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感谢信 >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来源:感谢信 时间:2019-12-01 07:54:47 点击: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憲政話語 大體來說,雖然上一節中的四種話語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但 在對全球化的態度上,自由主義與西化論都與官方保持了一致的方向,只有新左 翼持強烈的批評態度。但是,左右分野的出現、相互之間的鬥爭卻恰好是一種相 當國際化的現象,幾乎所有國家中都存在著當新左派對全球化表現出強烈的批判 意識時,戲劇化的正好是它本身卻在以全球化的一種現象,從而構成了「與國際 接軌」的一部分。在這一背景中,「全球同此熱涼」,憲政與動在中國的鼓吹者 的主要訴求表現為:1. 私產如憲 1978年以來的經濟體制改革使中國的私營經濟 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上出現了大量的私人財產。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 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東南部分地區,私營經濟的總量甚至已超過國有經濟。

顯然,這一現象與傳統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相互衝突的。為了因應時勢,官方 對意識形態理論做了逐步的修改沒,使私營經濟在事實上已取得相當的權利。到 2009年底《物權法》的出臺標誌著私營經濟已經在法律上取得合法地位,並得到 保障。同時,國有資產的比重逐漸下降,事實上也在通過各種隱形渠道轉化為私 有財產,在權利上與私有財產已經沒有多大分別,有時甚至還不如私有財產。但 是,相當多的人仍然堅持認為,私有財產神聖不能侵犯必須以憲法的形式得到保 證,進而要求修憲,把「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寫入憲法。並且,這種訴微已經以 立法提案的形式多次進入國家政治領域。更多的人相信,保護私有財產是實行法 治的第一步。1998年以後,憲政在中國的討論逐漸升溫,私有財產入憲的呼聲也 日益高漲,幾乎每次全國人大會議都會出現類似的提案,並在國家默許的情況下 在各種公共媒體上展開大規模的討論。並非誇張的說,只有保護私有財產才能開 始憲政已成為相當多人的共識。值得注意的是,由少數知識份子參與的討論因為 媒體的熱捧,這一訴求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強大的「民意」,如果聯繫到中國的輿 論環境與相關國家政策,國家對此的默許就更為值得深思。

2. 憲法司法化 由 於1990年代中國思想界存在唯英美是崇的現象,英美憲政模式也受到許多人的推 崇。在這一背景下,部分法學界人士及大多數「公共知識份子」無視英美與中國 的不同法律傳統,主張憲法進入司法程式。雖然類似的討論在1990年代後半期已 在法學界內展開,但這一討論浮現到公眾視野並成為話題則是2001年的事。是年, 山東一考生考上大學後卻被人冒名頂替。訴至法院後,法院在無法可援的情況下 援引憲法中有關公民姓名權的條款進行判決。這樣明顯有悖常情的事實實質上與 法律關係並非太大,但在「以法律為準繩」的中國司法語境中,法院只好援引了 一條憲法條款。這一帶有極大偶然性的判例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參與者包括法學 家與其他法律專業人士,甚至還有一些報紙專欄作者也參與了。因為大多數人對法學的隔膜,加之某些不正常的社會心理作用,討論的結果明顯有利於贊成憲法 進入司法程式一方。因此,此案被一部分人稱為「2001年中國司法第一案」。其 實,由於法律傳統的不同,典型的憲政主義國家美國、英國本身是判例法國家, 對憲法本身遠不如對某一領域中出現的第一個判例感興趣。而中國部分人卻認為 憲法只有進入司法程式才能使憲法成為真正的「法律」,也只有憲法司法化才能 推進憲政。國家司法部門作為法律的權威解釋機關對這一現象的曖昧態度使公眾 的這種訴求更加情緒化。3. 政治改革 比起經濟上連續的、大幅度的制度改革來, 1990年代政治方面的改革相對低調,且一向被認為進展不大,更多的時候只是政 府機構的改革。相當多的人相信的一個流行的看法是政治改革落後於經濟改革。

到20世紀末時,大多數人已認為,中國所有的問題的根本癥結在於經濟與政治發 展速度的不一致。加上「美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廣泛流布,英美的政治制度差不多 經歷了一個被神化的過程。因此,政治改革的呼聲特別強烈。中共十六大上,官 方在物質、精神文明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個政治文明的提法。隨後引起的討論 使這一問題進一步突顯出來。更有人用自由主義理論證明憲政是保持經濟可持續 發展的有效途徑。事實上,在有些人看來,進行政治改革是主要訴求,至於改向 何方,更多的人只是以英美國家政治結構為藍圖的。甚至可以說,憲政是為了實 行政治改革而採用的一個話語策略;
即先有了政治改革的訴求,然後才找了一個 憲政的目標。換句話說,在相當多的人的潛意識裏,政治上求變已經成為一種帶 有盲目性的衝動。即使反對憲法司法化、私產入憲一類訴求的人也沒有對「政治 改革」這一話語表示過絲毫的置疑。一種曾經 相當流行的看法是,穩定壓倒一 切,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這種流行的意識形態直接導致了政治改革滯後 於經濟改革的現實。直到今天,上舉的一種論證憲政優越性的說法即是「憲政是 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好途徑」。也就是說,目標仍然是經濟發展,在邏輯上, 仍然是傳統的「發展是中心」的思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在思維邏輯不變的情 況下,即使實行政治改革,可能也不會有太大成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