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打造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途径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学为例]

[打造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途径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学为例]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0-26 08:06:07 点击:

打造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途径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学为例

打造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三进途径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学为例 “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是对既有实践教学方法手 段的全面整合创新,它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进”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解决了“学的进”、“学得 活”、“学得深”得问题,有助于理论真正的“入耳、入脑、 入心”。在开展“四堂联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正确 处理教员主导和学员主体的关系、客观资源与教学需求的关 系、理论灌输与实际感悟的关系,使之走向持久深入。

摘 要:
四堂联动 实践化教学平台 三进 创新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党在军队院校政治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保方向、出人 才”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渠道,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强基固本的作用。推 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 扎实进头脑”是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加强学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新时期新阶段探 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 进”途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入耳、入脑、 入心”,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的构成与实施所谓“四堂联动”是将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上、校 园、社会、网络等不同类型,按照“主题牵引,项目主导” 的总体思路整合为“四位一体”的实践化教学平台。“联动” 主要强调这四大课堂具有时间的继起性和空间的并存性。

“四堂联动”实现了实践教学向教学全过程和全要素的全面 渗透与融合,经过深入挖潜和综合创新,全面提升了思政课 “塑魂育人”的功能。“主题牵引、项目主导”是指实践教 学每年都有一个大主题,比如2009年主题是围绕建国六十周 年;
2010年的主题是围绕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2011年的主题是围绕建党九十周年,2012年的主题是“喜迎 十八大”;
大主题确定后,各门课程的实践内容也采取课题 研究的方式,按照项目管理实施。确保启动、执行和验收每 个阶段都有据可依。对于四大课堂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整体 设计,分别做出如下定位:
1、第一课堂:学习与研讨 第一课堂主要指“校内课上”。其功能定位是通过研 修化的学习准确掌握基本理论观点。按照“主题牵引,项目 主导”的要求,任课教员要精心设计相关课题,在学期伊始 就以菜单形式推出,面向全体学员进行项目招标,每个课题 为一个科研项目,要求学员自由组合成若干课题小组参与投 标。所有学员必须参与一个课题小组,这样就确保实践教学 的“全覆盖”,同时通过成立课题小组,化整为零,解决了 大班化的矛盾,保证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学员们参与竞标成功后就等于承担了某一课题,课题组成员将做出明确分工, 确保人人有责,避免了搭便车现象。“主题牵引,项目主导” 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将教、学、研三个环节融为一体, 这一模式中,教员指导是前提,学员自主参与是核心,相关 考核制度是保障。,经过前期集体备课和相关预研,十七届 六中全会召开后,可在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培训层次 多个教学班的不同课程推出关于六中全会精神的若干课题, 如“如何认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背景”、“如何实现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在哪里?”等一系列课题,对于每个大课题我们 进一步帮助学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比如“如何实现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课题,又可分为“推进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子课题,使得学员开 展研究的可操作性更强,更加具体。通过这样的“研修化” 过程,学员在把握六中全会整体精神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能 有一定的研究和见地,达到了“学深、悟透”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这一模式主要有四大支撑:读、看、讲、 写:
一是读。也就是读书。思政课主要内容是灌输马克思主 义基本理论,在原著等文献资源上可谓十分丰富。阅读文献 并开展文献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未来更高阶段学习的一个基础。当然在操作中不同课程的教员可根据课程 性质,不仅仅拘泥于经典作家原著,应根据本课程特点,为 学员提供相应阅读书目。在开展课题招标时,也应对每个课 题需阅读的相关参考书做出明确。在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过 程中,我们主要要求学员原原本本阅读《中央关于推动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此为学习六中全会精 神的起点,此外还要辅助阅读《人民日报》、《求是》发表 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权威文章,帮助理解全会精神。

二是看。看主要是视频教学。观看视频是各院校普遍采 用的实践教学样式之一。然而视频教学绝不等同于“看录像”。

视频的选取是需要花很大功夫的,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作为 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总的来看,有三类内容适合作为视频教 学的素材,一是关于理论背景介绍的内容如《大国崛起》;

二是关于人物介绍的内容,如《百年小平》;
三是与国防和 军队建设有关的内容,如《国庆大阅兵》等。视频教学内容 还应注意与其他样式结合,比如看视频前教员进行有针对性 地引导,边看边讨论,边讲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 的效果和目标。

三是讲,包括模拟授课、观点辩论、热点讨论等形式。

模拟授课是展示学习成果、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学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比如学习六 中全会精神某一部分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模拟授课为他 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来展示研究成果,不过教员在课前需要花费较大力气进行指导;
对于课堂辩论形式,必须事先由任课 教员认真拟制辩题,经充分准备后方可展开;
讨论题目的选 择同样应注意结合课程进度和授课内容,做到少而精。本学 期第一节课我们就给学员提出这样一个讨论题:我们需要怎 样的军营文化?该讨论题紧贴学员,内容鲜活,很快抓住学 员,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研究文化领域相关问题的兴趣和 热情,教员在接下来布置相关课题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是写。这一活动是对读、看、讲的整合和提升。写的 内容包括模拟授课的讲稿、辩论、讨论的提纲,读书的文献 综述、心得体会,观看视频的点评感想,直至最后成文的课 题研究报告。教员应注意收集整体学员们在讲、读、看中所 撰写的材料,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资料,特 别是作为一个成果的展示,每一课题研究结项后都应提交一 份具有一定质量的结项报告,最后由指导教员汇编成册。

