的重点内容,还与前一章《人口的变化》中“人口 的空间变化”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是城市化 的重要表现,反之,则为逆城市化。

● 达成目标发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目标管理式的学习, 学生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执行人,达成目标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微课程教学法 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侧重知 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课中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 养的提升。因此,根据“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 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程目标,笔 者把教材内容按课前和课中进行分割,把课程标准转变为可 量化的课前和课中各有侧重的达成目标。

● 课前准备 1.设计课前学习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要求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配套,学生 完成任务即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 内容,先把学习内容进行细化,再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把 学习内容转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阅读教材,发现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 一部分内容中,教材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阐述了“城市化对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 响”和“过快的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只用了两行字一带而过。再细心 研读教材,能发现教材在“什么是城市化”这一部分内容中,只用三行字说明了城市化的意义。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我 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过多,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学 生过度放大城市化的个别问题,走极端,而忽略城市化对个 人和地区的积极意义。因此,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三,以表 格的形式和分类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强化学 生要辩证地看待“城市化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城 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 现;
只有过度的城市化或不合理的城市化才会出现严重的 “城市病”。

2.录制微视频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所有 的学生都是在懂了的前提下开始课堂学习”,主张“课前让 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理 解与经验来确定学习任务中的困难部分,并录制成配套的教 学视频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中“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水平衡量指标和 动力”等知识在教材上都有讲解,但是都分散在图文中,没 有作系统而清晰的归纳。为了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并厘清 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笔者录制了 一个以“城市化概况”为主题的微视频1-1。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教材是 通过两张图来呈现的,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笔者以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解读为案例,录制了一个以“城市 化进程阶段”为主题的微视频2-1。其目的在于:一是协助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一个任务;
二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 图的方法和思路;
三是让学生在掌握读图方法后,完成学习 任务二的第三个任务。

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的现象及原因”,教 材是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案例来呈现的,但静态的文 字和图片难以表达动态的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等现象。因此,笔者以教材案例为脚本,录制了一 个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主题的微视频2-2。其目的在于:
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任务一中的所有知识;
二是帮 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三是让 学生在掌握比较说明的方法后,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三个任 务。

3.设计课堂活动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对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有以问题为导 向、环环相扣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自主学习需求为导向的配套教学视频,而最有特色的当属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即问题引导的课堂“四步法”,尤其是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微项目学习”。微课程教学法主张微项目的探究主题要 来自真实情境,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笔者从苏州乡 土地理入手,搜集整理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数据,创设“苏州城市化”的探究主题。首先让学生绘制苏 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使得主题具体化和可视 化,感受“苏州城市化”现象,内化“城市化”进程;
其次 让学生以“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为辩题, 展开一场辩论活动,使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象 化和立体化,使学生辩证认识“城市化”,展望“城市化”;

最后让学生以“苏州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形式,为苏州 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立志投身于“苏州城市化”建设。

4.设置评价反思平台 “微课程教学法”贯彻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的评价 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注重差异性,强调 和谐性,突出创新性,对每位学生都抱以积极而热切的期望, 寻找并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

因此,笔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了“评价收获”和 “反思困惑”。设置“评价收获”一栏,旨在让学生通过构 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任务中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在构建中检验自己自主学习的达标程度;
设置“反思困 惑”一栏,旨在给学生一个反馈自主学习成效的平台,以便 教师掌握课堂上需要一对一指导帮助的学生。

● 课堂过程与反思 1.检测 内容:7道单选题。预设时间5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完 成,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选一组展示答案, 其他组评价。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全部独立完成;
2分钟组内交流、 互讲。

经组长统计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和 第6组是所有成员100%正确;
第4组有1人的第2小题在组内交 流时得到纠正;
第7组有1人的第3小题与组内不一致,但没 有接受组内同学的说法,最后主动提交到全班展示。

反思:①用时超过预设,说明学生对组内交流互讲过程 不熟悉。②第7组组内有分歧且没有协作好,说明:一是小 组成员的组合搭配欠妥,没有领头羊,这也是借班上课对学 生不熟悉的普遍症结;
二是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三是学生之间缺少信任感。③对于大胆主动展示与同 学结论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表扬该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保护他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在小组交流时细心观察, 及时介入,一对一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2.进阶 内容:“苏州城市化”的特点和表现。预设时间10分钟,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绘图和分析图,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 内交流并汇总一份组内进阶成果,最后全班开展“展示—质 疑—回应”。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都绘制好曲线图;
接着约用2 分钟,各组组长都能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协作评价,并绘 制一张代表本组共识的曲线图;
随后约用5分钟,各组组长 召集本组成员分析所绘“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变化图”,展开“苏州城市化进程特点和表现”协作讨论, 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展示单上。

意外:教师发现第4组有两位学生的图位置偏上且超出 了规定区域,在全班交流结束后让其查找原因,这能让学生 明白制作地图时比例尺的重要性。用时2分钟。反思:①本环节的协作交流过程顺畅,说明学生学会了 组长负责制的协作评价与展示交流。由此看出学生的可塑性 是极大的。②及时捕捉到学生活动中的意外,并开发成学习 资源,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出意外的学生及时诊断;
二是让 全班学生有了意外的收获。尽管比预设时间多用了2分钟, 但学生的收获是极大的,印象也是极深刻的。这可以看出教 师课堂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3.探究 (1) 辩论: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15 分钟) 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静思2分钟, 选择正/反方,梳理理由;
2分钟后,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反 方,开始自由辩论,要求正方、反方交叉进行陈述或辩驳。

反思:①本环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时间限制,发言人数受到限制,需要 改进。②由于辩论的主题来自真实生活,学生能有感而发, 有话可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点在辩论中 越来越清晰,得到渗透和内化。学生观看新闻“智慧苏州”的视频和“苏州风貌”宣传 片,感慨城市化对苏州的积极影响。

反思:动态的视频、及时的新闻,让学生的体会和认识 立体化和可视化,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但这要求教师有广 博的学识、精湛的素养和深厚的功底。

(2) 献计献策: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8分钟) 内容:学生先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再归纳3条以上的可 行性措施,时间为4分钟。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呈现苏 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些举措。

教师归纳学生的计策:①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苏州环 境的治理和保护,让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②调 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
③加强打工人员 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
④对苏州市进行合 理的规划,加强绿化,增加绿地覆盖率;
⑤加强苏州的交通 运输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增加公共交通;
⑥加大科技的投 入和开发,打造智慧苏州。

学生观看视频“苏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举措”,当看到 与自己不谋而合的计策时,兴奋不已。反思:该环节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体现学生的 主人翁意识;
通过事实素材的呈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 信心。但教师需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会有课前充分的 准备和精心的预设。

4.评价 内容: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预设时间2分钟,要求 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词是什么,围绕它涉及了哪些内容, 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觉拿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自觉修正和完善课 前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构建“城市化”思维导图。

反思:本环节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评价收获” 一致,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 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同化”和“顺应”,自主建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