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小学德育现状及策略分析7篇]企业营销现状及策略分析

[小学德育现状及策略分析7篇]企业营销现状及策略分析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1-21 08:40:06 点击:

小学德育现状及策略分析7篇

小学德育现状及策略分析7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小学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其放 在为首的位置,学校、社会、家庭各自为战,没有有效的形 成合力机制,中小学生的德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在 新课程背景下,面对中小学德育现状,如何更有效的实行德 育教育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 从改变评价机制、德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家―校―社会和网 络的合力网等方面入手对此进行探索的成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德育;
现状;
评价机制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1.重“智”轻“德”,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落后。我们 强调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 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 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的是教学质量。许 多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沉重的 升学压力面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大有市场。与此同时,学校教师还是把学生的思想品 德评定简单的归结于考德育知识和简单僵化的操行等的鉴 定上,以认知代替了行动,以书面考试成绩代替了对学生全 面综合的德行评价,德育评价简单化,缺乏科学性。

2.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许多 学校在德育工作的考评上没有与时俱进的加以发展变化,还在简单的套用以前的老方法、老制度,缺少一套行之有效、 可操作的量化指标来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学校对教职工 德育工作情况的考核成绩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有 些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还在采用生搬硬套的教 条主义方法,简单套用老一套的内容方法,没有遵循教育规 律,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注意时代发展变化,更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进行针对性 的适时适度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不少学校的 德育工作还浮于形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德育仍停留在口 头阶段,并没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的德育工作制度。与之对应的是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 多、软的少;
罚的多、奖的少;
批评多、表扬少;
强迫多、 引导少。对品行有偏差的学生态度简单粗暴,一味地训斥, 甚至体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从而激化了矛 盾,形成了恶性循环。还有就是有的教师缺少必要的德育方 法,对于一些突发德育情况缺乏应对技巧,会在不知不觉中 错失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从而留下隐患。

3.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一致,弱化了学 校德育。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党政部门和学校都意识到了学 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从社区、家庭 与学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也 发现了不少的难题。一直以来忽视了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思想 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了现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统一、不协调。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 基础和起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我国 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多,家长缺少这方面的相关教育知识, “教不得法”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学校德育来说是一大障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支撑,其复杂多样性 远远超出学生的想象。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方净土,传递的 都是真善美,给学生描绘的总是社会中美好的一面,而极少 涉及到社会现实里的阴暗面。但学生最终还是会回到社会里, 那时就会发现现实人生与学校里学到的大相径庭,耳闻目睹 的是复杂纷繁、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必将产生困惑和不解。

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背反现象,从而为学生不 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铺平了道路。这会导致学生形成两套伦理 原则,学生在校内行的是一套,在校外做的又是另一套。因 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者之间的不统一、不协 调,必然会削弱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4.网络是学校德育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互联网的日 益发展壮大,手机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文化闯入学 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已成了必然。网络在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 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的同时,也给广大心理不成熟、 好新鲜、求刺激、不愿负责的中小学生带去了强烈的诱惑, 对其约束自我行为构成了重大的挑战。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而这又进一步增 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二、思考与建议 1.真正落实德育为首,深化德育评价改革。改变学校领 导管理观念,在校内真正确立德育为首的地位。在新课程背 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应紧紧围绕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 一关键着力点,大力发展真正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广 大的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时期,是塑造健康人生观的 最佳阶段,学校理应迎难而上,担负起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 段的塑造重任。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健全考核机制,改变 “唯分倾向”,再筑“道德长城”,切实执行素质教育,树 立“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把德育为首真正落实到位,这 是改变德育现状的前提条件。现实中德育不能确立为首地位 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德育很难量化考查,缺乏一套行之有效, 有较强操作性的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因此改变现有的德育 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应改革德育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单一 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应改变只由教师评价的单一局面, 在评价主体里增添学生、家长等成员,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 合的方式,使评价由单向性发展为多向交互性。教师、学生、 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这大大增强了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 公正性。其中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形成学生良 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其自我约束力与责任感。