2、第二课堂:体验与拓展 第二课堂主要指“校内课外”。其功能地位是通过在课 下组织教学活动体验理论魅力,拓展课堂所学。我们近年来 主要依托校园活动展开实践教学。比如《纲要》课程中组织 学员课下排练了《金色的鱼钩》等红色话剧;
《基础》课中 组织学员课下拍摄了以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 题的校园DV;
《概论》课程中组织学员参加了“科学发展观 引领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在单个活动的基础上,近年来 我们又大胆整合课内实践学时,推出更大规模的“系列活动周”活动,如哲学活动周、党的创新理论活动周、历史活动 周、国际关系活动周等。以哲学活动周为例。该活动由一个 教研室承办,在连续五天时间里,每天安排一场活动,包括 “哲学与人生”讲座、时事研讨、主题电影观赏、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知识竞答和红色文艺汇演等形式。活动在学员中 引起强烈反响,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 分发挥。这些活动全部由学员自己组织,自己创作,实现了 “教员搭台,学员唱戏”。

3、第三课堂:认知与感受 第三课堂主要指“社会课堂”。其功能定位是通过亲临 现场深化感性认知,感受心灵震撼。尽管面临大班化教学的 尴尬现状,不可否认的是,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现地教学仍是 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样式1。因为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参 与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突出其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 具有真情实感,对心灵有震撼力。正因为如此,不少院校在 新学员入学入伍教育中都会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宣 誓等现地教学。对于学员来说,在教学中以革命旧址为基地, 身临其境地聆听相关讲解,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员履行我军 新使命的意识;
以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教材,亲眼目睹身边 的巨变,有助于加深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为维护 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的自觉性和 坚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好实践基地意义重大。为了让 学员全面、深刻领会十七届六中全精神,在教学中可分别安排学员到具有红色文化特质或是代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方 向的纪念馆、博物馆、产业园、文化公司等实践基地展开现 地教学。就设置实践教学基地来说,各院校在设置思政课实 践教学基地时应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挖掘实践资源。由于各 院校所处的地域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地院校必须立足于 自己学校所处的区域特色、省情、区情和校情,从实际出发, 利用本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结合本地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的不同背景,围绕人才培养的特点 ,开展针对性的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是一个位于中部地区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同时河南具有厚重的历史 文化传统,这是重要的地域特色资源。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 中 注重以厚重的中原文化熏陶学员的诚信品质;
以吃苦耐 劳、开拓创新的红旗渠精神培养学员的艰苦奋斗精神;
以敬 业奉献、一心为民的焦裕禄精神来激发学员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
同时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整合了各门政治理论必修课的 内容,按照红色资源、改革开放、部队建设、中原文化等几 个模块来统一设置实践基地,做到了资源优化利用。

4、第四课堂:深化与运用 二、实施“四堂联动”是破解“三进”难题的重要抓手 随着我国深度融入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 信息化浪潮,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压力不断加大。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中不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渗透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学员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二是面对信息时代网络等新媒体给学 员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刻改变如何积极发挥新媒 体在“三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三是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深 刻转轨、社会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 深刻变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政治理论教学带来 的巨大冲击,如何帮助学员在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 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近年 来的探索中认识到,在“三进”工作中,实践教学不能仅仅 定位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不是“点缀”。“四堂联 动”的实践化教学平台不仅是推进“三进”的重要环节,更 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便更好地感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成果,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分析、解决现实问 题的特殊教学方式。从几年来实施效果看,它在三个方面有 助于破解“三进”工作中的难题。

1、“四堂联动”有助于解决“学不进”的问题 推进“三进”工作,首先要解决“愿意学”的问题。众 所周知,高校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 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道德观,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国际政治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大背景下,多样化社会思 潮和多元化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影响很大。这对我们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学德育功能和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带 来极大的挑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导致行 动上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3。

因此,要实现“三进”,首先要解决进得去的问题,调动学 员积极性,让他们学起来。“四堂联动”这一模式整合了各 课堂的优势,集中加以放大,很好地突出了学员的主体性, 激起他们学习、探索理论知识的兴趣。比如,我们所提出的 “主题牵引,项目主导”的总体思路,并非仅仅指推出一系 列的理论课题给学员选择。可以想象,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及 研究基础的学员怎么可能对大量理论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考虑到这一难点,推出的课题菜单应尽可能多样化:既有单 纯的理论研究课题,又有制作DV、编演话剧、设计展板、制 作网页、网站、电子书、电子杂志等各种类型,这样就做到 了“紧贴学员、喜闻乐见”,较好地化解了学员对高深理论 的恐惧和抗拒情绪。

