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构建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国民素养

【构建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国民素养

来源:安全演讲稿 时间:2019-11-30 07:49:44 点击:

构建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

构建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 摘要:国民旅游素养是国民素养的“窗口”平台,旅游 素养的培育与教育涉及所有国民。文章探讨了国民旅游素养 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完整阐述了国民旅游素养体系的研 究设计、总体设想和构建策略,涉及国民旅游素养及其教育 体系的意义、目标、结构以及运行方式。

关键词:旅游素养;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国民教育;
旅游伦理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211(2016)01-0088-03 旅游休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 认可。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确指出:“发展旅游的根 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 件。”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 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民化的大 众旅游休闲时代初步到来。然而,面临着我国国内国际旅游 市场的转型升级大趋势,围绕国民旅游行为或权益的各种不 良旅游现象与问题接踵而至。多年来,我国国内旅游游客不 文明现象在各景点景区已是屡屡出现,均引发了媒体激烈讨 论和社会强烈反响,国民旅游行为与权益已成为重大的社会 现象与民生问题。为倡导国民文明旅游和保障公民旅游权益,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文明行为指南》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施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谋划制定。旅游问题根 源并非全在旅游业界内部,对旅游现象的深度剖析和旅游问 题的解决切莫“坐井观天”。1999年发布《全球旅游伦理规 范》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历年年度主题口号均切 入至旅游的伦理价值,早在1988年即明确提出了“旅游:全 民教育”(Tourism:educationforall)的高远主张。旨在解 决旅游不文明现象“头痛医头”的现行举措却往往是鞭长莫 及,“我们在理念、教育、培育、管理等都有些滞后”,“旅 游伦理教育将会在大众中普遍展开,提升整个社会的旅游伦 理意识水平将成为当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1]。

1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概念提出 笔者认为旅游学研究核心在于具备跨学科性乃至新学 科性的旅游学现象,而非多学科视野下的旅游现象。本文提 出融汇并超越单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学科论,即旅游学所研究 的学科对象是复合却一元的旅游学现象。由旅游者及其旅游 活动所引起的旅游现象、旅游业及其影响称为旅游学现象 (TouriologicalPhenomena)[2]。我们所倡导的旅游学界 须树立和强化的旅游研究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在此,则是 指旅游学学科发展和旅游学现象研究的旅游学理论自觉。

“旅游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理论自觉问题,强化旅游学的独 立学科意识和理论体系建构。”[3]中国旅游学应充分利 用中国旅游发展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提炼和创造 自己的概念、命题与理论,形成本土化的学术话语,为世界旅游学增添中国旅游学家自己的理论创造。旅游学学科的理 论体系构建,应从元旅游学的学科立场出发,需要相关基础 概念和基本命题的系统提出,以及理论体系的整合与创建 [4]。我们经常讲要“建构中国旅游管理的本土化研究理 论”。借鉴“国民信息素养”“国民媒介素养”“国民科学 素养”“国民艺术素养”“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等概念,突 破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理念的“游客教育”概念,我们提出 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理论概念,且必须科学构建国民旅 游素养的系统理论体系与长效教育机制。所谓国民旅游素养, 是指我国公民能够正确认识与充分领悟旅游休闲的价值、意 义和作用,并能够有效提升旅游层次与标准、规范自身旅游 服务与行为、维护自身旅游权益与安全的国民素养。国民旅 游素养包括旅游职业素养、旅游伦理素养、旅游信息素养、 旅游审美素养、旅游文化素养、旅游礼仪素养、国际旅游素 养、旅游安全防范、旅游权益维护等具体内容,侧重旅游素 养意识、旅游自然与文化常识、旅游认知态度、旅游职业规 范、旅游行为规范等层面,深刻切入“文明旅游”“和谐旅 游”“旅游公平”“休闲与旅游权益”“低碳旅游”“生态 旅游”等实践,国民旅游素养将成为休闲社会人类生存立足 的重要素质与修养。孔永生在2013年3月6日《中国旅游报》 发表的《国民旅游教育:为“美丽中国”加分》一文中,倡 导开展国民旅游教育,以美丽中国人的培养提升中国旅游好 客度与亲和力,此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需要,更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壮大国 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和举措[5]。冯学钢(2010)也主张为 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我国应尽快将旅游 休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6]。

2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设想 国民旅游素养是国民素养的“窗口”平台,提升国民旅 游文明素养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 们缺少必要的国民素养公共教育,国民旅游素养是国民社会 公德提升、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国际文明形象塑造的重要渠 道与手段,势必倍加重视。

