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公有域_全球公域:不均衡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与权力

公有域_全球公域:不均衡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与权力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2-01 07:54:48 点击:

全球公域:不均衡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与权力

全球公域:不均衡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与权力 约翰汤姆林森(John Tomlinson)指出,在全球化中暗含着一种不同的概念 破坏运动。一时间,人类需要应对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非传统安全的 特殊语境下,需要治理的问题具有跨境性、不确定性和非传统性 ;与治理形态相 关的参与治理的行为体、治理规范和利益表现都具有了多元性。所谓全球化对传 统概念的破坏力表现为 :似乎多元性(行为体、治理对象等)使国家行为体不再 重要,权力政治不再重要。面对这些全球化带来的概念的破坏性运动,学术界应 持有谨慎的应对态度。部分学者表示,没有彻底的理论修正工作,是无法解释全 球化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在不进行彻底修正的基础上, 需要做一些描述性的分析来帮助我们应对目前的概念挑战。笔者认为,分析这些 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需要新旧兼顾地修正理论认知,既要认清治理的多元化内涵, 又要兼顾传统现实主义权力观的持续作用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冷静应对不均衡 全球化带来概念的破坏,更为全面、深刻地把握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非传统安全 治理的新表象和固有实质。

一 导言 全球治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现实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 的深入,全球性问题与日俱增,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与以往相比,全球化背景 下的安全内涵表现出更多的非传统性。冷战结束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类科 学技术得以迅猛发展。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打破了原有地理位置的限 制。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变小了。但是,全球化也带来了负面性,各类非传统安 全问题肆虐 :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全球金融动荡、全球环境污染、全球流行病 的传播等问题频发。

二 理论概述 :治理与权力 正如诸多制度主义者所说,笔者认为治理全球化需要完善的制度。全球性 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需要协调、促进各行为体一致努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一)不均衡全球化的世界 各行为体共同参与全球新议程的设定、新机制的创设是形成合力的必要保 障。然而,现有治理秩序、制度安排下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主要是 因为现行治理机制设计与现有权力结构不适应,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调整的对象正是两类基本的不均衡 :既包括富国与穷国之间的不均衡,也包括国家行为体 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不均衡。两种不均衡构成了局部全球化世界的主要制度特 征。

(二)治理非均衡全球化世界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在《非均衡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一文中 援引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的集体行动逻辑来理解治理全球化世界的制度 安排。首先,不能保证各类全球治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保障全球主义的实现。其次, 只有对比制度存在与早期无制度的情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制度的变化。治理安 排以制度的形式被创设出来,在一个侧面体现了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权力博弈 并没有在全球治理中消亡,反而具备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基欧汉认为 在一个不均衡的世界里,人们应该对制度既要支持,又要保持客观谨慎 :我们 支持制度,是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健全的政治制度,生活必然是肮脏、野蛮与短暂 的。我们怀疑制度,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自私的经营会利用制度进行盗窃和压迫。

在一个局部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需要更宽泛的制度。

三 案例分析 全球公域作为一个非均衡治理的典型案例,成为本节的分析焦点。全球公 域(Global Commons)也被译为全球公地。之所以强调公有是因为这一概念主要指 地球上为全人类所共有的地球资源,应该由全人类所共治。因此,这一概念在自 然纬度上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平等的、没有分门别类的地球资源。例如联合国将 全球公域定义为超出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地球自然资产,主要包括海洋、太空、 南极等。这些地球资源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由人类共同支配,本代人的使用 要以不影响下一代人的使用为前提,任何个人、组织、国家对这些自然资产都不 享有排他性权力。

(一)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 随着全球公域的战略重要性日益被提上日程,公地的色彩逐渐变淡了。在 美国国防部 2010 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全球公域是指不受单个国 家控制,同时又为各国所拥有的领域或区域,但是这一定义中没有强调全球公域 的全球公有性,而是使用了国际体系这一词汇,具体来说它们共同构成了国际体 系的网络状结构,主要包括海洋、航空、太空和网络空间。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将全球公域分为战略类和环境类两大类。2010 年美国新安全中心(CNAS)也发表了《被争夺的公地 :多极世界中美国权力的未来》 的报告,全球公域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在一些问题领域内,美国将重点放在参 与全球战略公域治理中的权力博弈,却不愿意承担环境类公域治理的治理费用。