其次应提升德育评价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德育评 价应真正落到实处,跟学生的升学工作、教师的绩效考核等 挂钩,那么在其地位大大提升的同时,对学生的约束力也必将大幅提升。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和策略 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 就是让学生们身心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思 想品德是人类的灵魂,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无论什么时代, 都十分重视少年的道德教育,并且将其放在首要位置。随着 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平台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在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更是存 在着巨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十 分广泛,网络上面的信息不仅具有着积极性,同时也具有着 消极的一面,青少年正处于构建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阶段, 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感染,会对青少年的意识产生较为不利 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环境的信 息真假难辩,会弱化青少年的伦理道德,网络本身就是虚拟 世界,在人们进行交往中不会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进而会导致诸多不良信息的出现,进而会降低青少年的社会 责任感,甚至会丧失社会伦理道德。如果相关部门并没有对 网络监管做到位,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 展。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做给别人看的,如 果进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会导致道德人格出现缺失, 形成双重性格,进而就会出现青少年犯罪等行为。另外,由于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会将虚拟的人机交往代替现实生活 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网络平台中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建立班级网页,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必须要净化网络环境,从网上建立班级绿色网页, 其主要作用就是宣传班级文化和教育学生的重要德育窗口。

可以将班级网页按照功能分为多个窗口,比如,班级概况、 风采展示以及教师寄语等窗口。在建设班级网页的时候,应 该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进行,将学生们归纳到班级绿色网页 建设中来,进而可以共同进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另外, 班级网页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开拓视野,了解世界上的新鲜事 和重大国际事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还 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2.开辟网上论坛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德育网站的建设工作,利用校园电 子布告栏系统开辟全新的德育天地。必须要定期的展开精彩 活动和网上服务,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网上 论坛研讨学习体会,解决目前班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为 班级发展献计献策。学生们在网上论坛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 隐去真实姓名,进而能够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 出自己的心声。进而学校才能够及时的发生学生们的思想问 题,并且加以纠正,解决出现的思想问题。另外,网上论坛的学生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能够大胆的提出问题,有利于 教师改变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3.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1)策划主题活动。由于每年中小学生会有比较长的寒 暑假,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中小学生寒暑假中沉迷网络游戏, 学校应该联手社会和家庭为中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氛围,展开 多项网络活动,比如,计算机网页创意大赛以及动漫制作等 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提高 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2)课堂是进 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应该做 好引导工作,在课堂上不仅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的态 度和价值观,其中道德观也是其中内容之一。(3)学校要从 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约束。虽然教师不能完全的将有害 信息避免与学生进行接触,但是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将有害信 息杜绝在课堂之外。所以应该动员所有的力量建设健康、科 学的现代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在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要及 时的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在具备了软件环境之 后,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具有创新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网 络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

4.构建学校网络德育体系 第三篇: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适应了当前素质教学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 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希望能 够有效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德育;
生活化教学;
现状;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 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比较落后,很多的小学生在德育课堂 中只是被动的接受德育知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没有过 多的理解和关注,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促 进小学德育教育的进行,必须要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小学 德育教学中,使小学德育回归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德育内容过于知识化、学科化。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 德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课堂讲授的方式,将 课本中出现的知识按部就班的教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学到 的只是一些道德语言信号和知识气泡,德育教学的内容过于 知识化和科学化,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因此,必须要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进行衔接。2.德育模 式过于僵化。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打 消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很多的小学生只是被当做一种接受知识的工具,他们没有独 立思考和体验尝试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就不复存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渗透生活化教学 的案例,让小学生深入到生活中体验德育的强大力量,感受德育的魅力。

二、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教师应转变德育观念。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 的效率,教师必须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要重新定位自己 的位置,要做课堂的指引者,变课堂的主宰者为课堂的引导 者、参与者,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逐渐转变自己 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公平、和谐的师生关 系。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扮 演的角色,转变教学观念,进而才能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 的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只是将教书作为自身的责任,却忽 略了育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传授知识和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生实际 应用德育知识的能力。

2.转变教学方式。要提高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效率除 了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之外,还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是因 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天都与生活接触,将德育知识通过生活 中的案例体现出来,更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教师 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家中喜欢的课外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们 一起分享,让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体验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都有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都希望 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德育教师 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爱帮助别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必要的表扬。通过小学德 育生活化实践教学和榜样教学符合了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 和生理特点,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经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3.教师应制定日常行为规范。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 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既要保证 小学生的天性发挥出来,也要制定相关的日常行为规范来约 束小学生的行为,让小学生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为了 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要制定 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 做。教师只有制定了日常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学生在日常的学 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比 如,在当前的小学校园中,经常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的 小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随意践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还有 一些小学生喜欢到处扔垃圾,这些不好的习惯如果长期存在 于小学校园中,将会影响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日常行为规范,推动德育教学生活化。

4.教师德育活动应与学生家庭教育相结合。将小学德育 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学校的帮助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因 为,小学生有大部分的时间要与家长接触,所以,教师要及 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 中的言行,并通过这些反馈完善小学德育的内容,从而实现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通过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 学生会将班级中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延伸到家庭中,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生在学校中使用礼貌用语, 还会在家庭中学会感恩父母。将小学德育内容生活化,不仅 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

