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法院演讲稿 > 【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心理倦怠

【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心理倦怠

来源:法院演讲稿 时间:2019-10-12 07:49:51 点击:

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选取258名特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特教教 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并 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在不 同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月收入上有显著性差异;
在不 同的性别、年龄、教龄及月收入上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 著性差异。(2)相关分析显示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 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特 教教师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 本可有效预防与纾缓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我们可以以心理 资本开发为抓手来预防与纾缓特教教师职业倦怠。

特教教师;
心理资本;
职业倦怠;

1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之基本路径。“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 的6.34%”[1],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教 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有好的特 殊教育教师,才有好的特殊教育。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特 殊教育教师是关键”[2]。“然而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 性和艰巨性,特殊教育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 人群”[3]。当前,患有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特教教师数量 庞大,且有持续增长之势。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职业体验和幸福生活,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产生 诸多不良影响。恰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且不论教师职 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 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4]。毫不夸张地说,特教教师 职业倦怠对整个特殊教育来说是个毁灭性的冲击与打击,这 也难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巴利·法伯教授,将 教师的职业倦怠称为‘教育中的危机’”[5]。鉴于缓解特 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紧迫性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如何应对特教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难题。

可喜的是,已有研究者意识并重视到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 了关注与思考。然而严格来说,现有关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 的研究,从量上来说是不够的***,尚需更多特教教师职业 倦怠的研究;
从质上来说又是不足的,纵观现有研究,研究 者虽对特教教师教学职业倦怠问题甚是关切,也热心地提出 诸多应对之策,然仔细查看又会发现这些应对之策多是感性 经验层面的泛泛而谈,且大多纠缠在条件改善、制度保障这 些层面上,鲜有彰显特教教师主体性、基于科学理论的切实 有效之举措,这也就是当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应对之策效果 甚微的原因所在。公允地说,在应对特教教师职业倦怠这一 问题上,外在环境的改善与保障确实很必要也很重要,但我 们不能将纾缓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之担全部放在外在环境身 上,这是不公的,同时也是不科学的。也就是说,外在环境 虽很重要却不能独负其荷,尤其是在外在环境一时难以有大的改善之际,当务之急和务实之举还在于特教教师自己,我 们要从特教教师自身入手。恰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当 环境一时难以改变时,改变自我就成为解决和预防职业倦怠 的最好方法,教师应该也能够成为自我关怀的主体”[6]。

试想,倘若特教教师自身内心强大、情绪劳动能力超强,恐 难染倦怠之疾。纵使其偶有所染,也会很快康复的。“心理 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也就是‘你知道什么’)和社会资本 (也就是‘你认识谁’)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并且超越 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7]。作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8],其对人之情绪情 感、绩效表现皆有重要作用与影响,对职业倦怠也会有所影 响,“可以通过对它的投资和开发,来改善绩效和提高竞争 优势”[9]。“最新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工作场所中的绩 效存在显著的相关,无论是单个组成部分(效能/信心,希望, 乐观和韧性),还是合并后的整体心理资本均是如此”[10]。

基于此,笔者选取258名特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特教 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 并探讨二者之关系,旨在为有效纾缓和预防特教教师职业倦 怠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现场施测与非现场施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上海、 广州、重庆10所特教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221份(回收率为85.66%),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在被试特教教师中,有男性46人(23.2%),女性152人(76.8%), 具体被试基本信息请详见表1。

2.2研究工具 2.2.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问卷量表 本研究采用张文[11]编制的《教师心理资本问卷》,该 问卷包括教学效能感、希望、乐观以及坚韧性4个维度,共 19个项目。问卷采用编制Likert5点记分量表,从“不同意” 到“同意”计为1到5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数,对问 卷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发现整个量表以及4个维度的同质 性信度都在0.62-0.82之间,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 度;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580-0.817之间,说明该 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2.2特教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 本研究采用王芳、许燕[12]编制的本土化职业倦怠问卷, 该问卷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以及认知枯 竭4个维度,共计24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方式, 从“不符合”到“符合”计为1到5分。问卷具有良好的拟合 指数,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情绪衰竭、非人性化、 低个人成就感、认知枯竭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0.885、0.666、 0.765、0.702,总量表信度为0.812,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 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2.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3研究结果 3.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分析 3.1.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整体状况分析 由表1可知,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得分均在3分以 上,这说明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水平高于理论中值。其中, 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得分最高,为4.53分,在乐观维度上得 分最低,为3.85分,这说明特教教师对自己有效制定教学计 划、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能力自信程度很 高;
而自身的乐观感受相对较弱。

3.1.2不同背景变量下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3.1.2.1不同性别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 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教师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 女教师,且不同性别教师在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5),其余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3.1.2.2不同年龄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年龄为自变量,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 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在其它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 性差异(见表4)。

