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化学科学探究【真实化学问题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科学探究【真实化学问题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1-02 07:55:07 点击:

真实化学问题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真实化学问题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以来自现实生活中未知结论的原始化学问题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突出对科学探究要素的论证,也 有助于组织课堂讨论。真实化学问题探究教学,教师事先要 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编写适合学生的问题。探究 过程包括提出猜测、运用证据的论证、评价与交流等环节。

一、真实化学问题及其探究 (一)真实化学问题的概念 真实化学问题指与化学相关,且没有现成结论和解决方 法的实际问题。真实化学问题可以来自日常生活、化学实验、 互联网、课本。例如以下的这些问题。

问题1:学生做盐的性质实验时,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 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应该 全部溶解。但是,一部分学生的沉淀却没有全部溶解。

问题2:为什么洁厕剂中的无机酸通常使用盐酸而不是 硫酸?问题3:微信中流传食醋能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食 用小苏打包装袋上写着小苏打能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

问题4:用土豆能鉴别加碘盐和无碘盐。

问题5: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

上述问题1来自化学实验,问题2来自日常生活,问题5 来自化学课本。问题3、4是互联网中与化学、生活相关的传 言,一种网络传言。

(二)新知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使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如质量守恒定 律、二氧化碳的性质、水的组成等等,称之为学习(或探索) 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探究教学存在两个问题。首先, 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学生面对的是未知的化学知识, 等待解决的是陌生又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不是现实中学生熟 悉的问题。而且,45分钟的时间限制,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大 量的背景资料,没有时间准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离开熟悉 的情境,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与经验,学生就提不出有争论 价值的观点,只能被动地应付教师的提问。其次,不利于学 生进行探究中的论证(argumentation)。论证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名词的论证由主张或结论和这些主张或结论的 辩护(或理由、支持)构成[1]。动词的论证指运用证据来 辩护自己主张的过程。论证是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也是科 学探究的一个特征。学生要学会运用证据辩护自己作出的解 释,学会评价别人的论证、进行反论证[2]。科学探究中, 收集证据后,利用证据和掌握的知识、经验解释提出的主张, 判断主张的合理程度,证实或修改甚至推翻主张,得出最可 靠的结论,这是一个(科学)论证过程。学习新知识的探究, 有正确的结论和探究方法做参照,提出和结论一样的猜测, 收集的是少数和结论一致的证据,然后顺利地得出唯一的结 论。结果,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论证被排除在外。

(三)真实化学问题探究与新知识探究教学的区别 真实化学问题探究和学习新知识的探究不同。前者不仅 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也是校外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学习新知 识的探究是一种外加的学习任务,解决真实化学问题很大程 度是出于自觉的生活需要,能给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

探究真实化学问题除了复杂程度、运用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深 度外,本质上和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另外,教师事先 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亲身的体验,有助于指导学生。

总之,和学习新知识的探究相比,真实化学问题探究更有助 于调动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探究主动性,更有助于设计科学论证与课堂讨论。解决真实化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新知 识的探究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真实化学问题探究教学的主要过程 (一)前期准备:问题的筛选与设计 发现真实问题后,一般不适宜直接交给学生。教师要亲 自动手实验,经历一遍完整的探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熟悉 探究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评估问题的可探究性,最终设 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以前面的问题1为例,这是一个非常 好的探究问题。实验中部分学生发现异常现象后,由于异常 现象有多种合理的解释,无法立刻给出明确的答复,当时只 告诉学生可能是药品问题或者是实验操作问题。课后教师通 过实验检测到碳酸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原因是碳酸钠固体含 有微量的氯化物,微量的氯离子和银离子就能产生显著的白 色浑浊现象。

教师经过亲身探究后,将问题1改为:上次做盐的性质 实验时,一部分同学发现一个异常现象:在碳酸钠溶液中加 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没 有全部溶解。通过探究解释遇到的这一异常现象。探究所需药品:①待检测的稀硝酸、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②用 于检测的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
③盛 有碳酸钠固体的原装瓶子。