5.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够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力,让小学生在一种无形的环境 中受到熏陶。因此,学校要仅仅抓住校园环境这块良好的阵 地进行德育生活化宣传。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的 作用,开展“德育之窗”栏目,宣传一些好人好事和一些英 雄事迹;
在食堂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文明就餐和珍惜粮食 的标语;
在教师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名人 名言等。通过建立校园德育环境,能够让小学生在方方面面 感受到德育生活化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总 而言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符合了现阶段 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生活化教学的效率,教 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制定日常行为规范约束 学生的行为,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建立良 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德育的 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协同教育对小学德育教学的运用“协同教育”以素质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将学校、家庭、 社会等方面资源有效整合,使彼此之间的教育力量能够进行 主动协调,积极实施合作,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促进同步 教育的高效、协同发展。当前,很多学校在对小学生的良好 品行进行养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弊端,他们缺少必要策略与 途径,不能使教育收到应有效果。学生在学校受五天的德育 教育与熏陶,往往在家中过个周末就会消耗殆尽,学校一直 处于孤军作战之中,“5<2”的现象频频出现。在教学实践 中笔者发现,协同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素质与品行方面 有独特优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协同教育网络的方式 实施德育教育,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小组、家长委员会及社 区内的教育委员会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学校在德育教育的三 个主要方面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和社 区进行练习,协调多方面关系,将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挖 掘出来,与其进行教育信息的沟通,加强三者之间的交往与 合作,促进协同教育的有效展开。

一、学校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学生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学校肩负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责 任。要想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文明、道德的要求,我们必须对 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受到规则的制约,并 逐渐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促进学生 高贵品格的形成。(一)德育教育要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教育部根据小学生的日常行 为所提出的准则,德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所有学生都 能够对《规范》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把握。我校在这方面 一直坚持五个字原则:学、比、查、说、评。“学”是要教 师带领学生以班为单位对《规范》的内容进行学习,形成正 确理解,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比”是要在班级或学校的范 围内开展与《规范》相关的竞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 范》内容,加深记忆。“查”是要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 行检查,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要努力改正。“说” 是要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评”是以以上四项 为基础,将以上环节进行量化,评出优秀班级和学生。

(二)德育教育要与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三)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学校每周安排的德育课并不多,而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 长期维持并不断进行渗透的项目,因此,除了德育教师之外, 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努力将教学与德育相互融合,找准学科中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的切入口,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 充分挖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感染和熏陶,以 有效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中,使学科学习的德育功 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家庭中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组成社会这个“巨人”的细胞,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一直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以学校 为主导的德育教育模式中,我们还要多争取家长意见,使得 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建设中。教师与家 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 组织或会议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以便家 长在家中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品行进行 要求,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 力等。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教师要教 给家长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训练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有法可 循,避免盲目训练。这样家长就能逐渐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 责任,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要 逐步加强,尤其是班主任,承担着学校与家庭之间纽带的任 务,每个学期都要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家访。班主 任要将家长的练习方式记录下来,并积极寻求家长的意见, 将他们的建议集中起来向学校的德育工作组汇报。这样,学 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力就会形成,我们的德育教育就 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社会中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学生还会受到来自社会思想、社 会规范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会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重要 作用,还会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社会 教育能够使学校教育得到拓展,在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必须为学生设定一定量的社会活动,提出某些具体 的社会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中。

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请进来”,即邀请一些 特殊职业、特殊经历的人来学校,如,我们可以要求公安干 警来学校宣传安全知识,请交警来学校讲解简单的交通法规, 请老红军、老干部来学校作报告。二是“走出去”,即带领 学生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社会实践,或是参与到公 益劳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 使学校和家庭都能明白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学校、家庭、 社会就能构成一种综合性的大环境,教育的作用和功效就能 得到更好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同教育实践,学生的性格 和品行都有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由 此可见,学校要不断加强协同教育思想,将家庭、社会中潜 在的教育力量充分挖掘出来,控制和消除校外活动给学生日 常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学;
德育;
问题;
对策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精神品质、 锻炼综合能力并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课题,正随着课程改 革的进程实现着自我突破。为切实达到教学目标,推进学校 德育发展,教师们还要继续努力,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给予学生启发,以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为未来成才奠定基 础。一、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正处于信息时代中的小学生们每天都能接收到不 同的信息,而当大量负面信息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时,就会 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若不能 从小培养其积极向上的能力和道德意识,就会影响到孩子未 来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所以,有效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 重要。其次,纵观近几年的德育课程教育,“说一套做一套” 的方法屡见不鲜。德育教师们一边推广着创新教育的思维模 式,一边在授课时仅凭灌输信息来完成教学。这非但没有按 照学生的思想变化来把控教学内容,更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 率和效果。教师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道德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对学生们进行深入的 了解和启发而出现盲目完成任务、求量不求质的现象。更严 重的问题是,德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照猫画虎”地套用 一些反复使用的教学形式,反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最终 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再次,教师们总把目 光聚焦于那些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良的同学身上。这是 常见但错误的做法,德育教育中更是如此。如果只注重这些 品德优良同学的言语行为而忽视其他人,那么不管他们学到 多少知识,教学都是失败的。教师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 生,同时不断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 性,使每个人都融入课堂而受到教化、收获知识。