通过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 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41岁以上”的教师平均得分最高,且与“30岁以下”、“31-40岁”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 异。

3.1.2.3不同教龄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教龄为自变量,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希望、坚韧性 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教学效能感以及乐观维度上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经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 教学效能感和乐观维度上,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得分 均最高,且与其它几个教龄段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3.1.2.4不同学历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学历为自变量,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坚韧性、乐观 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希望、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 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经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 希望维度上,“硕士及以上”教师得分最高,且与“本科” 及“专科及以下”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教学效能感 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硕士及以上”及 “专科及以下”的教师,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3.1.2.5不同月收入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月收入为自变量,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坚韧性、 乐观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希望、教学效能感维度 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7)。

经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 希望和教学效能感维度上,“3001-4000元”教师得分最高, 且与“3000元以下”、“4001元以上”收入的教师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

3.2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3.2.1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分析 由表8可知,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得分均在3分以 上,这说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 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得分最高为4.17分,在认知枯竭维度上得 分最低为3.34分。

3.2.2不同背景变量下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3.2.2.1不同性别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 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教师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 高于女教师,且不同性别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显著的 差异(p<0.05),其余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9)。

3.2.2.2不同年龄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以年龄为自变量,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 存在显著差异(p<0.000),在其它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0)。

通过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 在情绪衰竭维度上,“41岁以上”的教师平均得分最高,且 与“30岁以下”、“31-40岁”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年龄越大,情绪衰竭状况越严重。

3.2.2.3不同教龄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以教龄为自变量,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 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 差异(见表11)。

经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 情绪衰竭维度上,“16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5年 以下”的教师,且与其它几个教龄段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 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教学时间越长,教 师越容易情绪衰竭。

3.2.2.4不同月收入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以月收入为自变量,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情绪衰竭、 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认 知枯竭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经Post-Hoc事后检验(TukeyHSD)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 认知枯竭维度上,“3000元以下”收入的教师平均得分显著 高于“4001元以上”教师,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3.3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希望、坚韧性与情绪衰竭、低个 人成就感、非人性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坚韧性 与认知枯竭不存在相关性;
教学效能感、乐观与职业倦怠的 四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性负相关(p<0.01)(见表13)。

3.4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是否存在预测 作用,以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作为预测变量,教师职业倦怠各 维度为结果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特教教师职业倦怠 在性别、年龄、教龄以及月收入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因此, 第一步先让非重点虚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Enter),第二步 再让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等重点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Stepwise),以考察在剔除非重点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后, 重点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见表14)。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 龄及月收入之后,“希望”进入回归方程,对情绪衰竭具有 负向预测作用;
“教学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对低个人成 就感和认知枯竭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坚韧性”进入回归方 程,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乐观”进 入回归方程,对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 作用。

4分析与讨论4.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特点分析 关于特教教师心理资本的特点,本研究发现在性别、年 龄、教龄、学历、月收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男 教师的乐观程度要显著高于女教师,这说明在处理教学中的 一些事情的过程中,男教师更乐观一些,这与性别角色在本 质上的差异存在关系,男性与女性相比,更理性、开朗,女 性相对较感性,因此,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男教师相对于女 教师而言会更加乐观。在年龄上,41岁以上的教师在教学效 能感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且与“30岁以下”、“31-40岁” 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 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更加自信。在教龄上,任教15年以上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 度上得分最高显著高于5年以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任教时 间越长,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就越丰富,相对年轻教师能够 更加从容的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能够更好 地把握课堂教学,因此其所感知到的教学效能感越高。在教 龄上,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和乐观维度上的 平均得分均最高,且与其它几个教龄段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 性差异,这是由于教学效能感程度的高低与教育教学经验的 积累存在一定关系,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其对完成教育教 学任务会更有把握,对处理教育教学事件也更加乐观。在学 历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希望维度上得分最高,这说 明学历越高,由于其本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老师一种内在的激励,让其对完成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计划充满希望;
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 上得分显著高于硕士及以上、专科及以下的教师,且存在显 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经验 更丰富一些。在月收入上,3001-4000元的教师在希望和教 学效能感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且与3000元以下、4001元以上 收入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本研究发现,特教教师的职 业倦怠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与李永占[13]的研究 结果一致。此外,还在性别、年龄、教龄月收入上存在显著 性差异。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男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 这说明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容易情绪衰竭,这与陈莉、李文虎 [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认为由于男女特教教师的性别角 色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的研究结果存在差 异,这可能与被试的数量、男女比例等存在关系;
41岁以上 教师得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下及31-40岁的教师,这说明年龄 越大,情绪衰竭状况越严重,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 较长的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承受的工作压力大,处理和应 对的事务相对较多,更容易出现情绪衰竭;
16年以上教龄的 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说明,教学时间越长,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其在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因此 教龄越长,教师越容易情绪衰竭;
在月收入上,3000元以下收入的教师在认知枯竭维度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4001元以 上教师,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收入相 对较高的教师能够有更充足的经济保障去满足其自身的自 我提升及知识更新,因此,认知枯竭感相对较低;
不同学历 的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2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差异和相关分析表明,特教教师心理资本与职 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特教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越 高,其职业倦怠感越低,这与李永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5]。