这一区分,就为全球公域的治理增添了大国政治的色彩。全球治理安排中的制度 性权力成为各行为体争夺的核心。因此,全球公域面临着局部全球化的问题,存 在着两种权力结构的不均衡。

(二)全球公域治理案例分析 本文之所以选取全球公域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而非集中深入探讨某一案例 的内在逻辑,目的是为了在比较分析中找到共性。作为相对较新的问题领域,治 理全球公域的国际制度安排都相对不完善。发达国家围绕制度性权力的争夺较为 明显,可能会加剧全球公域治理中的不均衡现象。中性非国家行为体(例如非政 府组织和特定专家群体)的参与有待加强,以便为全球公域的治理提供更为公正 的规则依据与治理平台。在一些领域(如推动《国际海洋法公约》的通过、保护 环境与防止海平面上升等)的治理行动中,一些小国与新兴国家一道,借助一些 非政府组织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改变不均衡的治理现状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三)妨碍全球公域治理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为了确保治理的有效性,通过激励措施使治理全球公域所需的公共物品得 以充分提供,在治理安排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制度非中性的问题,重要的利益攸 关国家凭借制度偏好可能引导治理走向。掌握制度也是权力的重要体现。正如汉 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所说,权力是外交的必要手段,但是权力的形态绝非 是单一的,对权力追求也是形态各异,其特点部分取决于施加影响时的具体情景。

在一个全球治理的时代,世界政治被各式各样的制度安排所覆盖。制度安排通过 降低交易成本、防止搭便车行为、为公共物品融资者提供选择性激励等方式,使 治理的集体行动变得可行、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性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主 要输出方式发挥作用,且重要性与日俱增,美国积极谋求在非传统安全的新兴战 略领域内成为制度先行者,通过为这些新兴领域制定国际通行的治理制度系统, 谋求先行者优势,美国积极打造全球公域的概念内涵,为偏向维护本国利益的非 中性治理安排进行理念造势,争当全球公域的定规立制的先行者,从而把持全球 公域治理中的核心制度性权力,为其未来的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前瞻性地维护其 未来的国家利益的实现。

四 结论全球公域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战略增长领域为各国、国际社会所重视。虽 然全球公地安全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不均衡问题仍然明显。太空治理规则有 待进一步完善 ;网络安全治理的国际法框架仍处于空白状态 ;全球公海的概念模 糊不清。治理安排的议题偏好常常为部分大国所左右,阻碍了治理目标的实现。

例如美国强调海洋治理的自由航行权,并企图渲染全球公域原则适用南海问题, 为其重返亚太的战略安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但是,真正该予以治理的海盗痼 疾却迟迟没有被排列在优先议题的清单中。

国家间权力政治塑造了全球公域治理安排的秩序,而相关国际组织等非国 家行为体也是各国参与治理的主要平台,并独立为维护治理活动的权威发挥作用。

网络、太空、公海、极地等领域的治理还处于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基本概念仍然 不清晰,给治理的制度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就治理的前景来说,一方面,各国 要警惕这些新兴领域内的无序竞争,避免战略误判 ;另一方面,各治理行为体也 需要更多地从学理、法理上进行论证,积极消除治理中的模糊地带,推动全球治 理向民主化、公平化转型。中立的国际组织应该在今后的治理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防止权责不一致的现象发生,防止大国之间恶性的战略竞争在全球公域内再次爆 发。

中国参与全球公域安全治理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 的增强,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多的期待。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极其矛盾,一方面,希 望中国能够提供公共产品,为全球公地安全治理埋单 ;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参 与会挑战其传统的主导权。中国的应对也需要从两个不均衡出发,需要谨慎判断 全球公域的概念内涵与外延,防止部分国家以全球公域为理论基础,利用话语、 技术优势引导全球偏好,绑架全球治理的议程。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