二、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第六篇:谈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 一、德育工作的终生性 二、德育工作的民族性 三、德育工作的政治性 四、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五、德育工作的规范性 六、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七、德育工作的广泛性 德育工作的广泛性是客观存在的,从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的认识中,可以看出德育工作涉及一切时间空间,一切客 观事物,这些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德育工作提供条件。认识 到德育工作的广泛性,有利于增强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上的全 方位的责任感,调动一切时间空间的有利条件。强化学校、 家庭、社会相结合大教育性,强化德育工作队伍的社会性, 为了获取德育工作全方位的整体优化。

第七篇:小学德育偏差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重要前提,中小学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入德、智、体全 面发展性人才的任务。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下,我国中小学 德育教育模式还体现为过去的老旧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 展。要打破传统教育,对中小学德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 提出研究方案解决当今中小学德育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偏差原因;
对策一、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偏差问题 (一)学校对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认识不足。随着我国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观念,这些新的观 念不断被学生吸收,存在积极与消极因素,给学校德育带来 不小冲击,学校固定的一些模式让学生对此很反感,这样学 校德育工作显得渐渐无力,从而失去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应 试教育只是一味看分数,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口号下几乎 倾向了智力教育,由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不重视, 老师只是对思品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灌输,让学生自主认知, 难以形成有效的成果[1]。

(二)老师教育观念的模式化。学生在面临升学压力, 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一些老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校的升学率和自己的职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漠不关 心,虽然我国中小学都开有思想品德这类课程,老师应该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习惯,为走向社会打 下有利的基础。但因为不是主科,有的老师工作积极性并不 是很高,学校把德育教育演变成了学生要遵守学校制定出来 的各式各样的规章制度。老师教思想品德课时,只是把课本 上的理论知识教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根本没有办 法融合到实际情况当中,课本中提出的实践活动并不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课本中有些实践活动不符合现实情况,老师应 该从现在发展情况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 强化道德意识[2]。二、中小学德育偏差的危害 我国教育中,分数远比思想道德重要得多,老师只是通 过教案备课,把课本里的道理教会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在日后生活中。学校对德育课程不重视,老师对这门课程敷 衍,使这门课程成为一种摆设,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 兴趣。学校用评分制度评判一个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样一些 学生容易形成形式主义道德思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高尚 的品德,而私下里却品行不端,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的人生道 路上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在社会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下误 入歧途。

三、中小学德育偏差的措施 (一)重视中小学德育教育。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 老师应该有耐心地一遍一遍教,让他们体验集体活动,互相 帮助,团结协助。老师应该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多 沟通交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组织一些 实践方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把在书本上 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其中,加深认识,从而起到正面作用。

学校要不定期举行这种活动,切记不要搞形式主义,而要长 期举行下去,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在活动中让他们知道自我的价值,增强道德认知。

(二)加强全体教师的道德培养学校不能只把道德教育 任务交给特定的老师,应该把任务交给每一位科任老师,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想品德教育。老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要不断增强老师的责任感,不 要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高专业 能力,尤其现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要 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接受新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三)完善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系统的激励和约束能力。

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系统的约束力,一方面表现为对小学德育 工作和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另一方 面表现为对小学德育工作和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行为的 激励和引导力量。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增 强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系统的约束力,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统、 完善、针对性强的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使对小学德 育工作的评价有章可循。2.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系 统约束功能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系统约束功能的 必要性在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的养成仅依靠小 学生自身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 有切实约束力的评价系统对小学生形成外在的压力,以这种 外在的压力帮助中小学生克服不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 形成过程中的不自觉性因素[3]。综上,中小学德育教育 是我国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不是老师可 以独自完成的,德育教育是学生道德自主构建和价值引导的 统一。在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关爱者、 周到的服务者和平等的对话者。对于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