2、“四堂联动”有助于解决“学不活”的问题 “愿意学”只解决了一个前提和基础问题。推进“三进” 工作还要解决“学得活”的问题。从教的方面看,在“三进” 过程中部分院校或是教学方法老套单一、手段陈旧落后;
或 是理论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不够,很少把理论与社会 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讲授。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生动进 课堂”的要求。从学的方面来看,无论是军校学员还是地方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化、简单化 倾向。表现为沿袭中学的死记硬背模式,仅仅满足于应付考 试、拿到学分。无法运用所学理论工具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针对学和用“两张皮”的问题,“四堂联动”模式多管齐下, 力图让学员做到“活学活用”。在第一课堂,我们通过让学 员参与授课、参与研究使传统的理论讲授“活起来”,让他 们认识到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是“活”的理论,必须做到 与时俱进,而且让他们运用鲜活理论分析社会热点、舆论焦 点,及时地以当堂讨论或小论文形式呈现学习效果,实现与 其他学员的交流、碰撞。在第三课堂中,我们充分利用现地 教学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展开“现场直播”;
此外,还可利用 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深入社区宣讲理论。比如,要求学员 就基层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部队文化建设等若 干问题展开社会调查,或深入社区、基层部队开展宣讲。开 学回到课堂后,在教员指导下,对调研、宣讲内容进行反思 再加工,形成一批有见地、分量的调查报告。

3、“四堂联动”有助于解决“学不深”的问题 三、实施“四堂联动”中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基本关系 几年来,“四堂联动”实践平台的搭建在我校“三进” 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教学实践也对我们提出一些 新的问题与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力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中, 应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把握和处理教员主导和学员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教员导学能力 教员和学员在教学中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教学过 程中,能否恰当处理教员主导和学员主体关系,是教学取得 实效的关键。笔者认为,在“四堂联动”中应始终坚持教员 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功能相联动的原则,充分发挥两个方面 的积极性。首先要把学员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突出学 员积极参与原则,努力使学员处于主动参与状态,而不是“被 参与”。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学员自己做,此 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对学员学习始终进行有效的指 导、引导和必要的控制、监督。教员在教学所有环节,始终 扣紧实践主题,紧贴党的创新理论,紧贴时代,紧贴学员思 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全面指导活动开展。显然,“四堂 联动”模式对教员的导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说, 就是要求教员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沟通能力、疏 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实践教员队伍, 加大教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员导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 学员学习兴趣,推动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高水准的师 生互动,全面提升思政课效果。

2、正确把握和处理客观资源与教学需求的关系,进一 步挖掘教育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所有实践教学实现的基本保障。能否有效利 用客观资源,直接关系到“四堂联动”教学的实施及效果。

笔者认为,应根据“四堂联动”教学需求,整合优化校内资源,充分开发校外资源,形成立体化实践教学。在校内资源 整合上,要充分挖掘传统课堂的实践功能,并以校园网为平 台,开辟虚拟课堂,建立各种俱乐部、咨询中心和专修室等,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外资源开发上,充分利用本地 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科学设置教学基地。随着实践教学 的深入开展,客观资源必然越来越不能满足实践化教学的需 要。如场地和设施有限,影响到一些大型活动中学员的参与 度和活动的辐射效果。一些新的好的实践教学形式,如第四 课堂等,受设备和场地限制,无法广泛普及。面临这些问题, 必须开发和整合不同权属、不同形式、不同表现的教学资源, 在权属上把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以校内资源为主;
在 表现上把现实资源与潜在资源结合,以现实资源为主,实现 人力资源、实物资源和非实物资源的有机结合,满足“四堂 联动”教学需求,增强“三进”效果。

3、正确把握和处理理论灌输与实际感悟的关系,进一 步提高理论阐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理论灌输强调的是教员对理论的外在传授,实际感悟重 视的是主体对理论的内在体验。理论灌输必须与学员的生活 实践相结合,以学员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才能转化为学员的 知、情、意、行、信。推进“三进”过程中,能否把理论灌 输与实际感悟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着灌输效果。“四堂 联动”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员在实际感悟中加深对理论 的理解,达到真学、真信、真用。然而,随着它的展开,学员的主体意识和感悟能力不断增强,批判思维日益发展,对 灌输内容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来自 于真理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因此,在实施“四堂联动”过 程中,我们一方面仍然要坚持理论灌输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环节的创新加强理论灌输的科学性和 系统性,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提升理论阐释能力,强 化理论灌输技巧,“以理服人”,扎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进入学员的头脑。

参考文献 [1]牛遂博,景伟.军校任职教育中搞好政治课实践教学 的着力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2]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 的深度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1,(5). [3] 祝玉峰,韩小敏,吕振丽.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 新探—兼论科学发展观之“三进”[J].重庆师范大学学 报,2011,(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