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龄及月 收入之后,“希望”进入回归方程,对情绪衰竭具有负向预 测作用;
“教学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对低个人成就感和 认知枯竭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坚韧性”进入回归方程,对 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乐观”进入回归 方程,对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心理资本可有效预防与纾缓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实中我 们可以以心理资本开发为抓手来预防与纾缓特教教师职业 倦怠。事实上,倘若我们撇开上述实证研究,单从心理资本 及其诸维度之内涵特征直观来看,亦可判定特教教师心理资 本与职业倦怠二者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 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 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
(3)对目标锲而不 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
(4) 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 越(韧性),以取得成功”[16]。以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来 说,研究发现“人们的焦虑情绪不仅仅是源自对环境威胁的 控制无能感,更多是由控制自己的无效能感或心理机能的暂 时失调引起的,即焦虑主要是由个体行为和认知上应对潜在 威胁的无能感引发而不是实际的控制能力。判断自己能够控 制危险因素,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 的威胁的个体就不会产生焦虑,而相信自己不能控制潜在的 不利或有害事件的人则产生焦虑。因为,低自我效能感是影 响焦虑这一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17]。又如韧性,如 果特教教师韧性好的话,则其在工作中是难以陷入职业倦怠 泥淖的,纵使出现暂时性职业倦怠,也能迅速复原并超越。

总之,单从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内涵特征,我们就可判定 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关涉职业倦怠,且特教教师的心理资本水 平可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特教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 开发得越好,出现职业倦怠的概率就越低,应对职业倦怠的 能力就越强。

教师历来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而特教教师又因其工 作的特殊性与艰巨性而首当其冲。当前,患有不同程度职业 倦怠的特教教师越来越多。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影响 到自身的身心健康与工作体验,同时亦会影响到残疾儿童的发展与成长,亟需关注与应对。为帮助特教教师走出职业倦 怠的泥淖,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如改善特教教师 的工作环境、加强特教教师工作自主权等,但根本的还在于 增强特教教师自身应对职业倦怠的弹性调节能力,尤其是在 外在环境一时难以改善之际,特教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怠亟需 主体性应对。理论分析及实证探究均表明心理资本开发可有 效预防、舒缓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所以我们可以诉诸心理资 本开发应对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在《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 争优势》一书中,FredLuthans等除了在第二、三、四、五 章重点阐述了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以及韧性外,还顺带在 第六、七章简要介绍并展望了一些潜在的心理资本和未来的 心理资本,如创造力、沉浸体验、幽默、情绪智力以及真实 性等。因此,虽然我们常说“心理资本是由自我效能/信心、 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构念所组成的一个高阶积极构念” [18];
但自我效能/信心、乐观、希望以及韧性还只是心理 资本这一高阶积极构念的主要组成成分,而非全部。严格来 说,心理资本是未完成的,是本体存在、本质生成的。限于 篇幅与能力,尤其是考虑到80/20效率法则,本研究主要基 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以及韧性这四个维度来开发特教教 师的心理资本,初步构建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四维八方”开 发模型(见图1)。特教教师心理资本“四维八方”开发模型 旨在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以及韧性这四个维度,以及体 验成功、说服与觉醒、树立信心、开发积极的期望、设置目标与途径、执行障碍计划、构建资源/回避危害和改变影响 过程这八个方面来着力开发特教教师的心理资本。如在增强 特教教师自我效能方面,“班杜拉和其他人已经证明,效能 是可以通过体验熟练掌握/成功、替代学习/模仿、社会说服 和积极反馈、心理和生理唤醒以及幸福感等途径来开发的” [19],又如在培养特教教师韧性方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 度来看,人们已经找出并证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推动或 阻碍韧性的发展。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类,具体包括韧性资产 (rensiliencyassets)、危害因素和价值观。人们还可以通 过适当过程将这三种因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韧性”[20]。

因此,现实中我们可以诉诸改变影响过程以及构建资源/回 避危害来培养特教教师的韧性。此外,特教教师还可以从自 身出发,自主培养韧性,如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持 自信、自尊及自我认同等[2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