2.1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设计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安排,国民旅游素养教育是一个系 统而复杂、任重而道远的大社会工程,必须从更高层面和更 宽领域加以谋划与运筹。在顶层设计上,面对国民旅游素养 教育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应以国家的高远视阈去审视,从国 家的多重层面去规划,凭国家的综合职能去统筹,出台国民 旅游素养政策,搭建旅游素养教育平台,确保国民旅游休闲 健康发展之大势必需,势在必行。同时,旅游学界应建构国 民旅游素养学,这是一门介于旅游学、休闲学、伦理学、教 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心在于国民旅 游素养的养成规律。要研究国民旅游素养,需要对旅游素养 概念本身作慎重科学的学术辨析,进而开展国民旅游素养的 实证意义上的测评研究工作;而这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必要成为旅游学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国民旅 游素养基本上应当属于一个新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采取实 证调查、理论描述、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去探测和衡量。

要针对我国当今国民旅游素养的薄弱环节积极构建理念体 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反馈体系,进一步做好国民旅游 素养的培育与优化工作。

2.2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总体设想 国内尚缺乏针对国民旅游素养教育形成,通过各个教育 要素,基于一定的调控规律和方式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形 成的工作系统。为纠正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异化现象,培养 和造就最具现代文明品质的国民旅游休闲的决策者、管理者、 服务者、消费者乃至普通民众,传播旅游休闲文化,必须对 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机制进行系统性的再造,有效构建国民 旅游素养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国民素养教育框架,国 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涵盖着旅游从业者的敬业精神、专业能 力与精致服务,目的地居民的权益维护和互惠意识,全体公 民的旅游休闲生活质量意识、生态伦理与环保道德观、旅游 文明行为规范、旅游安全技能等,旨在培养旅游活动追求真、 善、美的伦理基底,致力于人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的终极和 谐。我国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实践需要立足本国国情,有效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与机制模式,既 坚持“文化关照”的全球视野,又强化“本土性”的资源培 育。构建当前我国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可从完善国民素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和开展 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作为一项崭新的现实课 题,启动和推进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努力有效整合旅游素养的各种国民教育 资源,建立健全国民素养的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 教育力量互动的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民众自身“五位 一体”的国民素养教育格局,构建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 立体化的国民教育工作网络,并同分散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 资源逐步生成多元化的国民教育资源整合机制(见图1),从 而使国民旅游素养教育在整个旅游行业和国民教育中得到 普及。

2.3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从整体上,国民旅游素养教育提高国民个人的生活质量, 促进世界公民的和谐发展,也要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如上所述,国民旅游 素养教育体系是一项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的非常系统性的浩 大工程,目的在于有效引领个性、健康、文明、环保、智慧 的国民休闲旅游活动,致力健全和完善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体 系。一般而言,国民旅游素养将展示其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 呈现出从常识性知识向内生性素养生成的总体趋向。国民旅 游素养教育要从素质教育转向素养培育,大力倡导休闲意识、 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构建国民旅游素 养教育体系,提升国民旅游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实现国民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构建步骤上,开展国民旅游素养 教育应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注意分层次推进,建构多样 化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 大致如下:一是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与论证,由专家、学者、 旅游研究机构、旅游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教育机 构共同完成;二是推广普及相关观念和知识,并通过媒介宣 传、素质课程、主题活动等方式实施政府、社会、学校、家 庭等不同层面的教育;三是通过对前期试验的不断总结和调 整,探索多元化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路径,形成科学完善的 国民旅游素养教育机制和体系。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政府鼓 励、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企业支持、社会赞助、社区参与 等多种渠道,推动建立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

应组织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就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学 术基础、基础理论、教育目标及内容、教育资源评价及开发、 教育方式及方法、教育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 究,以指导当前国民旅游素养的现实问题,提高战略研究的 科学性和规范性,最终推动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3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个旅游学理论体系及实践系统的全新领域,国民 旅游素养教育体系尚待探讨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体制问 题颇多,极具学术挑战性和前沿创新性。本文对旅游素养及 国民旅游素养教育体系进行了颇具理论整合性的初步阐释。

本课题研究将旅游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国民素质教育,以旅游素养这一核心概念暨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为出发点。后续研究 将逐步构建和夯实完善国民旅游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在 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以求架构独立的国民旅游素养体系, 指导旅游业良性发展,为国民素养的全面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付金朋,肖贵蓉,谢宇.近10年国外旅游伦理研究 评述[J].旅游学刊,2010,25(8):88-96. [2]陈麦池,黄成林,辛福森.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学 研究的理论辨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2(5):62-66. [3]陈麦池.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 [J].旅游发展研究,2014(1):6-9. [4]陈麦池.基于学科构建的旅游学案例研究方法研究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5):78-84. [5]孔永生.国民旅游教育:为“美丽中国”加分[N]. 中国旅游报,2013-03-06(11). [6]冯学钢.国民休闲计划与旅游弹性消费:基于旅游 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J].旅游科学,2010,24(1):25-3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