为了得出不同的探究结论,在待检测的稀硝酸中,有些 组的稀硝酸含有氯离子,另一些组的稀硝酸不含杂质,碳酸 钠溶液都含有氯离子(药品本身带来,不是准备实验时特意 加入)。但是,为了避免问题过于复杂,待检测试剂中没有 混入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重新设计问题后,与初始提出的 问题相比,减小了问题的发散程度,更适合学生探究,但依 然是个真实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过程 真实问题解决过程除了包括平常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外,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背景知识与 技能。例如,食醋能否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的实验,要学 会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回答土豆是否能鉴别加碘盐,要知 道加碘盐中的碘是什么物质。第二,强调运用证据的论证和 交流与评价。运用证据的论证是利用证据为主张(猜测与结 论)辩护的过程,交流与评价是口头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下 面主要论述运用证据的论证和交流与评价这两个环节。1.运用证据做出论证 得出暂时的结论 以问题1为例。回顾盐的性质实验情境,出示编写的问 题。指导学生联系氯化银和硫酸钡等物质性质,提出各种猜 测(探究记录单见表2)。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然后根据 证据进行论证,得出暂时的结论,如表2所示。

表中只列出部分猜测和辩护,有的猜测没有在表中出现。

如,猜测4: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同时稀硝酸中 含有少量钡离子;
猜测5:稀硝酸中含有硫酸,同时,硝酸 银溶液中含有钡离子;
猜测6:试管没有冲洗干净,残留有 氯化物;
猜测7:使用的水中含有氯离子;
猜测8:碳酸钠和 硝酸银反应后,滴加的稀硝酸的量不够。“我的辩护”包含 结论和支持结论的证据,除了实验证据外,还有另外的证据 (装碳酸钠固体瓶子上的标签注明含有氯化物),但是没有 列出理论(化学理论知识,如氯化银和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证据。

2.交流与评价 确定最终的结论 每个组初步得出结论后,不同小组针对提出的主张和结 论进行讨论,然后是师生之间的总结性对话。

有些猜测通过实验直接证实或否定,有实验现象作为可靠的证据,这一类猜测不会有大的争议,不必作过多的讨论。

另外一些猜测,如果不利用实验,或者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验 证,就要通过讨论做出决定,如猜测4、5、6、7、8。表3是 讨论的部分内容。评价交流后,修改、补充表2“探究记录 表”。

从问题1的解决过程可以看出,利用真实化学问题设计 探究教学,学生不仅有更多讨论机会,而且突出科学探究中 的论证特征。提出猜测、交流与评价主要是口头辩论活动, 是运用证据辩护自己主张的过程,是“课堂科学辩论”。科 学辩论指运用证据与推理“解决科学争端的社会互动过程” [3]。课堂科学辩论是高层次的课堂讨论。运用证据的论证 环节,不是口头形式的相互辩论,是个体意义上的科学论证, 是个体内部的科学思维活动。虽然没有学习新的化学知识, 但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科学探究中交流表达能力与论 证能力的提高,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问题1还可以作进 一步的扩展。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碳酸钠含有氯化物杂质, 也含有硫酸化合物杂质,硫酸化合物含量比氯化物还高。做 碳酸钠和硝酸银反应实验时,产生的氯化银影响实验效果。

与氯化钡反应,应该会产生硫酸钡沉淀,但是没有观察到硫 酸钡沉淀。这和氯化银、硫酸钡性质差异有关,氯化银溶解 度小于硫酸钡。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参考文献:
[1] ZOHAR A, NEMET F. Foster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rgumentation skills through dilemmas in human genetic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2, 39(1):
35-62.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s, core ideas, and crosscutting concepts[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12:
71,73. [3]唐小为,李佳,宋乃庆.课堂科学辩论实施探究—— 以中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案例比较分析为例[J].课程·教材· 教法,2012(5):105-1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